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3937497562081.jpg

六、生活

从1月25日、大年初一开始,疫情发展一日胜过一日,全国各省市,除了西藏,无一幸免。后来,西藏也发现了一例输入性病例。各省市“确诊”病例不断增加,恐怖情绪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处于风暴中心的武汉,如在打一场遭遇战,各种信息通过网络扩散开来。唯恐天下不乱的居心不良者,散布各种谣言,官媒紧急辟谣。

新时代最可敬的医务人员逆向而行,与疫情抗争,与死神搏斗,尽最大能力挽救感染者生命。可是,死亡的数字每天还是成百以上。1000多医护人员也被感染,有的献出了生命,这代价太大了。

对疫情的恐慌,人们的生物钟全乱了。

林夕一家三口,被手机里的各种信息绑架了,晚上12点前不能入睡。多米的焦虑更加明显,晚上不敢独自睡觉,非要妈妈陪着才能入眠。每天三顿饭时间全部延后。晚上睡不好,早上起得晚,9点多起床,吃过饭后,忙些家务,中午饭就弄到下午3点,晚饭更晚,甚至不做不吃。

林夕觉得,这样不行,必须想办法改变。要赶紧通过一种方式,转移注意力,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让生物钟回归正常。

春节前一段时间,林夕看了一部百集纪录片,是《中国通史》,当时只播出40集。1月28日,年初四,吃过早饭,林夕打开电视,找到纪录片栏目,看到《中国通史》后60集全部呈现出来,就喊小五和多米:“大家一起看《中国通史》,挺有意思的,了解历史,人能活得更明白。”对于历史,小五和多米兴趣不大,不像林夕那样着迷,但还是愿意看看。多米感兴趣的是湖南卫视的《向往的生活》。于是,林夕说:“我们上午看《通史》,下午看《生活》。”小五和多米说:“同意!”

家庭生活有了规律,你做饭,我洗碗;我洗衣,她拖地,自觉自愿,没有推让,没有怨言,更没有争吵,哪怕是一点小的争执都没有,家里呈现从没有过的和谐。林夕想,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在遭遇困难,甚至灾难时,团结和谐的氛围就自觉呈现出来。他曾写过一篇文章,叫《人类有时需要灾难》,刊发在报纸上,当然,这是20年前的事了。

林夕一家三口很有规律地看了几天电视。一天,多米说:“爸,我们看电视剧《急诊科医生》吧?”林夕转脸望着多米:“怎么想起要看这部电视剧?这是好几年前放过的,我和你妈看过,剧情嘛,都忘了。”多米说:“微信里有人说,这部剧里反映过冠状病毒的事情。”林夕说:“真的?那就看呗!”

在电视剧栏目里搜索《急诊科医生》,真有,全剧44集。医院急诊科是最紧张忙碌的科室,每天随着“呜哇呜哇”急救车声,拉去的病人都是直奔急诊科的。病人一到,医护人员便是一阵忙碌抢救。

《急诊科医生》反映的就是医生护士的故事。电视剧一开头就很抓人,“扣人心弦”。这样,一家人就按下了《中国通史》和《向往的生活》暂停键。

说到“冠状病毒”,电视剧里有一集是这样拍摄的。一位在工地干活的农民工发高烧,到医院急诊,谁知道,陪着看病的人也发了高烧,做CT检查,两人的肺部都有感染症状,两位主角医生怀疑是少见的传染病,上报医院感染部门,引起高度重视,急诊科被紧急隔离,给农民工看病的医生护士被直接隔离在病房间里。这时,一位孕妇护士羊水破了,情况紧急,只能把病房当产房,进行简单隔离后,女主角医生破天荒地当了一回“妇产科医生”,为孕妇护士接生。故事情节层层递进,紧张有序。护士顺利生下一对健康龙凤胎,疫情也没有扩散,警报解除。多米说,网友认为,这部电视剧有先见之明,是对今年疫情的预警。林夕说,那是瞎联想的。故事应该取材于10多年前“非典”,也是一种叫“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一部连续剧,一天看几集或十来集,几天就看完了,再接着观看《中国通史》,只是《向往的生活》不看了,换成了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这是腾讯视屏录制的,4位著名导演,模拟选拔年青演员,制作短剧进行PK,也是比较吸引观众的综艺节目。这个节目,林夕一家人是第一次观看,有娱乐,有激励,挺有意思。

这几年,抖音、快手、彩视、火山小视屏、今日头条等火爆,连传统媒体都纷纷通过这些新媒体进行正能量宣传,百姓更是趋之若鹜,手机里下载多种载体,观看好友表演,自己也做节目上传,乐己娱人。林夕最钟情的是彩视,偶尔刷刷抖音、快手。他在彩视里已经做了99个节目,粉丝2万多人,多个彩视上了“热门”,点播量达到60多万次。这些天在家不能出门,可以做彩视呀。他在手机里“百度”,下载了抗击疫情的图片,有钟南山院士的,有李兰娟院士的,有医护人员抢救病人的,有社区员工守护门岗的,还有“万众一心”“汉城加油”等宣传画,都是阻击疫情的正能量图像。他利用软件输入图片,选配合适的音乐,集成后上传,经审查通过后,在微信好友、朋友圈和彩视群转发,赢得许多好友观看、点赞和转发。他围绕抗击疫情主题,先后做了5个彩视。

林夕想,在这种危难时刻,呆在家里无能为力,做几个彩视加油呐喊,也算是贡献微薄之力。

 

七、诗歌

每每有大事发生,特别是灾难性的大事发生后,除了快速反映的新闻外,还有大量的自媒体信息。在文学样式中,诗歌总是冲在前面的,它可长可短,便于诵读,可以歌唱,具有反思和鼓动作用。在战争年代,一些歌词配上音乐被传唱,正是诗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月31日,年初七,吃过早饭,林夕随手拿起手机,他看到北城作家群里发了两组诗歌作品,一是作协副主席、秘书长山峰的《疫情拼贴句》,一是作家梁成的《无谓的战士(外一首)》,这已是北城作家协会在公众号里发的第五组作品。林夕手指滑动,往上边翻页阅读,原来是北城作家协会组织的“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作品专辑。在专辑的编前语中,有这样的话:抗击疫情,这是一场全民战争。北城作协积极响应文联倡议,动员作家拿起手中的笔,用文学这一特殊武器同全国人民一道,积极投身防控病毒这场没有硝烟的保卫战中去,表达对奋战在疫情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敬意,为众志成城的全国人民加油。

林夕读大学时,就是诗歌爱好者,毕业后写了一些矿山诗和爱情诗,调到宣传部门工作后,不再写诗歌了。做宣传工作是理性的,诗歌创作是感性的,要有灵感。当然,这些年,林夕没有放弃对文学的挚爱,在阅读大量文学作品时,也写了不少散文,在期刊上发表。

突然爆发的疫情,让林夕感性情绪压抑的太久了,像许多网友一样,心中充满怨气和怒气,还有对不畏生死,向重灾区逆行者的敬慕。他需要找到一个宣泄口。上午10时许,他看到作协号召,灵感呼之欲出。他对小五和多米说:“你们看电视,我要写文章,我要写诗歌!”林夕从沙发上站起来,走进卧室,关上房门,打开电脑,开始创作。他给诗歌起个标题,叫“一个字,‘赢’”,副题为“写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进行时”。他的写作十分顺畅,不到两个小时,一首长诗,一气呵成。下午,顺了一遍,几乎没有改动,就通过微信发给作协公众号平台责任编辑书萍。书萍说,平台是一天发一组,你的作品明天编发。林夕说,好的,谢谢!

下面,就是林夕创作的“抗疫诗歌”:

一个字“赢”

——写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进行时

(1)

十七年前的那场战役

硝烟才刚刚散去

是谁又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把一个叫作“新型冠状病毒”的魔鬼放出

它从武汉出发 肆虐无忌

人们啊

难道这么快就丢失了“非典”一词的记忆

 

我每天看着手机里“凤凰新闻”客户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动态

那黄色的“疑似”紫红的“确诊”灰色的“死亡”

三根不断上升的趋势图

还有无数人的恐惧,恐惧

像一把把尖刀刺进我的心肺

那是揪心的痛啊,揪心的痛

我知道,还有你和你们

和我一样在担心、在纠结、在忧愁

忧愁我的祖国和她的百姓在遭难

忧愁我的祖国和她的百姓在呻吟

 

或许,这是一次劫难

或许,这是一场考验

考验我改革开放取得硕硕成果依然奋勇前行的祖国

考验我面对灾情坚定必胜信心依然不屈不挠的人民

在“全国疫情累计趋势图”里

绿色的“治愈”折线挺身而起

这是生命在复活 “敌人”在死去

这是希望的太阳在快速上升

预示着

这定是一场必胜的战役

 

(2)

在这条绿色的生命曲线图里

我看到了,大家都看到了

一位耄耋老人走在了最前列

他举着一面叫着“信心”旗帜

吹起了响亮的“战疫情”号角

一支支队伍组织起来了

前行,前行

向着疫情的中心——湖北和武汉奋进

 

那些年老的、年轻的专家队伍

那些中年的、青年的医生护士

他们是“抗战”主力  杀向“魔鬼”的利器

他们就是正在进行时的“火神”“雷神”

 

你看,那位剪了一头秀发护士眼里的坚毅神情

你看,那位刚刚挣脱死神威胁就重返战场的姐妹

你看,那位用沙哑的喉咙急切喊叫的医生

你看,全国上下正在实施网格式管理的人民

是的,有你,有他,有我

我们万众一心对“恶魔”进行全方位阻击 

“恶魔”在肆虐

我们在阻击,前行

前行,阻击


(3)

我们的民族

本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我们就是在抗击一次次灾难中前行

我们在抗击灾难中凝聚力量

在抗击灾难中提升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我们汲取了前辈们的“长征精神”“抗战精神”

我们汲取了“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我们汲取了“抗击非典精神”

……

我们要用这些促进民族不断进步的精神

再打一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攻击战

用阵地战 

用阻击战

用歼灭战

用防御战

用“全民皆兵”的智慧和毅力

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

中国一定“能”

中国一定“行”

中国一定“赢”

    

第二天上午,诗歌在平台推出,林夕在微信里进行转发,在几个文学微信群推送,发给文友,最后,发到朋友圈。北城作协向省作协推荐一组优秀诗歌,林夕的诗歌位列其中,在省作协文学平台上发表。

林夕像是完成了一项使命,心里获得很大的安慰。

一天上午,一位通讯员打来电话,说要组织人员朗诵这首诗,请老师同意。林夕回答说,行啊!

林夕不知道他们组织朗诵没有,后来看到信息,说某部门要组织朗诵比赛,因为疫情,向后推迟。林夕估计,通讯员说的朗诵诗歌一事,或许与此事有关。

“哎哎,老公,你的诗歌有人做了配乐朗诵。”小五说,“你看看,我转发给你。”林夕打开微信,点开听了一遍。这是从企业退休的老李哥的朗诵,他是北城相之韵朗诵艺术团成员,古稀之年,嗓音还是不错的,浑厚有力。然后,收藏,转发,一阵忙碌。

小五说:“有个影友,她姐姐喜爱朗诵,我把你的诗歌发给她,请她朗诵一下。”林夕说:“好的,随便吧。”小五退休后,爱上摄影,结识不少影友,经常跟他们南跑北奔,观赏风景,也拍摄风景。

资深美女的诵读,声音比较甜美,遗憾的是,里面没有配乐。林夕还是很感谢人家,请小五转达谢意。林夕收藏了,只在小范围内进行了转发。

在家里,没有了紧张工作压力,林夕每天都做“学习强国”填空题、选择题,都要做满分,特别是挑战题,不做满分不罢休。所以,支部学习群里,他的积分快速上升。2月16日,星期天,已是正月二十三了。好多城市、乡村、小区,甚至高速公路,还是封闭管理。专家说,疫情的拐点还没到,工厂不能开工,人员不能上班,还要守在家里,不得外出。早上8时,林夕没有起床,躺在床上看手机,做答题。一个叫颂丽的好友发来微信,打开看看,也是诗歌诵读,也是用他的那首诗做的配乐朗诵。

令林夕惊讶的是,这是一个大师团队的朗诵,是8位老师在“汕尾金话筒播音主持”平台做的“大动作”。他们把诗歌标题《一个字“赢”(加副题)》改为《这场战役,中国一定赢》,更符合诵读语言。他们的朗诵,是一次再创作,更是诗歌意义的升华。林夕连听三遍,感觉真好。他在微信里,请颂丽转告对诵读老师的真诚谢意。

2月22日晚上,吃过晚饭,林夕坐在沙发看电视,是纪录片《西湖》。手机里传来信息,又是个美女主持发来的。她说:老师,给您商量个事,我想借您的大作《中国一定赢》给学生录一个联诵,你看可行呀?这是两个小时前发来的,林夕没有及时看到。林夕知道,近几年,美女主持利用业余时间办个学习班,收了不少喜爱主持艺术的学生。林夕跟美女主持结识多年,相互比较熟悉,看到问话后,就说:“肯定行呀!”又说:“你还要录呀,我这里有现成的。”他把收藏的“汕尾”大师团队做的诵读节目发给她。美女主持回说:“这个我听了。我们的孩子也想自己演绎一下。”林夕说:“那好呀,你们用吧!”谁知,美女主持又说:“谢谢。我们今天都弄好啦,稍后发给你,给我们指导一下!”“哈哈,这是先斩后奏呀!”说吧,两个人连发了三个笑脸。

一会儿,美女主持把他们团队通过“美篇”平台制作的配音联诵发了过来。这是一个年轻团队的诵读,声音里充满朝气,别有一番韵味。

这首诗歌在创作过程中,林夕没有完全按照朗诵诗的语言风格写,否者,里面不会安排诸多长句式。后来,这么多人愿意去诵读它,演绎它,说明这首诗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而且通过微信、QQ广为传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这些事,林夕是没有想到的,也是他的意外惊喜和收获。

 

八、春天

“爸,我的车打不着火了。电瓶没电了吧?”

“你开的车,一直没换电瓶吗?”

“没有。”

“车开五六年了,早该换了!”

“我不懂啊!那怎么办?”

“怎么办?开我的车走吧。改天,我找人换电瓶。”

多米要回省城了。她单位通知,回城后,自我隔离一个星期才能上班,在2月24日前到岗。多米必须提前一周回去。

听说省城菜贵,更怕超市人多,多米在北城用手机网购,买了一些肉和素菜。

2月16日,农历正月廿三,星期天。头天下了雪的北城,天气清朗起来,落在车上的积雪,很快就融化了。

多米出了小区,到路边开车。没想到,几天前开过的汽车,发动不起来了。

小区管理没有一点松懈的意思。林夕的车停在单位院内。单位不远,员工没有正常上班。他出了小区,去开车。单位门岗也是把关很严,测体温,看上岗牌。林夕说明情况,把车开了出来。

车交给多米,再把准备的东西装上车。小五放心不下,怕多米一人开车,路上不安全,要跟着去省城。

上午10点多钟,多米和小五一道开着汽车,迎着灿烂阳光出发了……

林夕知道,疫情犹在,她们的心里都是阴霾。

第二天上午,北城除了药店,所有的店依然关门闭户。林夕试着给“捷豹”汽车维修老板打电话,说:“女儿的汽车打不着火,想换个电瓶,不知厂里有没有人。”老板说:“都没让上班呢。我能干。”又问:“车在哪里?”林夕说:“在新湖小区路边。”老板说:“行,我一会到!”

林夕是在做汽车保养时认识“捷豹”老板的。过去,林夕的车入保险,送免费保养一次。那年,保险公司指定免费保养要到“捷豹维修厂”,这样,林夕就认识了老板。老板夫妻不仅做车修理,还代理车保险。后来知道,老板的儿子就在保险公司工作。林夕结识老板夫妻后,就把汽车每年的保险交给了他们,由他们全权办理。

当然,平时汽车遇到大小问题,也都找他们。一次,林夕和小五开车到南山游玩。回城时,林夕把汽车钥匙递给小五,说:“你好长时间没摸车了,复习一下吧!”小五比林夕早一年拿到驾证,但是,只要林夕在,她有依懒性,就不主动开车了。

小五接过钥匙,上车,脚踩刹车,发动汽车。她想先倒一下车,谁知一踩油门,撞到了后面的柱子上,倒车雷达瞬间失灵。她长时间不开车,手生,有点慌乱。

回来后,林夕把车开到维修厂,修理工花了几个小时,才找到雷达失灵的症结。问题找到了,就能手到病除。林夕问老板:“修理费多少钱?”老板说:“不要钱。”林夕想,修理工费了半天劲,把车修好了,花个三两百元钱,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钱,让他出乎意料,他很感动,更增加了对老板的信任。

老板开车过来,用连接线一端接上电瓶,另一端接上要换的汽车电瓶。林夕上车,发动汽车,行了。然后,开着车,跟着老板去维修厂。到了厂里,没别人,老板自己动手换电瓶。老板原本就是修理工。不到一个小时,电瓶换好了。林夕给老板钱,370元。他掏出400元钱,老板没零钱找。老板说,发微信转账吧。林夕拿出手机,扫了一下墙上的付款码,付款到位。

林夕说声“谢谢”,跟老板告别。

因为疫情,这个春节假期太漫长了。大家多数时间呆在屋里,偶尔出门,也是因为家里必须的菜买。微信里,不时有人说,憋在家里,都快疯了。

林夕何曾没有这样的感觉呢?有同学给他打电话:“哎呀,你不急吗?啥时候是个头呀!”林夕虽然也急,却劝同学说:“别急,别急,快了。没事看看书,看看电视里的纪录片,能让你心静。”

汽车开出修理厂。林夕想,我要出去溜一圈儿,放放风,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哪怕对着天空嚎几嗓子,也能释放郁闷已久的心情。

林夕把车开到南湖公园,景区的门都被用布包裹着,不能进。公园里空无一人,只有三两个门卫在溜达,看管着,不让人们进入。他停下车,站在栏杆外面,远远地望着碧波荡漾的湖水和几座拱起的桥,却不能走近他们。这些平日里感觉很平常的幸福,现在成了一种奢望。

往回开,进入创新大道,大道两边的小停车场,也被用绳子拦了起来,有保安看管。大道两边是中湖,像南湖一样,是过去煤矿塌陷湖改造的景区。行驶一段路程后,林夕掉头往回走,这时,他发现路边稀稀拉拉地停着几辆小车,都是出来放风的。他也把车停了下来,走近湖边,湖水波光粼粼,不远处,有黑色的野鸭在自由自在地浮游,这些平常不在意的地方,现在成了林夕眼中最美的风景。

“走了,走了,都快回家吧。”有流动警务人员在呼喊催促,驱赶这极少的游人。

林夕再瞥一眼湖水,仰天叹了一口气,上岸,开车走了。

林夕把车开到城的东部,一个豪华宾馆前的三角洲位置,远望,成片的梅花开了。近些年,每到梅花开放季节,他都会开车和小五一道,来这里拍摄梅花,欣赏梅花。

林夕把车停在路边。三角洲就是个小公园,周边也被用绳子拦着,但没有人把守。公园里有三两个人在散步,或许就是附近的居民。林夕越过拦绳,进入公园,靠近梅花。他欣喜万分,用手机拍摄远景、近景,拍了好多张照片,心里得到极大的满足。

回到家里,林夕精选了9张照片,发在了微信朋友圈。林夕发现,朋友圈里还极少有类似的照片,在点赞的微友中,甚至有人在问,梅花开了吗?林夕回答说,开了,开了,许多花儿都开了!

林夕知道,自己发出的图片,这红艳艳的梅花,正是人们盼望的春天的消息……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