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每年到了秋季边打场边上缴公粮。而且非常紧张,每天公社领导亲临各大队坐镇催缴公粮的任务。

  计划经济时期,每年的秋季一到,大小队的领导就到各生产小队查看所属的旱田、水田和各种经济农作物进行估产,然后测算粮食的亩产量。那个时期有一个粮食产量的标准,上“刚要、过黄河、跨长江”。这三个标准分别上刚要亩产四百斤,过黄河亩产是六百斤,跨长江的亩产是八百斤。然后根据估产的情况,会计们进行估算收成和社员劳动的分值。当然最后的分值还要等到秋收完毕后,队里打完场卖完公粮的最后决算才知道劳动的分值是多少?但是最要紧是上缴公粮,所说的缴公粮就是生产队里所有种的庄稼在边打场时就边装好袋子,然后拉到粮库卖给国家。公社每当收购公粮的时候,都把任务分给各个大队,大队再分给各小队,有时候都带有政治任务的色彩。所以说缴公粮的时候很紧张的,生产队里经常是白天黑夜的加班忙打场,目标只有一个早日完成缴公粮的任务。

  我中学没有毕业的时候就利用寒暑假期间经常到生产队里劳动,那个时期经常的夜战(就是夜间在场院里挑灯打场),一个晚上大约干三个小时算半天的工时。所以对打场缴公粮十分清楚,有时还跟车去粮库送粮。缴公粮的阶段一般都是时间紧任务重,生产队里十分的忙乱,特别是队长更是心急如焚。有一次,为了快点完成缴公粮的任务,我们队的王队长亲自带车队去粮库送粮,结果在途中因车故障翻到河沟里,王队长摔成腿骨骨折,结果这个伤痛影响了他的后半生的生活。还有一次我们也是晚上用拖拉机去送粮,结果也是驾驶员把拖拉机开到沟里去了,还好没有人受伤,大家把粮食全部卸掉,将拖拉机连抬带拉的总算弄出来了,再把粮食装上车送到粮库,天都快亮了。那个时期就是这个样子,有的生产大队地势条件不好的地方,旱田多山坡地多,再加上年头风雨不顺,粮食产量很低别说上缴公粮完不成任务,就连社员的口粮都不够吃,挨饿是常有的事。但那时有一个好政策就是没有口粮吃了,可以吃返销粮,但是自己要花钱的。

  我在老家的时候就有一年因自然灾害,我们小队的农田遭受前所未有的大水灾,粮食大部分绝产,那一年队里不仅被免缴公粮了,队里所有的社员还要到队里的粮库去拉返销粮吃。回想起那个时候的生活真的是很艰苦,所以说改革开放几十年里没有听说还有挨饿的人群。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任何一种人群真的没挨饿的,也没有听说还有什么返销粮等等。尽管物价不稳定,生活用品价格都很贵,最起码的饿不着肚子了。生产队时期,缴公粮有的时候是政治任务,不管如何,必须完成缴公粮的任务,有的时候是对政治形势或是政府令认识态度问题。

  所以那个时期的大小队领导也是很不好当的,因为那个年代是政治挂帅,政治统治一切,缴公粮更是政治任务了。回想起来也很有意思,缴公粮,吃返销粮,到城里吃供应粮,到现在为止去市场随便买粮几个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我们一生的经历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