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体育局的时候,见到林伟宁,有人告诉我,她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举重金牌获得者,也是山东历史上第一块奥运金牌的获得者。那一会,她从运动员队伍退役后,去山东大学学习4年,毕业后,到省体育总会秘书处任职,还不到30岁,个子不高,亦不甚壮,浑身上下透着精神,细看起来不大像个举重运动员。

对奥运冠军们,很多人会觉得,很特别很神秘。而我认为,他们和大家一样,也是普通人 。这或许与职业有关系,因为在体育部门工作,冠军们经常见到。这倒不假,我宿舍的对门是邢慧娜,一个楼洞里还有刘春红、杜丽,以及前国家女篮运动员隋菲菲一家等等。


林伟宁的办公室就在我斜对门,来回上班下班,去食堂吃饭都要碰到,打电话声音大了,也会听到。她称我高局,高兴了也来一句高老的笑称。我称她为伟宁。因着我是曾经的军人,她是曾经的军属缘故,似乎觉得便有些个亲近。有时候,和人们拉起这些冠军们,听者会瞪大了眼:是吗?哎哟,你可真幸福,随便都能见到世界冠军!

方才回过味来,真是这样,她们都是万众瞩目的人物,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

和林伟宁等合影.jpg

时间长了,通过观察接触,便有了了解,对林伟宁就有了格外的认知。在我看来,她不仅是一名获得过中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名冠全国的优秀运动员,不仅是一名获得过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的英模人物。她更是一位合格的、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冠军们合影:左一张成龙、左四杜丽、右一林伟宁、左三为作者)

今年已经42岁的她,在她的运动生涯与工作生活中,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号一直在激励和鞭策着她,使得她在人生的旅程中,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传统与作风。

 

一、做人要有责任心  

1979年,林伟宁出生在昌邑市双台乡一个叫幸福的村子里,小时候的她长得结实,喜欢运动。12岁时,家里将其送到昌邑县体校上学。从村里到县城来回30多公里,那时还没通公交车,家里条件也不好,每到周末,父亲便骑着自行车来回接送。

直到现在林伟宁依然记得,有一次下着雨,室外训练课不会上了,这种情况不到学校也是可以的。但父亲说,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缺课,冒雨骑车载着她往体校赶,雨下得很大,道路泥泞,顶着风,非常难走。父亲就这么艰难地将她载到学校,汗雨交加,衣服全部湿透。

“我父亲对我影响非常大,父亲非常疼爱我,不遗余力地支持我。有时候自己想偷懒不练了,我爸都是无论如何也得把我送过去,其实每个人都有惰性,但是每次想到这样的场景我就会坚持下去。”林伟宁说。

因为少年林伟宁先天具有的出众的爆发力,以及那种不服输的劲头,很快,就被潍坊市体校的举重教练相中,被选入了市体校,开始了举重训练。

林伟宁的启蒙教练杜伟华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天赋和身体素质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好胜心,而林伟宁则全部具备。所以,从林伟宁进入潍坊市体校那一刻起,学校和教练就将其定位很高,寄予了厚望。制订了严格的3年基础训练计划。除了专项训练,更多的多是体能方面的全面基础性训练,兼顾轻重量的技术模仿训练。

那时候,林伟宁训练从来都是非常自觉和认真刻苦的,有一次训练,林伟宁的小腿被台阶磕出个大口子,一滴血没有,露出了骨头。教练背她到了医务室,进行了包扎处理。按常理受伤后训练计划需要改变,但林伟宁很坚强,只休息了两三天,伤还没好,就重新开始了训练。

1993年春天,山东省希望杯举重比赛中,53公斤级冠军争夺正酣,林伟宁挺举第3次试举时,右手食指被杠铃片严重挤伤,撕开一个大口子。这种情况下,一般人很难再坚持。教练见伤势严重,就想放弃比赛。可林伟宁强忍剧痛,让队医简单包扎一下,又咬牙坚持,走上举重台,成功完成了最后一次试举,一举拿下53公斤级挺举、总成绩两枚金牌。

每一枚金牌的背后,都有着相同又不同的艰难,除了日复一日高强度的训练,林伟宁经历了几次重大伤病的考验。在市体校的时候,有一次集体食物中毒,别人很快都恢复了,而林伟宁却转成中毒性肝损伤。医生和教练都告诉她,不能再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了。林伟宁和父亲在医院门口的大树下反复商量,还是决定不能放弃,于是找到教练,以身体康复为前提,要求重返举重队。在家康复的3个月里,林伟宁半个月去一次医院抽一次血,坚持跑步锻炼,直到完全康复,又重返举重队。

这种信心和毅力,林伟宁将其归于责任心。她说:“你想想,国家培养这么多年,教练的心血。而最为重要的是,我要对得起父母对我的这种付出、期望。面对选择的时候,自己图个痛快放弃了,我应该吗?所以做人必须要有责任心。”

 

二、成功总是垂青坚持下去的人们

由于成绩突出,林伟宁被选拔到省举重队。这个时候,她已经拿了几次全国和山东省冠军,正处于竞技状态的上升期。结果突然又扭伤了腰,作为举重运动员,最怕的就是腰部力量不够。常年的腰伤影响,训练的艰辛、举重台上的激烈竞争,使得她萌生了退役的念头。那天晚上,她在体工队的田径场上整整走了一夜,那一夜她想了许多,训练的不易、现实的残酷、父母的期望,自己的血汗和付出……


林伟宁单人照.JPG“当时我就想,在人生最关键点上,要有始终如一的坚持。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自己还得逼自己一下。”深思熟虑之后,她选择了继续坚持下去。

她主动地做恢复治疗,经常与教练交流,取得训练比赛经验。在腰伤痊愈的同时,她严格要求自己,除每天完成规定的十多吨训练量外,经常主动增加训练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次获得洲际、国内赛事的冠军并打破全国和世界纪录后。她顺利入选了2000年奥运会参赛名单。

到悉尼后,随着比赛临近,林伟宁却愈来愈紧张,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训练中紧张得冒汗,这让教练捏了一把汗。对手都在降体重,林伟宁的体重却上不去。

比赛前夜她只睡了4小时,当抓举比赛匈牙利选手意外超了林伟宁2.5公斤,更加大了林伟宁的临场包袱。在3把挺举中,实力在140公斤的她只成了一把132.5公斤。

比赛变得紧张激烈。只能拼了,不玩命不行了。林伟宁心里默念着。

幸运的是,马库斯第3次试举没有成功,林伟宁靠体重优势有惊无险赢得了这块金牌。“冠军到手后,我和教练将最后一把的目标定在破世界纪录上,就将重量一下子加到140公斤,遗憾的是没有举起来。如果当时要135公斤或者137公斤,一样会赢得很漂亮。”林伟宁说:“一切都过去了,幸运的是我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希望。赛后我真是如释重负,感觉像虚脱了一样。”随着马库斯黯然退场,林伟宁扑在教练怀里痛哭起来。

这一块金牌,圆了山东举重界多年的奥运会冠军梦,也实现了山东奥运会个人项目金牌“零”的突破,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为其后山东选手唐功红、刘春红、周璐璐等女子举重选手陆续登上奥运冠军之路奠定了基础。

 

三、及时转换角色

2001年退役后,林伟宁褪去了举重场上奋勇争先时练就的霸气,在鲜花和掌声中,林伟宁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山东大学体育教育学院的一名学生,在完成一年预科后,她选择了工商管理专业成为山东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迈出她人生转型的第一步。

“以前没有机会学习,退役之后,我要充实自己。”林伟宁说:“大学一直是我的梦想,求学这几年也是我一生中最充实的日子,当然,我学到的东西也让我以后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充实而精彩的大学生活改变了林伟宁,她学到了重新走入社会的本领,为此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基础。由于底子薄、课程多,刚入大学时,林伟宁感觉很吃力,但她认为比起举重来,还要轻松很多,她将训练比赛中积累的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用在了学习上,拼命学习,不掉队,不丢人。就这样,4年下来,她顺利完成了学业。

求学生涯的转型,使得这位昔日的冠军,身上多了淡定从容。大学毕业后,组织分配她到省体育总会秘书处工作,从运动员和学员到服务管理岗位工作。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些不适应,举重一把是一把,看得见,有分量,有高度,总让人热血沸腾!而机关工作细腻、平淡,千头万绪。有一种老虎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林伟宁感觉自己干的是小儿科,从事的是微不足道的职业。

后来才知道,比赛同打仗一样,一场战斗的胜利,会凝结着许多人的汗水。体育事业绝不仅仅是奥运竞技场上的争金夺银。思想上得到升华,内心深处开始了转变。“我现在干的正是最有意义的事情!”林伟宁说。

林伟宁书法.jpg

在新的岗位上,林伟宁找到了新的人生支点,为群众体育工作当好“服务员”。尽管工作默默无闻,平平淡淡,她依然是那样认真执著,在林伟宁看来,群众体育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任重道远的事业。


于是,林伟宁不遗余力地投身到全民健身体育活动中,参与了门球、健美操、攀岩、篮球、乒乓球、象棋、够级等多项全省群众业余比赛的组织工作,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从中获得了快乐。

北京奥运会,林伟宁作为第7棒奥运火炬手在济南进行了传递。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在济南举办,作为组委会群众体育工作部的工作人员,林伟宁为“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竭尽了自己的力量,为全运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积极贡献。

逐渐地,林伟宁从全民健身领域的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林伟宁用自己的一腔热情投身到体育事业中去。自己分管的职工体育也亮点频现:连续举办的省职工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开始成为品牌赛事,职工趣味运动会的成功举办让她更加开心,参加的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多。

 

四、是冠军也是妻子和母亲

退役后的林伟宁,变得恬淡文静,经历过热闹喧嚣,从三点一线枯燥、辛苦的训练,到安稳、踏实的工作生活,她从外貌到心理都有了或多或少的变化。

2003年底,在山东省青联组织的活动上,林伟宁认识了一名军人,他叫贾卫国。对文学和诗词的爱好,使得两个年轻人有了共同语言。“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由相识到相知,一年后的金秋,两个人步入了婚姻殿堂。


结婚后,小两口一起切磋诗艺,探讨文学。在爱人影响下,林伟宁开始阅读有关军事和深度调查一类的书籍。在林伟宁的爱情观里,似乎也没有奥运冠军的字眼,“他是我喜欢的那种男人,有责任心、事业心,而且我俩的沟通特别好,有时候不用说话,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好多事情,他做的,就是我想的。”在生活里,两人都很低调,渴望过平常人的生活,用林伟宁的话就是“平时的日子像凡人一样”。能娶到这么一个好妻子,贾卫国也感到自己三生有幸,他觉得妻子虽是奥运冠军,却非常本分,一点不做作。不仅待人真诚,对事业也非常执著,尤其是不服输的那股劲,特别让人感动。

林伟宁全家照.jpeg

不久,一对双胞胎儿子降生,找到了爱情和家庭的林伟宁感觉非常幸福。

像普通母亲一样带孩子,林伟宁很少对孩子谈及比赛竞技方面的事情。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两个孩子竟然也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儿子们继承了母亲优秀的运动基因,在击剑方面展露出天赋。一天,哥俩提出要学习重剑。林伟宁认为,让孩子们热爱运动是好事,既可强健体魄,又能够锻炼意志。于是给他们报了名找了教练。训练非常辛苦,需要很大勇气才能坚持下来。林伟宁没有给孩子提要求,她深深感到一个母亲的责任和影响。孩子的成长需要引导,更需要磨练。

有一次,林伟宁陪儿子去参加比赛。因为家长不能进场观赛,林伟宁忍不住,爬上场地窗边一个高台,用胳膊支撑着看完哥俩的比赛。此情景被省击剑中心同志看到,调侃她说:“呵呵,奥运冠军竟然爬墙看这么小的比赛!”
  最后,哥俩包揽了重剑项目的冠亚军。从孩子们身上,她看到了运动的传承,也体会到运动对人的改变。让孩子们热爱运动,不奢求他们走向奥运赛场,而是让他们养成终生运动的习惯。以己推人,要让更多人和更多的母亲明白这个道理。林伟宁说。

有时候带着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林伟宁很怕他们会将自己当做炫耀的资本,每次她都叮嘱孩子,大家对妈妈的尊重,其实是对一个人坚持和付出的尊重,如果你们也努力,也会得到大家对你们的尊重。


“路需要他们自己走。”这是林伟宁对孩子今后道路的认识。

退役后的林伟宁喜欢上了写作和书法,经常和爱人切磋,偶或将自己的诗歌作品发与报刊,一有机会,便全家人一起去看书法展览。那一日,伟宁拿着几张纸到我办公室说,高局,求你幅字。我说,冠军索字,那是我们的荣幸。我按伟宁要求写好了她要的诗词,她挺高兴地接过,说谢高局,写得真好。我说,您喜欢就好。 

 

五、把爱和快乐带给更多的人

快乐与健康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全民健身和运动竞技同等重要!这是林伟宁走下奥运赛场20年来最为深刻的认识,也是她多年来一直追求的事业。林伟宁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与影响力,感召与带领大家,关注身体,吸引更多人认识健身,重视健身,养成健身习惯。关注弱势群体,关注青少年,让世界充满爱,让疾病远离,让快乐同在。

于是,她从赛场走上职场,从竞技台走上电视台,走向开幕式、颁奖台。走入社区、学校、军营、家庭……

在哪里,都随处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感受到她的热情与阳光。她像雨露,滋润着幼苗。像火炬,温暖着人们心房。

在泰山“平安少年”安全知识选拔大赛启动仪式上,她向32位平安少年赠送了平安帽,共同宣读了安全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人士重视青少年安全问题,共建平安中国;为了让孩子们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在乡镇小学校的“快乐操场”公益捐助活动中,她和有关人员一起风尘仆仆参加启动仪式;为能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健康跑的行动中来,她参加“你跑一公里,我捐一元钱,为贫困山区儿童奉献一份爱”公益活动并领跑:去年秋天,她还参加了“全民健身万里行——职业助公益 健康齐鲁行”志愿服务活动。这些公益事业,只要知道,她都会义无反顾地参加,不管路有多远,不管家里有什么事情,有叫必到,而且不收任何报酬。  

林伟宁参加青少年知识竞赛颁奖活动.jpeg

林伟宁还担当着山东禁毒形象大使等许多社会公益的角色。不厌小、不厌细、不厌其烦。全身心投入其中,乐此不倦。林伟宁说:“还有什么比全民健康、全民健身更重要的事情?我从事的是最阳光的职业!对我来说,这是另一场永无止境的‘长征’!是最有意义和责任的工作。”

对内是标杆,对外是形象。林伟宁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随着林伟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增多,她听到更多的是倍感自豪的反响:原来举重并不影响身体!原来运动员并不都是五大三粗!原来瘦身很大程度上要从肌肉锻炼开始……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爱充满人间,让快乐和幸福与每个人相伴,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中华民族,一定会自强于世界。

生逢伟大的时代,作为一名曾经的奥运冠军,又从事全民健身的伟大事业,就要帮助更多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民族复兴增光添彩!林伟宁说!

我特别欣赏德国著名诗人海因里希·海涅的那句名言:“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路在脚下,为每一步加油,为每一天喝彩!林伟宁还说!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