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不及待地赶到了安定门。这是我五十年前第一次来北京住过的地方。
   走出地铁2号线安定门站的地铁口,我愕然了。记忆中的那座巍峨的安定门城楼不见了。我急忙问地铁口边上的值班民警:“这是安定门吗?”“是啊。”回答得毫不含糊。“那城门楼呢?”“这里没有城门楼啊。”怎么会没有呢,这是北京九大内城门中非常壮观的一座啊。在我的记忆中,那是一座高高的城门楼,据说是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也有人说之所以说成兵车回城,其实是一种名称的雅化。实际上,安定门走的是粪车,因为以前地坛附近是北京主要的粪场。城门外是安定门外大街,紧挨着的地坛是一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的皇家坛庙,是明清两朝祭祀“皇地祗神”之场所,也是中国最大的“祭地”之坛。明清两朝共有14位皇帝连续381年在此祭地。城门内叫安定门内大街,据说清代这里住的是皇族的镶黄旗。原来住在这里的汉人回民都被赶到了城门外。这么重要的记载着民族历史的历史遗址怎么说没就没了呢?问到几位老北京,才知道,当年为了修建地铁,也是为了城市交通的顺畅,拆除了安定门城楼,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立交桥。桥前面的那个镌刻着“安定”二字的大鼎就是原来城门楼的原址。
   虽然时隔五十年,但是,走在安定门内大街,我还是有一种“旧地重游”的感觉。
   1966年10月,我随着革命大串联的红卫兵第一次来到北京。
   那场大串联,用“轰轰烈烈”是不足以形容的。为了等候毛主席的接见,全国数以亿计的红卫兵涌进了北京。在北京,红卫兵的吃住行是全部免费的。
   我是从西直门火车站下车的。一踏上伟大首都的土地,我的兴奋无以言表。车站的广场上是一片望不到边际的人海。人们摩肩接踵地移动着。好不容易坐上了去先农坛体育场的大客车。在先农坛,我又被拉到了安定门内大街的分司厅中学。这就是我们的驻地了。分司厅胡同,明代属灵椿坊,清代属镶黄旗,俗称粉子亭。明、清两代顺天府署就在胡同南侧。
   我沿着安定门内大街寻觅着。不知道当年的分司厅胡同还有没有。问街边休闲的老妈妈,她告诉我还有,就在前面。我加快了脚步。街边,一块写着“分司厅胡同”的标志牌让我喜出望外。我急忙拍下了这块标志牌。拐进胡同,五十年前的记忆越发清晰了。胡同还是原来那么宽,不同的是胡同两边多了些商家买卖,间或有几座高楼矗立其间。我很快就找到了分司厅中学的原址。但是已经改换门庭了。这里改成“北京国际职业学校”了。我和门卫的小保安说明了来意,他允许我在校门拍了几张照片。哦,五十年过去,人非物也非了。只有校门里右侧的一排平房还多少有点原来的模样。
   分司厅中学是一所老式学校,全是平房。我们就住在教室里。没有床,地上铺着草席。没有暖气,是校工给我们烧煤炉。条件好艰苦着呢。但是,为了毛主席的接见,再艰苦我们也感到无限幸福。
   学校对门的四合院还在,但是大门紧闭着。这个四合院原来是街道办事处。当年,为了准备毛主席的接见,进驻接待站的解放军领着我们在这个四合院练歌。现在据说这里是宁夏某单位的驻京办事处。
   因为我一到北京就感冒了,迷迷糊糊地把书包给弄丢了。书包里有爷爷给我的秋裤,有记载我半年历史的日记本,更要命的是有我精心保管的《毛主席语录》。为了准备毛主席的接见,我特地跑到了和平里书店排长队买到了一本《毛主席语录》。至今我还保留着这本珍贵的语录本。
   临接见前,我们接待站的红卫兵们,要推选一个上观礼台的代表。要求是边疆的同学。我是黑龙江的,各方面条件都够。可是,我在刚到接待站登记时,如实地报告了我的出身,我想,虽然没有谁去调查我们的出身,但是我不能欺骗组织。这下完蛋了!非但不能上观礼台,连能否参加毛主席的接见都要考察了。好在我在接待站的表现还是优秀的,所以才没有被刷掉。现在想起来,我可真傻。
   1966年的11月25日,凌晨3点我们就起床了。接待站发给我们每人两个馒头,两个鸡蛋,一根肠,一瓶水。是准备的早餐和午餐。3点半,我们从分司厅列队出发去天安门广场等候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见。满天的星斗把点点星光洒在大街上。大街上,一队又一队的学生队伍熙熙攘攘,歌声、口号声此伏彼起,震荡着首都的夜空,震荡着每个人的心灵。“就要见到毛主席了”,这种骄傲,这种自豪,这种期盼,这种急切,让我们激奋,让我们沸腾。尽管冬天的北京是寒冷的,可是,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这团火熊熊地燃烧着,让我们不能自已。
   队伍里同学们一个牵着一个,生怕被挤散了。可我就是不争气,队伍快到长安街时,我实在憋不住了,跑到街边的临时厕所方便了。一回来,我们的队伍已经进了长安街,别的队伍又不让插队。我急得哭了。这时我看见了给我们带队的解放军连长。原来是连长从同学那里知道我“开小差”了,就急忙在街口等我。我仿佛看见了大救星一样,急急忙忙拉住连长的手,进了长安街。到现在我还一直忘不了那惊险的一幕,可惜,我没记住连长的名字。
   在东长安街,我们的队伍离天安门广场不远,就在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东面。我们能清楚地听见广场里的歌声。我们席地而坐,狼吞虎咽地吃着“早餐”。吃完后,就开始“拉歌”。激昂的歌声荡漾在长安街,荡漾在天安门,荡漾在千千万万的红卫兵心里。
   11点半,我们还没来得及吃“午餐”,天安门那边就传来了康生宣布接见游行开始的声音。这声音就像晴天霹雳一样,把准备游行的队伍炸开了!我们慌忙起身,还没有站稳,后面的队伍就推着我们前行了。那天,一共是24个队列,我们是第三队列,离天安门不算远,到了广场,我们的队伍竟然不知不觉地挤到了第二队列里了。我们就离天安门更近了,就离金水桥不到5米。多少年后看电影,还看见了我们队伍挤进去的情形。我们能很清楚地看见天安门上的领导人们。毛主席的左面是周总理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等,右面是林彪刘少奇等。望着伟大的毛主席,我高呼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我们都想驻足观望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可是队伍推着你,不能停留。一步一回头地凝望着天安门,一步一呼喊着“毛主席万岁”!直到望不见天安门了,才发觉“午餐”挤丢了。回到驻地——分司厅中学,我们还久久地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之中。
   望着眼前这个已经是“北京国际职业学校”的大门,思绪一直从五十年前回不来。那个“曾经”是我人生中不可磨灭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