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拿到吴连友先生新近问世的诗文集《五花山》,亦欣然。这是一部30万字厚重的诗文集,是作者继早年诗集《彼岸回眸》和文集《梦迹》出版之后,手边散存文稿的再编结集。作品为作者多年来从事记者工作的新闻采访所刊发的稿件,以及文学创作的诗、文、歌词等整理,分为散文、歌词、专访、记忆、时评五个部分,其中含有许多篇获奖的作品。《五花山》诗文集涵盖题材颇广,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品读该文集,可感知作者的品格,心性,走近作者的心灵世界,了解他人生履历的许多。
    抚顺文人圈周知,吳连友先生是一位勤奋的诗人,并且为我们地方老一辈诗人中的佼佼者。从书中作者的简介了解到的他,是从一名旷工起步而走向文学道路的,由宣传干事,再到记者、编辑,以写作、创作能力而跻身于文化部门工作的。近年来他还担当我们地方作协组织,和省市文化社团组织的多项领导工作。可以想到,他如此的一路走来,他努力进取所实现的成果,除天赋才气资质而外,更与他能够持之以恒的刻苦学习,执笔不辍的精神密不可分,正可谓“天道酬勤”,这尤其为众多的文友们赞佩不已。
    翻开文集的第一部分,散文。在39篇作品中首先读的是《五花山》一文,因为这篇作品与诗文集同名。作者写道“乙未深秋一日的早晨……”读得了平实的叙述,是作者与同家人驱车前往高尔山秋游的一件事。作者轻松的书写观赏秋光山景的愉悦,写所思、所感与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理解……作者是以咏秋的美好情怀,将深秋高尔山绚丽的色彩看作“一层金黄,一层墨绿,一层猩红,一层绛紫,一层银白”的五花色彩,将自然秋色之美融于现实生活之美的意识与意境,当然为富于文人特质热爱生活的情愫,而《五花山》诗文集的命名,也就隐含了作者如此的用意了;《西红柿蘸白糖的味道》,是作者记述与著名诗人李松涛先生于岁月深处结下的真挚情谊,并且这历久弥新的友谊,已然幻化为“西红柿蘸白糖的味道”,清纯美好,甜透了作者的肺腑,甜透了作者的人生,这首诗歌无疑于定格这份友谊珍贵、永恒;

    《难忘的那只猫咪》篇,读来十分感人,作者在童年时期,就非常有爱心的收留了一只猫咪,他的爱心也感动了他的母亲。想,在那困苦的年代,一个小孩子能省下自己的口粮,宁可自己饿肚子也把半块干粮喂给猫咪,足见其善良的根性,而如此根性也是文人心性的所属。

   散文是文学创作中较为便捷的形式,作者更善于驾驭这种体裁进行创作。品读散文部分的许多文章中,多见其散文创作手法的灵活流畅,意境之美,二思想见地尤其切近生活,如《门前雪.瓦上霜及其他》、《魅力天女山》、《旅游,让抚顺灵动起来》、《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等诸篇,读来更能启迪读者之知见,丰富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读《宜居水岸话浑河》一文,尤其可见作者为文的严谨风格。流经市城区的浑河,承载着许多古老的历史故事,有关浑河名字的由来,浑河的治理,以及浑河岸畔的美化建设,作者书以详实依据是,链接严肃的考证,让这篇文章有了史实一览般的示人效果,会令读者受益多多。也许是因为作者诗歌创作的习惯使然,是诗歌讲求韵律辙口的约束,让吳连友先生的散文,也颇具诗歌的意味与意蕴,就一些散文的题目而言,多见对偶的样式,这不但为感官整齐的之美,更有意味明了的深刻,这样的散文题目是我所喜欢的。
    第二部分的歌词篇,多达67首。曾闻知吳连友先生长于歌词创作,但并未曾想他的歌词创作竟是如此之多,涉及生活的范围又是如此之广,其中予物以情的有《我是葵花》、《灵芝草》、《水仙花》、《地窨子、红色的记忆》等;赞美家乡山光水色的有《岗山盛开映山红》、《我站在浑河岸边》、《山水情结》等;切近日常生活的有《见面问声好》、《大美抚顺》、《乔迁道情》、《农家乐》等;更有岁月记忆的《矿灯,晶莹的矿灯》、《满族老家》、《摔泥巴》、《剪窗花》等等。作者是以质朴的真情歌颂社会生活的美好,服务于现实之创作的。我以为歌词创作类属于诗歌创作,但又要比诗歌创作更流利上口,通俗,易记,作者深精此道。因此他的歌词作品曾荣获的奖项有很多,尤其是富于民族风情的歌词,如《卖年糕》、《歘嘎啦哈与打氷尜》的歌词,独具特色,所获的奖项更是影响范围广,既以这样的歌词创作,让他获得了我市文学艺术的最高奖项的”文艺腾飞奖“。
    第三部分的专访篇章,共78篇作品,所占页码几近诗文集的一半,是为作者的工作经历之纪实。通常而言,记者要经常进行人物近距离进行宣传报道,深入企事业单位采访现场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这样的工作性质,不仅仅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素质,更需要有敏锐的思辨能力,手笔相应的文学写作功底,成文快,见报及时,吴连友先生无疑是这些条件兼备的。78篇的采访纪实作品,都是他亲自采访之作,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工作职责而为,更含有作者与社会历史记录纪实的责任与意义。读这些作品可品味到他人文关怀的思想高度,积极向上的心态、姿态,和弘扬正能量的认真精神,更能够体现记者素质中的正义,悲悯情怀,与社会良知的前瞻性与洞见。吳连友先生的作品多见突出予以人们宣传倡导的观点,尤其是书写青少年艺术成长的采访报道,不难见到一位老记者、文化人,对于祖国花朵浓厚的关爱之情,读者尽可在阅读中感受到。
    第四部分五花山.记忆,唯有一篇文章《青春素描——写给抚顺煤矿学校地采二0九班》,是作者怀念自己的青春岁月。追忆在校同班的42位同学的往事、趣事、形象以及特点,青春韶华深刻作者心底,他予以全班的42名同学的画像,是为诗歌形式的定格,这样的纪念形式独特而别致,意义更非常。于这诗在可确认作者的才华,在青春时代已露锋芒,是他的才华、文学天赋而使得他的人生成为出类拔萃,脱颖于矿工的群体,发展成为如今的文学高度,完全可以说作者的人生是多姿多彩的,是令人羡慕的。
    第五部分的时评,有14篇文章,时评体现的是作者关注社会民生的独到的文笔。通常,写作时评的人应该是非常成熟的写作者,不但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又要具备传统的道德理念,能够正确的判定社会现象中人与事物的是非优劣,权衡利弊,而发表评述与观点。读《老人免费乘车面面观》,其观点的入情入理,与强有说服力;顺序的诸篇文章,亦均是这样的感觉。作者的时评作品,就是张扬社会公德的旗帜,富余引领和谐的呼声,与人性化理念的疏导,有如化解矛盾纠结的惠风……总之,报刊上的恰到好处的时评文章,是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不可或缺,那么作者的这些时评已然成为了岁月的沉淀。
    跳跃式的读过吳连友的《五花山》诗文集,感触颇多,感触于一个人的努力于社会的作用与价值;更感动于作者步入古稀之年,将散存文稿整理结集的执着……而让我对吳连友先生油然而生敬意。如今身兼辽宁音乐文学学会、辽宁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的吳连友先生,依然笔耕不辍,执着于文学创作,并且热情关心省、市作协、辽宁散文学会的组织活动,近年来他义务参与了《抚顺旅游诗文选》、《抚顺民国往事》、《抚顺散文家》等8部大型文集的编辑工作,活跃在地方文坛,合上《五花山》文集 ,我想到的是那句古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愿吴连友先生还有更多的佳作链接我们的生活现实。       

 

                                            2015/12/20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