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阳的画家队伍中,何永宁先生我认识的早,真正交心是我去年九月份自东北旅次归来画画的兴趣转向山水,先是四尺三开,最后发展到四尺、六尺甚至更大的篇幅。在挥洒笔墨尽情享受的过程中,何先生的画室成了我经常讨茶论画的神仙之地。慢慢的交往和探讨,逐渐有了一点体会。

  何先生一直默默创作,不太在乎炒作,所以他公诸媒体的宣传资料不多,先摘引一段:何永宁,1957年生于西安,198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师范系,曾在商洛、凤翔、永寿、兴平、咸阳等地工作生活,现为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创作中心工笔画研究院副院长,成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成阳画院书记,成阳市花鸟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先生天资聪敏,人品敦厚,生活在艺术之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幼年时代就是在墨香的熏陶下成长的。

  说实话,我虽然自幼喜欢美术,长期在宣传、文联机关工作,认识的画家不少,对何永宁先生的了解仅知道他主要从事山水画创作,其作品多次在书画展、媒体见过,印象不突出。但自己一旦真正深入山水画创作的领域,并不时与先生交流,才知道艺有高低分,人活三六等。

  曾经有人对我说,要搞好山水画创作,必须熟练掌握树、云、水、石、房、桥等六要素的技术,每一项至少得三年功夫。我的朋友,有的退下来后花重金拜某教授专门学画树,有的花钱跟人学写字。我本人从事文学创作四十多年,取得了一点成绩,相信书文相通、书画相通的道理,不写生,不拜师,主要是自己照着画册、网络和生活观察学,主要是在大量的阅读后铺开摊子。何先生对我不避浅陋,每约必谈,半年多的时间,使我茅塞顿开。再一点,我等画画写字,仅仅是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娱乐玩耍而已,那些一味强调技术层面因素的人士似乎没错,但这种把艺术重点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忽视生活历练和其他门类文化积淀的教育方式值得商榷。

  我的这些体会在何永宁先生那里得到共鸣。欲得其美,先简其繁,这句话我和何永宁先生都很赞同。放眼艺术圈,你会发现一般的山水画家的作品,笔笔精细,笔笔酷似,整体上缺乏取舍,缺乏重点,不耐看,视觉平,格调低。如同写文章,主次不分,旁骛繁杂,读起来凌乱不堪,虽有些字句可读,但总体上汤汤水水,曲曲弯弯,影响卒读,殊为可惜。

  何先生科班出身,从师众多长安画派名流,毕业后又到多地从事美术教学和创作,凡四十多载,其美术基本功应该很全面扎实,早期主攻过人物,其结构塑造功夫很深。我看过他的写生本,数量不少,可谓态度扎实,栩栩如生,但其成型的山水作品,仅房子、瀑布、木桥三个要素以线条中锋勾勒,精心笔墨,而山、树、云等以大写意笔法,采取颇有个人风格的独创的点、面构成,近观无法感觉其妙,若三米开外则山势雄厚,云海旖旎,树木葱郁如诗如醉。细想,大幅山水画本身是悬挂于客厅、会议室等开阔的公众场合,作品是供人们远观的,何先生的这种风格的成型并得到社会肯定自有其道理。这些年我读过太多的美术作品,唯有何永宁先生的山水,取舍得当,轻重分明,层次得当,既有经得起细看的“画眼”,又有适合感悟领略气势和韵味的“画魂”,如同文学创作谋篇布局,紧要处密不透风,过渡处疏可走马,小主题,大意境,文无定法,书文同道。因此,可以毫不过分的说,何永宁先生的山水在长安众多的画家中以太白山的高度凌纵于秦岭之上。

  就艺术风格而言,何永宁先生待人不温不火,和气谦虚,本分沉稳,不虚张声势,不哗众取宠,不特立独行。他的作品亦是平稳中和,四安八静,既不是某些画家当众创作时疯魔狂颠,也不是有些人故作神秘拿捏装神。何先生走的是中庸平和之路,也许不似个性明显的艺术家大起大落,亦不是艺术匠人们因为缺乏独特的笔墨隐霾于俗尘之中。道隐于小成,言隐于才华。我以为何先生在漫长的艺术探索中,经过废笔三千和无数酷暑寒冬的历练,耐住寂寞,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温水煮青蛙,用中国传统的内功,在喧嚣的大背景下一峰独秀,在人生过耳顺之后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境界,是一种大智慧和大境界。

  祝福并祝贺何永宁先生。

  2020年5月12日上午于咸阳瓜棚画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