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3944445118122.jpeg

       不负是对得起,不空过,不耗费,你如果觉得你的每一天过得充实,愉快,那么,你的整个生命应该就是有意义的。不负未必一定是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创下什么后人称颂的伟业,无论做什么,用心去做,认真去做,其实就是不负。

  但很多人容易理解偏。很多年前,曾经想让一个书画家给我的一本叫做《不负今生》的书题写书名,结果那个还算有点名气的画家拿出吴冠中的《我负丹青》来敷衍,我的这个书名“未免太大”,所以他“不敢写”,他的意思是连吴冠中那样的画家都认为自己“负”了丹青,你一个籍籍无名的人,凭什么声称要“不负今生”?画家这样的理解让我觉得哭笑不得,吴冠中自称的“负”当然是谦辞,哪个画家又真的敢认为吴冠中“负”了丹青呢?一个乞丐认真地乞讨,一个农民认真地种地,一个修鞋匠认真地修鞋,都可以说是不负!

  这是闲话,就此打住。

  这是一个将近九十岁老人的书稿,看完之后,我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他没有辜负自己的生命,他没有辜负自己的每一份工作,他甚至没有辜负自己的每一个日子,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他的本职工作专业所长,还是本不熟悉甚至跨界很大的行业,他都做得很用心,他都干得津津有味,他的生命因为这么多的不负,因而呈现出叫人羡慕的多姿多彩。

  但其实,他的任何一个经历,都是值得自豪甚至值得炫耀的,他的任何一个经历,都可以被他的后人们拿来津津乐道。

  少年时期,他在陈庚率领的太岳四纵队解放的山西赵城县城剧团当演员,演出抗日剧,并受到陈庚的接见;他是1949年入党的老党员,那一年他十七岁;他是哈军工1953级老牌大学生,而陈赓大将当时又是哈军工的校长;他是共和国第一辆红旗轿车的设计者之一,他是中国第一辆装甲车的设计者之一,他是空军技术学院的“五好教员”;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在企业经营普遍困难,改革风起云涌的特殊时期,他又是让咸阳市运输公司、空压配件厂、内配一厂、西北医疗器械一厂企业扭亏为盈、生产蒸蒸日上的经理、党委书记和厂长……所有这些人生的亮点,每一个,都值得用心品味,也都可以作为人生骄傲的资本。

  但如果不是已经八十七岁的李从德给你讲他的这些人生经历,他不过是一个看起来精神矍铄的干练老头,他说起话来语速很快,思维清晰,很有逻辑性,如果从他的精神状态去判断,他最多七十岁。所以,当他告诉我已经快九十岁的时候,我暗暗地吃了一惊,并发自内心的有些肃然起敬。

  老人告诉我,他已经出版了两本书,这是他的第三本书,书名叫做《生命神圣》,由此不难看出,老人是热爱生命,也是敬畏生命的,所以,他的生活应该是充实的,不虚度的。

  果然,看了书稿,印证了这种推测。老人是对得起已经走过的八十七年的岁月,也对得起这八十七年的每个日日夜夜。他生活得很有计划性,也很有目的性,他对工作、人生、子女教育,有着非常清楚的正确认识,因而常常有着出乎意料的收获。做技术工作,他善于琢磨,有发明创造;做企业经理厂长,他敢闯敢试,善于经营,“包产到车”甚至比安徽凤阳的“包产到户”还要早,不死不活的企业总是在他的手里复活壮大;做企业党委书记,他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又善于启用人才,所以虽从不和职工红脖子涨脸,但即使调皮捣蛋的人,也在他的循循善导下,成为一个对企业有贡献的好员工,他也因此成了“全国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

  读一本书,就是了解他人的经历,读一本老人的书,就是了解一个老人的历史。这本《生命神圣》,就是李从德老人八十七年人生岁月的片段汇集,他没有完整的故事叙述,甚至没有感人的细节描写,谈不上文学语言的煽情与优美,也说不上什么文学氛围的渲染与铺垫,他就是把一个一个的生命片段,只是用朴实到不能再朴实的语言,把他记录下来,然后,再加上一个耄耋老人对这些片段做人生反刍时得出的那种只有历经了人生酸甜苦辣才能品出其中滋味的人生感悟,从而在读者的心灵深处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喟叹与波澜。

  是的,这本书,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去看,无论是从语言,还是结构,还是故事情节,都谈不上。但他是一本熔铸了一个老人几乎一生的人生体验,人生感悟,人生智慧的书。常言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又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有着人生历练的长者的话语,看起来常常朴素无华,不绚丽,也不故作高深,但真正的读懂,品出其中的滋味,却需要时间和经历,《生命神圣》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李从德老人的人生之路,可以说一直很正,即便历经挫折和坎坷,也不改其内心的那份正大光明。少年时,眼看日本鬼子在中国的横行霸道,他开始演抗日剧,后屡次想要当兵保家卫国而未果;考上哈军工,算是实现了军人梦,分配到空军技术学院当老师,原本想要好好的干,孰料天不遂人愿,他早早地“被复原”,在运输公司,他利用自己的技术搞多级火花技术创新,提高了汽车的动力,节省了汽油的消耗;他干什么,都善于琢磨,又思想灵活,在哪个岗位上,都有出色的表现,用现在的话来说,即便是跨界经营,他也因为用心学习,认真钻研,而很快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

  他似乎很少考虑自己,但又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在西北医疗器械厂当厂长的时候,他干得风生水起,职工交口称赞,但女儿的结婚,诺大的厂子,愣是一个人都不知道,厂长的女儿就那样悄悄地结婚了,这样的举动,就算是放到现在,很多人也做不到,何况不正之风大行其道的那个时候;企业党的建设被淡化的时期,他任党委书记,但他对于当时的“厂长负责制”有他自己的思考,厂长负责制不是不要党委,也不是党委的工作不重要,而是要把属于厂长的责任交给厂长,他对企业厂长与党委关系的思考,就是放到现在,也绝不过时。分房子,涨工资,作为厂长,书记,经理,他多次把属于自己的指标让给了工人,他把上级奖励给他的奖金,全部捐给幼儿园……人生没有境界和格局,在个人利益面前,很难做到这一点。但他做到了,做得自然而然。

  在那些并不连贯的生命片段里,李从德写了很多的人,写了很多曾经给过他温暖,也让他难忘的老师,同学,领导。那些老师,同学给了他人生的教诲和影响,也成了一生的友谊,朴素的记叙里,有着深深的温暖,他感恩老师,老师又何尝不以他为自豪?

  读这些片段,还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好家长,他用行为,也用道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甚至影响到孙子辈,他的孩子个个优秀,小儿子更是美国一所大学的终身教授。游历美国,由最初的新奇,记日记,萌生出要写作,要学电脑,七十岁开始学电脑,不懂就问,问孩子,问女儿,问孙女,所以,三本书,几十万字都是他自己在电脑上写成的。而善于动笔动脑,又锻炼了他的思维和语言。所以和他交流,他思维的敏捷,逻辑的清晰,语言表达的流畅,根本不像是一个快九十岁的老人,从这个角度看,经常动脑动手,或许是一种最好的养生。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如何让老年人过一种健康的有品质的生活,李从德或许已经用自己的行为做出了榜样。他总结自己的一生,写出自己的故事片段,不是要成名,不是要发财,而是一种回望和总结,在这回望与总结里,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也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和民族走过的路,所以这些文字,是个人的记录,更是国家的记录。中国曾经有写家谱的传统,无数个个人的历史,无数个家族的历史,汇集起来,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所以这本书,固然是个人的一个总结,但何尝不是国家历史的一个环节?

  俗话说,一般老人都爱钱怕死没瞌睡,但活得达观的人,会超越这种世俗的藩篱。李从德就是这种很达观的人,毕竟已经八十七岁,他甚至已经为自己的后事作了安排,死后不发布告,不收礼;捐献眼角膜;不买坟地不立碑。一个党龄和共和国一样长的老人,也许在用生命最后的这种安排,用行动告诉你,什么是一个纯粹的人,什么叫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他是一个平凡的老人,他又是一个不凡的老人,他用生命的很多个片段,拼凑出了他的一生,却又能给阅读者一种启迪和感悟,所以,我愿意给大家推荐这本并不厚重的小册子。

  如果要提点意见的话,可以以人生的时间节点来结构,把每一个时间段里的故事,片段,集中在一起,可以完整地看出在那个时间段里一个人都经历了什么,感悟了什么,以避免目前的这种很多地方给人前后重复的感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