饺子是中国人最爱的美食,逢年过节迎客送亲,家家户户都要吃顿饺子。

  饺子形美,船形、半月形、元宝形……象艺术品,情趣横生。饺子馅鲜,猪肉、牛肉、鱼、虾加进与之相配的蔬菜,包成三鲜四鲜饺子,鲜美可口,妙不可言。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还包进寓意吉祥的东西。包进鱼,年年有余;包进糖果,日子甜美;包进花生,健康长寿??孩子们吃到这些吉祥之物会拍手欢呼跳跃,因为它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祈盼。煮(或蒸、煎、炸)好的饺子端上来,扑鼻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轻轻咬一口,皮嫩馅鲜,满口沁香,其妙无穷!这美妙醉人的味道渗透出多少令人回味无尽的挚爱深情啊!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做成馅,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饺子,做成"祛寒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冻耳和伤寒。从此百姓模仿制作,称之为"娇耳"、"扁食"、"饺子",看来饺子一生下来,便带着浓浓的治病医患的大爱之情!

  记得小时候姐妹兄弟几个都盼着过年,因为可以吃上妈妈包的饺子。妈妈为了让孩子们过年能吃顿饺子,早早准备好白面粉,面粉不够还加些细玉米面或细高粱米面,即使没有鱼虾肉,用蔬菜甚至山野菜为馅也包顿饺子。这种混合面皮煮时易破,妈妈不许我们说"破",要说"挣"才吉利。妈妈总是把"挣"开的饺子留给自己吃,还说:"妈妈吃了多挣钱给你们再包饺子吃。"后来儿女们成家立业,每次回家妈妈一定要包顿饺子给儿女们吃,才会心满意足,心安理得。等到我当妈妈也一样,每次去美国女儿家,临走前总要包好几百个饺子冻起来留给女儿吃。饺子,蕴蓄着多少妈妈的味道,凝聚了多少妈妈对儿女的深爱厚意啊!

  说起饺子,真有讲不完的事道不尽的情。在中学教书当班主任那几年,每学期师生分别时都要吃顿饺子。五十多名学生一千多个饺子,面对学生、饺子大军,我这个总指挥、总技师,手嘴并用,忙前跑后,分类指导。择菜洗菜的,倒水和面的,切菜剁肉的,掐面团擀面皮的,包饺子摆饺子的,烧火剥蒜的,忙得不亦乐乎。刀与砧板有节奏的撞击声,融合同学们忽高忽低、或细或粗的说笑声,多象交响乐团在演奏贝多芬的《欢乐颂》。温馨而亲昵的氛围,热烈而欢快的场面,让人久难忘怀。毕业后同学们从大学寄来一张张漂亮的贺卡和一封封温暖的信件,都忘不了说句“老师,那顿饺子是我们吃过的最好吃的饺子。”

  在美国女儿家用微信与国内的亲友们聊天,"立冬"那天打开微信一看,"老三届"群里的姐妹们争相亮饺子,提醒我在美国别忘了"立冬"吃饺子。我包好饺子也传上去,并写了四句顺口溜:万物收藏冬伊始,交子之时吃饺子,健康友情全包进,夕阳生活甜蜜蜜。

  毎逢感恩节,美国各地成年人英语学校举办感恩节party,美味佳肴都是学员们从自家带去的。我带的是中国饺子,大家很喜欢吃,美国老师Paula吃一个便盛赞"Delicious(味道美极了)!"还在黑板上写出:VerygoodChinesedumpling(中国饺子太好吃了)!饺子,俨然成了传递中国饮食文化的友好使者。


  从古至今,从贫穷到小康,从国内到国外,留下了中国人对饺子的爱恋、痴恋、依恋;而饺子也淋漓尽致地传扬了人与人之间的博爱之情、友谊之情,是中国乃至世界饮食文化的瑰宝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