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每每读着唐朝诗人白居易这首《观刈麦》古诗时,我就想起小时候收麦子的紧张和忙碌的场景。特别是“麦假”时节,和小同学们一起,在酷日下拾麦穗的生活成为我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国家还不富裕,农村更是贫穷落后。每年的六月前后,家乡的田野里,麦子熟了,像一层一层金黄色的波浪,此起彼伏,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夏收时,不管是用手拔麦子、镰刀割麦子,还是用麦秸捆扎割下的麦子,或是用人拉车、牛车将麦子拉到碾麦场里,总是难免会有麦子脆断、割不干净而遗撒落地的麦穗。每当这时,捡麦穗,便是夏收后颗粒归仓的一个重要补缺工作。记得当年农村的中小学校,在麦收期间都会放十来天的“麦假”,专门让师生们帮助生产队里抢收抢种,帮助家里干干家务。说来很奇怪,每年的麦收时节老天总是爱下雨,如不及时“抢割”“抢收”,那到手的果实就会毁于一旦。因此,等地里的麦子一熟,村里的青壮年劳力便昼夜战斗在生产第一线。而放了假的孩子们也不闲着,他们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每天,大人们到地里割麦子,孩子们便把熬好的绿豆汤、小米汤,还有放了糖精的凉水送到田间地头,有时还把饭菜送到生产第一线。在做好后勤保障的同时,我们这些小学生们,就是响应学校的号召,到收割后的麦田里“拾麦穗”,即:勤工俭学。那个年代,凡是二年级以上的学生都要参与学校组织的拾麦穗活动,力争把捡到的每一粒粮食都“颗粒归仓”,为国家做贡献。有时,学校为了搞建设,常常将学生们拾的麦穗给学校交“勤工俭学”粮,用学生们的劳动成果支援学校建设。

  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勤工俭学了。每当夏季,生产队里收割完小麦后,学校就组织学生到麦地里拾麦穗,作为办学费用的补充。学生一般都是自由组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一手提着竹篮或竹筐,到地里去拾麦穗。回来后学校将每个人拾的麦穗过秤后登记造册,作为最后奖励的依据。我清楚地记得,每次去学校集中时,我总是带上一个包袱,到地里后,我将包袱在腰上缠绕一圈,就形成了一个布兜。然后,将拾的麦穗放进兜里,一个上午最多的时候可以拾20多斤麦穗。等吃过午饭后同学们都舍不得休息,纷纷采取不同的方式将拾来的麦穗用双脚踩,用簸箕搓,用棍棒砸。然后把那些麦粒集中起来用簸箕簸,用风吹,直到簸得只剩下干干净净的麦粒就可以上交学校了。最高兴的当属受到学校的表扬和奖励了。这不!拾麦穗活动告一段落后,学校就会把每个学生上交的麦子数量,排好顺序,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奖品分别是:背心、练习本和铅笔。获得一等奖的都是“三眼铳”背心,背心上边还印上“勤工俭学奖”

  五个鲜红的大字。你还别说,穿着带奖字的背心,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很多时候,我们还故意在同学面前炫耀一番,让他们好生羡慕!

  拾麦穗虽不是个力气活,但要干起来也不是那么轻松,那么简单。你看!每天吃过早饭,几十个学生有的提着篮子,有的背着挎蓝,还有的戴上布兜,一字排开,拉网式地在麦地里寻找,力争不让一个麦穗遗失。每到晌午,火辣辣的太阳烤得大地发烫,汗水一个劲儿地往下掉,热得头昏脑涨。无数次的弯腰捡拾,无数次的起身快走,辛苦不言而喻。捡麦穗时,除了弯腰直腰外,还常常被遍地的麦茬扎伤。有的时候,弯腰伸向麦穗时,一不小心双手被麦茬扎伤,扎破。而双脚稍有不慎就会被麦茬儿戳伤脚,疼痛难忍。但为了多拾麦穗,多受表扬,多得奖励,再苦再累,心里也十分快活。

  我们年级共有42名小学生,个个都是拾麦穗的快手。每次出发后,个个精神饱满,齐声高唱着《我是公社小社员》这首歌,兴高采烈地行进在拾麦穗的路上。“我是公社小社员来,手拿小镰刀呀,身背小竹筐,放学以后去劳动,割草积肥拾麦穗,越干越喜欢-----”在歌声的感召下,我们信心倍增,干劲十足。每次拾麦穗,我们年级都是组织最好,拾麦穗最多,受表扬最多。其他年级的学生都对我们刮目相看!既羡慕又嫉妒!

  记得那年麦收时节,我和班里的月均、小虎、占平等几个要好的同学一块到地里拾麦子。大家按着划定的区域,始终在麦田里拾地里遗漏的麦子。而小虎同学为了得到学校的表扬,竟寻找捷径,乘人不备,到麦场里偷偷地装了十几斤干净的小麦,然后交到学校。他不仅受到了学校的表扬,还得了九毛五分钱的奖励。每每小虎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荣誉”时,不知道“内情”的同学,还一个劲儿地夸小虎有出息,要向他学习呢?争强好胜,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其实,每个小学生都在暗暗使劲儿,力争多拾麦穗,争先进受表扬。记得有一次,为了得到学校的表扬,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一大早就起床来到地里拾麦子,尽管自己很努力,拾了不少,但要达到受表扬的标准还相差甚远。此时我想了很多很多,我想,要是像小虎同学那样,到麦场里偷点麦子,既不吃苦受累,还会受到学校表扬,更能得到点收入,那不是一举三得吗 ?可自己又没有那个胆量。正当我左右为难的时候,突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何不偷偷将家里分得的小麦拿点出来交给学校?那样肯定会受到表扬呢。这天下午,等全家人都到地里干活去了,我乘机装了家里十几斤小麦上交学校。不用说,当天我是上交小麦最多的,不仅得了第一名,还受到了学校的表扬,更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后来,母亲看到布袋里的小麦少了,问我是怎么回事,我还理直气壮地说,不知道!母亲说,既然不是你做了手脚,那我也就不追究了。接着,母亲又温和地说:“孩子呀,你年纪还小,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勤勤恳恳工作。你要永远记住: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尽管那时我还很小,但母亲的教诲我早已铭记在心。后来我才知道,母亲为了不伤我的自尊心,所以没有当场揭穿我的不良行为,我深感对不起母亲的良苦用心!

  在后来的几次“勤工俭学”,学校组织的拾麦穗过程中,我都牢记母亲的教诲,踏踏实实,不弄虚作假,尽管没有争得第一,没有受到表扬,也没有获得奖品,但我的心里是踏实的。因为,每次上交给学校的麦子都是自己用辛苦换来的,没有半点的瑕疵!记忆中,这样拾麦穗的时光一直持续了好几年,直到我上了高中,才与拾麦穗的活动正式告别!如今,每每回想起童年那段拾麦穗的往事,还有获得奖励那一刻的喜悦心情,我的心里有太多的感概,太多的不舍!因为,它记录着我的成长,刻录着我成长中的些许欢乐,些许悲苦,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作者简介:于礼谦,河北省无极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军人出身。自幼喜欢读书看报,兴趣爱好广泛。喜欢诗歌、散文、唱歌,书法、体育竞技等活动。作品经常在报刊、杂志,网络发表。河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石家庄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无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歌散文集、生活随笔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