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末年,匈奴贵族横行北方,西晋王朝面临崩溃危局。危难时刻,晋怀帝派一心收复河山的刘琨北上抗敌。此时,北部和西部一些郡州已经失陷,形势乱到极点。刘琨是西晋末年的著名诗人和将领,文采出众,相貌英俊,“枕戈待旦““闻鸡起舞“两个成语便说的是他与祖逖两个人的故事。

刘琨带领招募来的千余壮士历尽艰辛来到晋阳,分发武器、帮助百姓掩埋尸骨、重修房屋和城池,并将父母妻儿都接到晋阳,决心与晋阳与官兵生死与共,匈奴十几万大军将晋阳包围得水泄不通。当天晚上,在瑟瑟寒风中,刘琨一袭白衣登上城楼,用胡笳吹奏起匈奴人的曲调,乐音哀婉悲怆,城外匈奴人被勾起思乡厌战情绪,士兵们相互抱头痛哭,不顾头领呵斥,自发撤围而走,晋阳危机被彻底解除。

音乐居然如此神奇!刘琨凭借对敌人心理的准确把握,以及动人心魄的乐声,“攻破”了匈奴人的心理防线,守住了晋阳城,使月下长啸、吹笳退敌的故事成为兵家绝唱。

无独有偶。更早的时候,项羽大军被汉军围在垓下。时,楚军尚有10万之众,皆为精锐,战斗力仍不容小觑。夜里忽听楚歌一片:“九月深秋兮四野飞霜,天高水涸兮寒雁悲伤。最苦戍边兮日夜彷徨,披甲持戟兮孤立沙岗。离家十年兮父母生别,妻子何堪兮独宿空床?白发倚门兮望穿秋水,稚子忆念兮泪断肝肠……” 歌声低婉凄凉,伤悲异常,项羽大吃一惊,以为刘邦已得楚地。楚军士兵闻听家乡歌曲,思乡之情如开闸湖水,斗志全失,从而逼项羽与宠妃虞姬唱和,自刎于乌江。

《孙子兵法》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刘琨御敌,月下长啸、吹笳退兵;项羽垓下被围,韩信不动一刀一枪,居然用“四面楚歌”即让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或曲或歌,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撼人之魄,惊魂之力,决定着事态的发展和变化,而这种力量又是任何伦理教化所替代不了的。

小时候,每逢清明,学校里会组织我们扫墓。那一天,我们穿上白衬衣,戴上红领巾,一路敲鼓吹号,去公路旁的烈士塔。在那里,献了花圈,要唱歌,那歌低沉悲壮,极具感染力,至今犹在耳边:山鸟啼,红花开,阳光照大路,少先队员扫墓来。墓前想烈士, 心潮正澎湃,意志如长虹,气节象松柏。头可断,身可碎,钢铁红心色不改……

少年的心很纯真,在歌声渲染下,那颗小小的心灵格外净化。那一会儿,真的是没有任何杂念,感觉一定要继承先烈意志,做个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这是歌声带给一个懵懂少年无声的力量。歌是无形的,或许,你不懂音乐;或许,你并不喜欢唱歌。但是,你拒绝不了歌儿附加给你的一切,或欣喜昂扬,或悲伤哀痛。

面对苦难,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表达,徘徊彷徨,沉沦绝望,然而却有更多的人,挺直了自己的胸膛,向着威胁和危险,现出别样的坚强。

坚强和勇敢的抒发,或许有许多种,而用歌声来咏唱发自心底的呐喊,则是危难来临的时刻,这个世界上最可撼动人们心灵的方式。

“九一八”,东北沦陷,关内关外,千万同胞齐咏“松花江上”,泪水合着悲伤滚淌,愤怒随着歌声张扬,那是抗争的力量……

1938年的那个夏天,日军进攻中原,武汉保卫战即将打响。那一夜,武汉江面火光一片,10多万人举着火把汇聚一起,《义勇军进行曲》的合唱响彻在大江两岸,漫江炬火辉映着巨大的声浪,绘就其血泪凝聚的画面。那是拼死护卫江城的力量…… 

转眼时光过去八十载,秋天里,也是夜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在中国军人方阵巨大的五星红旗展开中,数万人起立,含着热泪齐唱国歌,“今夜属于武汉”,那是民族强盛的力量……

忘不了刚刚过去的那一幕,当疫情最为肆虐的当口,还是夜晚,武汉的小区居民楼灯亮了,人们打开窗户,歌声从千家万户传开:“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旷阔的夜色里,那沸腾着热血与激情的歌声散得很开很远,歌声承载的是武汉民众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召唤……

这些只能宅在家里的人们流泪了,此刻的心情,或许没有了担忧,没有了恐惧,只是一颗沸腾的心在那里,和邻居,和小区,和这个城里所有的人一起跳动。勇敢跃上了心头,信心充满了胸膛。不怕,除了自己,还有那么多的人,和我一样,在同病菌同恶魔抗争,与孤寂与担忧挑战。我不孤独,我不是我,我是这个区,这个城,这个国。  

得感谢这场猝不及防的疫情,是它使得人们拉近了距离,模糊了地域界限,省与省,国与国,不再遥远;是它让所有的人体验到生存的意义,生命的可贵,团结的重要。

原来,生命就是这般脆弱;原来,人生就是如此简单;原来,金钱地位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原来,世界还有许多五彩缤纷,还会那么丰富多彩。就像那空中变幻多姿的云朵,就像那丛中绚烂无比的花蔓。

君不见那遍城的志愿者,不计报酬四下里忙碌;君不见那数万名白衣天使,冒着危险救治病人;君不见那各地的捐助,掏空着自己的家底;还有那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

一桩桩,一件件,汇成一支曲、一首歌,唱给自己,也唱给别人,用行动,用口,用心。在呐喊,在歌唱。歌声很响很亮,传得很远很阔,连同那些心声,那些思绪的漫溢。

想起了光绪13年,那一年,北洋舰队自欧洲订购的4艘主力巡洋舰,在英、德建成下水。清朝的北洋水师派人去欧洲,负责接收“来远”舰。在英国举行隆重的接舰典礼时,偌大中国竟然连一首国歌都没有,只好临时选一首《妈妈好糊涂》的民歌曲调,作为国歌演奏。这件事深深刺痛了邓世昌等人的心。弱国,竟然弱到没有自己赖以凝聚人心的国歌!自然,没有国歌的大清,逃脱不了此后被凌迟宰割的命运。

其实。情感的宣泄并不是一国独有,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共享的,音乐尤甚。

意大利罗马,音乐从大街小巷传来,房子里、阳台上、窗户旁,音乐在大街小巷荡漾,钢琴、小号、小提琴,甚至是锅碗瓢盆的叮当。各种声音汇聚到一起,向四围蔓延。他们在为一线的医生护士们加油致谢,为自己、为家人、为周围的人们助力鼓劲。

“让我们加入队列,我们准备赴死!我们准备赴死!意大利已在呼告!”这首通常只在足球比赛开始时播放、呼唤团结与战斗的国歌,如今却响彻罗马古城的街巷,化作了整个民族对病毒的宣战。

扩音器响起中国国歌,“感谢中国!”一声呼喊荡漾在楼宇中间。这是对还未解脱病毒困扰,却倾力援助他们的中国人民的表达,也是对远来支援的中国医生的无限感激。

此刻,这个文艺复兴之地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已增至3万多人,已有数千多人被夺去生命。街道上空荡无人,全国范围停摆封城。

这些从各家各户飘出、回响在街路中的声浪,赋予了这个国家在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国家危机中,民众特有的精神与力量。不单单是性格的幽默与个性的张扬,一场灵魂与生命的大考面前,民族的韧性与定力展现无遗。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天生具有音乐天赋,心胸开阔的意大利人,再难再险,依旧快乐,信心满满。

忘不了1941年,当夏日的暖风掠过波罗的海,被德军围困了两年多的列宁格勒面临着生死抉择。900天里,列宁格勒军民60多万人牺牲,认为已经唾手可得的德军司令部,已经确定在列宁格勒阿斯托里亚酒店举行庆功宴。

在最后一搏到来的时刻,城市的上空突然响起动听的乐曲,疲惫饥饿不堪的人们从街上、从掩体里、从住所中聚集到扩音器前,倾听着那愤怒与反抗的雄浑交响曲,音乐象山洪暴发一般淹没了整个城市,人们忘记了饥饿,忘记了伤痛,勇气与力量凝结于胸中。这支英雄的乐曲,支撑着人们战斗到最后一刻。

这是肖斯塔科维奇专门谱写的交响曲,演奏这支曲子的,是在战火和硝烟中,匆匆凑齐的15名战士与演员。此刻的五线谱,由蝌蚪状曲线,化作成无边力量的怒吼,天才的音乐,铸造为世纪不灭的魂灵与脊梁。

人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他有情感,贝多芬有言:“音乐会使人们的精神迸发火焰”,黑格尔将音乐比作是“心情的艺术”,俄国女诗人阿赫玛托娃有诗礼赞音乐:

“神奇之火在体内燃烧

当别人不敢走近我的时候

惟有它来和我亲近 

最后一个朋友也把目光移开

它在我的墓中陪我作伴

像第一声春雷放声歌唱

又像所有的花朵同时在交谈……”

人们之所以可以向死而生,患难与共,是因为理想的情感战胜了惯常思维。于是有了法国大革命时,革命群众高唱《马赛曲》向巴士底狱进军;于是有了视死如归的瞿秋白,刑场上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于是有了在黄土高原上,那些穿着自织的土布军衣,手持土枪大刀的勇敢者,高歌着《黄河大合唱》,义无反顾的奔向抗日前方。

妥斯耶夫斯基在小说《狱中手记》描述了沙俄时代的死刑犯们,在狱中举行的一次音乐演出,庄严肃穆,即使临刑,也保持着那份尊严。奥地利音乐家齐佩尔在慕尼黑集中营,于饥饿、恐怖、羞辱折磨中,创作出《达豪之歌》,当蓬头垢面的囚犯们唱响歌子的时刻,死亡随时将会来临,但歌者高贵的憔瘁的头颅却绝不会低下。

1937年冬天,也是在武汉,在已成为抗日救亡中心的武汉,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在作曲家夏之秋钢琴伴奏下,饱含激情地唱了一首歌,“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那时,上海保卫战已经结束,谢晋元率军死守危楼,誓不投降的消息,迅速传遍上海,为国内外瞩目。桂涛声充满激情创作了《歌八百壮士》歌词,经著名曲作家夏之秋谱曲后,传遍万水千山,唱响中国大地。这首这首慷慨悲壮雄浑悲歌的名曲,唱出了中国广大军民的抗日必胜的心声和信心,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

四十五年后的冬天,81岁的桂涛声在上海逝世,他为这个世界留下了这首激昂人心的歌词,以及那首《在太行山上》。时光荏苒,或许人们已经记不住他的名字,但,那些口口相传的激励着随时前行的歌词,却永远与人们相伴。

又过去11年,夏之秋先生在北京去世。追思会上人们没有用挽歌,而是用老先生作曲的《歌八百壮士》和《思乡曲》,伴送一代宗师远行。先生去后55天,《歌八百壮士》一歌,荣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被评为近百年来最佳音乐作品之一载入音乐史册,这是对夏之秋和桂涛声最好的纪念。

人是有情感的,而情感的调动在于启发传感。在特定的场景和状况中,不用话语,曲调高歌就可以起到语言起不到的作用,特别在祖国危急存亡的时候,闻者无不动容。歌声是预言,是号角,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呐喊。深沉悲壮,清亢响亮,从舞台传到街巷,从大江延至苍穹。长江动容,大地哀怆。

如同那一日,当国人为这座城每家每户窗子中传出的,激动人心的国歌声、呐喊声泪湿衣衫的一刻,一定是人们抱定着同一个信念,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信念的集合。

大喜跟大悲,都不可无歌。而歌则是我们最好的良药与安慰。肉体可以遭到伤害,心灵一定不会随同一起消亡。灾难中的他们知道,只有团结起来,坚强起来,才会有壮丽的未来在等待、期待。

让我们听到更多,那充满着希望和力量的乐曲。并且携手,一路高歌!一起奔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时代!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