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黔之驴

  作者: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译文

  黔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子,有个好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到黔地。后来,发现驴子没有什么用处,于是就把它放到山下。老虎见到驴子,好一个庞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非常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后来,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因为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一天,驴子一阵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就继续靠近他,在他的前前后后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放肆,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驴子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并没有因驴子踢他而害怕,反而因此而欣喜,心里说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唉!体形这么庞大,也类似有德,声音这么宏亮,也好像有才能,如果他不使出这些伎俩,老虎虽凶猛,也只能怀疑害怕,绝对不敢与之相争。今天落到这样的下场,真是可悲啊!


  《黔之驴》是柳宗元先生创作的一则寓言故事,简短几句便描述描写出一个驴变虎食的全过程。并对此发出感叹:”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柳宗元借助于寓言故事《黔之驴》讽刺了当时统治集团中,身居高位却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启示人们要敢于同貌似强大的敌人作斗争。

  《黔之驴》寓意颇深,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千年来让无数仁人志士引发思考、发出感叹。今天,我也想谈一下自己的思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黔之“驴”。理怕反讲、事怕倒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究驴变虎食的原因。

  一、如果在驴和虎没有真正较量、相互芥蒂、相互猜忌之时,驴子若能主动出击,以其庞大的外表和宏亮的吼声足以压倒老虎,震慑对方众兽,从而驴子坐享山林。从这个角度讲,黔之”驴“输在了机会上,驴子没有把握住机会而导致失败,与其能力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说:做事必审时度势,择机而动。错过机会就等于失败。

  二、如果驴子有称霸之心,置身山下后,几声长嘶,以其庞大的声势怒吓众兽。对于惊恐未定的老虎穷追不舍,直至逐出山林,以泄其多次骚扰之恨。那事态就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不仅驴子不会变为老虎的食物,反而会称霸山林喝令众兽。从这个角度讲,黔之”驴“输在了”气势”上,没有雄霸之心,缺乏争霸之势,与其能力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说:人可以无称霸的野心,但不可以没有称霸之势。

  鬼谷子《散势法鸷鸟》中讲到:“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意思是说,威势在内心积聚旺盛后,抓住对方漏洞采取行动,威势就可以散发出去。散发威势时内心要虚静,意志要充沛。鬼谷子既讲到了机会的重要性,也讲了如何散发威势。

  三、如果好事者船运的不是驴子,而是雄狮,或者说驴子能够加强自身修炼,具有了真本领、实功夫,有何惧老虎之威。不滋事尚能留你共存,胆敢滋事必穷追毙之,食尔肉、饮尔血方解吾恨。从这个角度讲,黔之”驴“输在了”心态”上,不求上进、不学无术、没有修为,缺少真才实学,遭遇强敌必败。与其能力没有太大的关系,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只要有上进心终能修出正果。因此说:人可以无雄霸之心,但不可以没有称霸之学。

  鬼谷子在《分威法伏熊》中讲到:“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意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其意思是:想要分散别人的威势,必先聚集自己的威势。只有精力旺盛,才能散发自己的威势,震慑住对方心魄。所以,内心一定要充实,志向一定要坚定。内心充实,志向坚定,就没有人能以诘难的方式阻喝你。如此一来,就可以让对方威势动摇,心生戒惧。畏敬其人犹若天神。讲的就是只有壮大自己才能震慑对方,才能达到成功的目的。

  一个人心有志向,能够勤奋好学,懂得修身养性,博才多智、有能有势;若能把握机会,审时度势择机而动,必能成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