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微信上看到好友传来的视频,视频中是一位不知什么门派的武术大师,被一位散打运动员,没几个照面,便被打翻在地,再看附加说明,类似情节,有好几回。再看看微信留言,各类调侃、抨击、质疑、嘲讽纷至沓来。

  唉,心里真不是滋味,咱们的中国武术怎么了?是咱们的武术退化了吗?还是,这些武术大师们根本没有领悟到咱们中华武术的精髓——有精湛的武功,更要有谦谨的武德。

  没有资格评价,不过,倒引发了自己在年轻时学习武术的一段经历。

  对于武术,自己并不生疏,因为自己在学生时曾学习过。

  父母闯关东,把我带到了大连;当年闯关东众多的群体里,也有不少武林世家的后裔,由山东、河北一带来到大连;那个年代里,他们也都是靠卖艺来维持生活,光复后,政府给于了他们生活出路:可以租一处较大些的住宅,开拳房,后统一命名为“武术锻炼所”;60年代中期,归市体育协会管理,成立了武术协会,按不同的门派分设了好几个分校。自己在中学期间,按喜好分别去过几个分校,累计五年。那时,对于孩子学武术,家长大都是默许的。

  习武,在当时的业余活动中,还是比较流行的。有成年人,也有学生;武术分校,说是学校,其实也就是一处长约十多米,宽约五六米的民宅,这样的民宅在当时还算是宽敞的,练拳也还是够用的。大人们都是周日或下了班去,我们学生,一般都是放了学,下半午去。

  开始,就是练基本功,把各种武术的基本动做得十分熟练;接着学习国家体委规定的套路拳:初级、乙级、甲级。然后,师傅教自家门派的传统拳。其中夹杂着各类器械。

  记得当时,师傅在教我们拳术套路的同时,也讲究对练。这对练的方式实际就是两人对打,打时,师傅告知两个部位不能碰:裆下与面部,还有,出手绝不能重;起先是由先入门的师兄带着慢慢地练,待我们熟悉了,师傅便会让我们各自找师兄弟对练;对打完毕后,师傅会沉下脸来,指出各自的不足。后来,我从好友那里了解到,几个分校(拳房)都是这样。

  至于师傅为何要做这种操练科目,当然,他肯定不是鼓励徒弟们出去打仗惹事;或许是他们的师傅就是这样教他们的吧,但,在这种方法的训练下,我们对传统拳术的技法领悟的更深了。

  这一段时间,自己对于武术的学习,只是懂了点皮毛知识而已,但,收获还是有的,至少,身体强壮了,为以后自己参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武术,自远古,就已经诞生,人们为了生存,由狩猎,或抗暴而形成的;后来,守疆域,却敌寇,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这时,已经有史料记载了:抗匈奴时的岳家拳,杀倭寇时的戚家拳都很有名气。还有旧时代的保镖、护院;抗日战争时的大刀队,拼刺刀……都离不开我们的武术;就是现代,军队的捕俘拳、擒拿拳等,也都是以中国武术为基础。

  还记得,八九十年代期间,在一些文学作品的炒作下,武术热度空前高涨,如今,却有人把它“打翻”在地,随意地贬低……哎,这不好。

  现今,有些人总将咱们的武术与柔道、泰拳、拳击等相比较,对此,我不想论评对否;要知道,咱们中华武术的特点是集健身、搏击、表演为一体的武艺。在动荡年代,偏重于发展搏击;随着社会的和平稳定与冷兵器的隐退,咱们的武术慢慢转为健身强体、艺能表演。

  修习武术,至少会有一个好处——强身;俗话道:四两拨千斤,但还有另一句俗话:一力降十会;修习武术,会有一个强壮的好身体,有了好身体,想参入搏击运动,会有一个好基础;在生活中,遇到不法分子,您也会有底气。

  还有,中华武术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份,我们应当理智的认知它,正确的弘扬它;无需蓄意、肆意地吹嘘、宣染;更不许随意地妄论、诋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