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是血脉的延续,是基因的传承。从社会学的角度解释,是家庭责任,是社会担当。一个人,从男孩到男人是一次蜕变,从男人到父亲又是一次蜕变。如果说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是一个自然过程,那么,从男人到父亲的蜕变就不仅仅是一个角色的变化,代之而来的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和责无旁贷的义务。

  子女教育问题,不仅关乎一个家庭的希望,也关乎整个社会的未来,所以,历来是社会关注家庭关心的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有两个误区一定要认识清楚,解决明白。一个是几千年沿袭下来的封建的教育观念,认为家庭中孩子的教育任务主要应该是母亲来承担。“相夫教子”是女人的天职。“男主外,女主内”是世袭的分工。还有一个是当今社会流行的教育观念,认为社会上的教育任务主要是学校的责任,因为孩子的绝大部分时间是生活的学校里。殊不知,父亲对子女的教育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三字经》就有云:“养不教父之过”,“真父亲”就要真负责。

  南非国际知名演说家卡西.卡斯滕斯看到各种社会问题对下一代人的成长造成的巨大危害,发起的针对青少年的生命的教练活动,为社会展现出模范父亲的形象。唤醒父亲回归家庭,担起父亲的职责,传扬为父之道,享受为父之乐。他的《做个真父亲》相信父亲是家庭和社会成功的关键,只有父亲担当起自己的职责,才能给后代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缔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做个真父亲》认真调查和深入分析了当下社会中父亲失责而导致的不安定不和谐的种种现象,提出了如何做个真父亲这个十分必要而又十分重要的课题。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真父亲”不是自然属性意义的真父亲。父亲的真伪,从自然属性的层面上说,是指血缘关系的父子,而从其社会属性上讲,是指父亲的责任和义务履行得如何。

  《做个真父亲》书里提出的“父亲要建立道德权威”“父亲要提供安全感”“父亲要肯定孩子的潜力”等诸多观点,实质上讲的是父亲的教育观念和教方法。身教胜于言教,父亲首先要为子女树立榜样,行正方能言力。父母行为不端,教育肯定无力无效。做个真父亲首先就要做个真正的人。眼下,物欲横流泥沙俱下,孩子们又缺少辨识能力,他们首先效仿的当然是自己的父母。很难想象,一个混蛋的父亲能教育出来优秀的子女。

  有人说,男人们大半生做父亲,却几乎全部是未经培训就上岗。做父亲还要培训?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甚至危言耸听。但认真想起来,我们还真觉得有道理。试问,做大半辈子的父亲们,有谁认真考虑过怎样做父亲?真正称职的父亲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大多是感性的顺其自然。而这“自然”就难免有偏有差,这还真需要有一个理性培训。从这个意义出发,《做个真父亲》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培训教材。

  做为教材,《做个真父亲》用真实的事例和触目惊心的数据,揭开和治愈了父亲给孩子教育造成的创伤,分析了当下由于父亲缺位而导致母亲挣扎孩子迷失的教育缺失的社会现象,探讨了解救这种现象的途径。

  所谓“父亲缺位”,就是指做为父亲,不能主动自觉地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只是忙于所谓的事业,认为男人的任务就是挣钱养家,忽略了父亲的教育职能。中国历史上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母教的优秀榜样,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父教的典故流传,可见忽略父教的问题有很久远的历史渊源。而《做个真父亲》第一次将父教严肃地提出来,无疑是重要的及时的。

  “父”字的甲骨文字形“”意喻手执棍棒教育子女守规范的人。曾经规范中国人际关系千余年的“三纲”中也明确规定“父为子纲”,“纲”者,提网的总绳,纲举才能目张。孩子要健康成长,必须有父亲的总领。这些都说明中国文化对父亲的角色与职责有刚性要求。而现实生活中父亲缺位父教缺失,父亲之纲不举,子女之目委实难张。鲁迅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曾经呼吁社会“救救孩子”,婚姻家庭亲子教育专家也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如何救治这些迷失的孩子?《做个真父亲》鲜明地指出:世界需要父亲。这就是这本书的深层意义所在。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