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言的引领性

  最近,有幸读到了南非教育家卡西·卡斯滕斯所著,高峡翻译的《做个真父亲》一书。

  “一书在手,必先读其序”收到《做个真父亲》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序言,这一翻开不打紧,不知不觉就美滋滋地陷入了卡西的自序中了。此书序言很有特性,没有刻意的喧哗,没有故弄玄虚的吹捧,而是在书信的形式中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认真而细致地剖析家庭、人性,导出父亲这一角色在家庭的重要性。书序不长却字字千斤,开篇就一语惊人,列出了写作此书的目的:是因为中国也如其它国家一样,鲜有父亲接受过“父亲”这一角色的培训,作者直接摆出自己的观点,希望让大多数已婚男人承担好自己父亲这一职责,并希望家庭就是天堂。众所周知,天堂就是美好而理想的生活环境,当人置身于美好之中时,自然会身心愉快地从内心深处感叹一句:“哇,好美啊,好像是进到了天堂了!”谁不向往天堂般的美好生活呢?谁又能拒绝美好生活的引领者呢?我想大多数人是乐于接受美好的馈赠的,也就是乐于接受《做个真父亲》这本书的。

  如果说卡西的自序是一种引领,那么,接下去孔毅的序便是切合实际的导读,孔毅的序侧重在指出家教的重要性,让有家庭的读者能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看他的序言无论是何种身份的家庭成员,也就是说无论你是父亲或母亲,丈夫还是妻子,在育儿过程中出现迷茫并又十分迫切想要得到教育子女方法的家长朋友,看了孔毅的序,十有八九会去捧读这本《做个真父亲》。孔毅的序起到了导航和指南针的作用,他为迷茫在家庭教育上的初为父母的读者,或是家庭教育上曾经走过弯路的爷爷奶奶们指明了家 庭教育的方向标。

  一般而言,每部书的前言或序仅有一篇,而《做个真父亲》却推出系列序言,对引导读者的感性阅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此书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还未正式走进正章,便先阅读到浓情的欢迎辞,让读者倍感温馨。

  二、来自设问的吸引力

  《做个真父亲》是一部指导性书籍,走进这部书,会惊奇地发现,此书并非说教性的乏味书籍,而是像讲故事一样地用讲述的口吻把读者带入到一种特殊的震撼与感悟中,让读者在文字的描述中感受来自南非某个难民村年轻人施予的暴力,但文字并不是付诸流水的倾诉,而是在一连串的设问或反问中牵着读者的心步步深入,让你在阅读中愿意屏住呼吸,静心聆听他的讲述,并在他的讲述中不断思考和反省,他和难民的对话不是凭空臆想和捏造的,而是在通过内心的挣扎后,用心交流得出真实事件的讲述,非洲难民现象是作者引入话题的导索,这个导索的设入非但不枯燥而且还极具浓厚的吸引力,由一系列的设问将作者内心的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卡西想将“要安慰他们”的美好想法灌输给难民,但面对那些冷漠麻木、兴味索然的人他是那么的无计可施,他无法引导他们进入正常的圈子,无奈的卡西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连串的设问:“我要如何开口向他们讲出鼓励的话呢?我怎敢告诉他们抬头仰望?抬头看什么?我又怎敢告诉他们坚持下去?坚持什么?”接下去卡西又痛苦地剖白:“我没有亲历过他们的苦难,我有何资格对他们演讲?他们有勇气,有我从未见过的坚定信心。”至此,话题似乎会戛然而止了,就一般人而言,这样的话题已无法再深入,然作者并未深陷泥沼不能自拔,他只稍作转折便让内心的想法喷薄而出,他说:“你不是来教导他们的,你是来接受教育的。”一个简而单之的理由“来接受教育的”,便有了卡西与难民的会晤,可谓高明之极。卡西无愧于教育家这个称号,对心理学的把握是炉火纯青的,运用起来也是得心应手的,书中写到他与第一个与他会面的难民时,当他捕捉到对方的眼神,那出神入化的手法简直让人心颤了,请看:“他的眼神立即让我紧张起来,他用那穿透人心的眼神直视我、审视我,仿佛在说:‘你应付得了吗?’他仿佛用眼神关上了我背后的门……”,如此捕捉眼神的描写何其引人注目,语言的交流更是让人惊觉得无可挑剔,与第一个难民交流时,一句简单的问话,便不露痕迹而又十分精准地把握住了对方的心理,“家人需要你,为什么不和家人在一起?”谁能对这样亲切的问候设防?谁能不在这样温和的语句中袒露心扉?于是一个个惊恐事件从对方的口述中渐次流出:一群十八、九岁的叛军从人群中拉出一个小孩,他们砍下他的手,然后砍下他的小臂,整只胳膊和腿,直至把小孩切成碎块,残忍到令人发指,这样灭绝人性的事情还不够,接下来还有更惊人的举动,叛军剖开孕妇的肚子,拔出肚中的胎儿,把胎儿切成块,看到此读者怎会不义愤填膺,我不由自主地攥紧拳头,心都紧缩了起来,内心不禁发问:是什么原因让那些十八九岁的叛军如此残忍?他们怎会下如此黑手?他们的人生历程中到底缺少了什么?

  三、父爱的缺失是人性沦丧的根源

  当同事在我案头看到《做个真父亲》的书籍时,办公室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激烈的争论瞬间在他们中间展开,一位女同事首当其冲地发问:“是关于情感方面的内容吧?如今出轨的太多,连父亲也搞成了假的咯!”于是世风日下的感概在“臭老九”之间蔓延,我拍拍书籍对他们轻呼“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最好先弄清楚书的内容再作感慨哈!”一贯以稳重著称的“老语文”轻拿起《做个真父亲》翻阅了起来,一会儿便连声轻呼“好书,好书。”人群立刻安静了下来,不知谁说了句“说说看好在哪里?”“老语文”慢条斯理地问:“知道卡西·卡斯滕斯吗?”人群立即鸦雀无声,“老语文“接着慢悠悠地说:“他是南非的教育家。”他扬了扬手中的《做个真父亲》接着说:“这是卡西所写的一部关于怎样做个真父亲的书,别没事尽往歪里想!”快嘴女同事问道“什么才是真父亲呢?真父亲的标准是什么?”“老语文”的皱着的眉头舒展开了,他也许感觉到快嘴女同事终于问到点子上了,轻松地说道:“卡西呼吁做个真父亲不是指生理上的,而是指所有的父亲要做个智慧而有能力、懂教育、会引导的合格父亲。等我看好了与你们细说。”“老语文”卖起了关子。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难想象将一群十八九岁的孩子与杀人狂魔联系在一起,可这样惨无人道的野蛮屠杀者正是这样一群本该展示大好年华的年轻人,受害难民无法解释事情发生的真正原因,他们只能认为是“撒旦来了!”撒旦——魔王的象征,在他们心里没有比这更好的解释了,不能概述于他们的愚昧,但他们的的确确不知道什么是教育,更不知道父亲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在非洲的年轻人中,过早地接触性,而不知道性后的责任,还不懂事的男孩和女孩早早的在一起生儿育女,其实是只顾生而不顾育,生完就扔给外祖母去随意抚养,教育的问题根本不能及时到位,更别说来自父亲的教育与责任了。没有父亲引领的孩子,哪来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稍有不顺杀人便是他们展示野性的惟一途径。我国著名歌星李某老来得子,对儿子宠溺有佳,生生把儿子疼成了纨绔子弟,最后酿成大错而使儿子锒铛入狱的新闻早已家喻户晓。2004年云南某大学的学生马加爵事件也早已闹得沸沸扬扬,为小事争端残忍杀害四名室友,这不能不说与他从小的家庭教育有着极大的干系,如果他从小有个循循善诱的父亲,能教导他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怎样以“仁”者之心善待和宽恕他人,这样的悲剧还会发生吗?

  因此,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绝对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子女的智力开发和体质的增强。因为,父亲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想象力一般都优于母亲,他们与孩子游戏时善于变换花样,更能满足孩子的不同爱好和情趣的需要,有父亲陪伴的孩子会玩得更积极、更科学和更安全。

  其次,父亲参与孩子的成长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父亲常和孩子在一起,孩子也更有安全感和自信心,更容易与他人友好相处,而不会以粗暴的行为刷自己的存在感。卡西认为:一个人的事业成就感与父子(女)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换言之,与父亲关系密切的子女,一般都会有较强的上进心和工作毅力。当然,这些父亲必须具备打铁还得自身硬的先备条件,否则着父亲这个角色真得免谈。“龙生龙,凤生凤”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父亲和母亲一起关心孩子,效果会更好!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家教用好家慈与家严的逻辑。我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家庭教育理念中,倡导“母慈、父严”,母亲要感性慈爱,父亲要理性严格。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杨雄说,现在大部分家庭还在延续这个传统,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这个理念也不能绝对化,家庭教育随时随地随机应变,才是硬道理。

  卡西的教育观点与我中华民族的经典《三字经》中的一句话“养不教,父之过”不谋而合。好根有好苗,好树结好桃,好父亲真父亲有能力引领自己的子女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辉煌,孩子辉煌了家庭自然会熠熠生辉。所以说,好父亲决定孩子的未来,孩子的未来决定家庭的成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安定安稳了,我们的社会何愁不安定。愿在父母位置上上岗的家长们,都能好好读读这本《做个真父亲》。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