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闲来无事,我到小区门口散步。突然听到一阵高过一阵的“咯吱咯吱”的鸣叫声。这不是儿时最熟悉的蚰子的叫声么?于是,我迅速走上前去,原来是一位肩挑数十个蚰子笼的中年男子在卖蚰子!我不由分说,买下了两只蚰子。然后,挂在我家凉台的晒衣架上。听着那两只蚰子轮番咯吱咯吱的叫个不停,非常开心。因为,蚰子是我的最爱,它承载着我儿时的些许欢乐和幸福。童年,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野外捉蚰子的趣事又在我的眼前浮现——

        在我们老家那一带的村子里,有一种昆虫叫蚰子(蚰子——学名叫蝈蝈)。据村里的长辈讲:蚰子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40毫米左右,身体多为草绿色。蚰子分雄性、雌性两种。雄蚰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清脆响亮,深受广大鸣虫爱好者的喜爱。母蚰的尾部有一长长的“尾巴”,它不会发声,所以被人们称为“哑巴”。蚰子的头上长有一对触角,据说是它们的感觉器官,它有着相当灵敏的嗅觉、触觉与听觉,所以蚰子活动起来非常的灵便。你看,它一会儿伏在豆叶上“咯吱咯吱”地叫着,一会儿又爬到黍秆上,展开它美丽的“歌喉”唱个不停;一会儿“潜伏”在树叶中不露声色,跟你做起迷藏,常常让喜爱它的人无所适从,要想逮住它还真有点不容易。

        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村里比较贫穷落后,文化生活更是枯燥无味,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图书和报纸。因此,孩子们只好选择自己喜爱的游戏了。记得十岁那年,我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地里割草、拾柴、玩耍。每年夏天,在野外的黄豆地、菜地、谷子地、棉花地、花生地、玉米地,到处都是蚰子的藏身之地。蚰子最喜欢大热天儿,越是太阳最毒的时候,它们越是活跃,叫得越欢。你听,遍地传来了蚰子的鸣叫声,仿佛是蚰子世界的歌唱大赛!

        于是,我们便根据蚰子的特点,一吃过午饭,就约上两三个最好的小伙伴儿,冒着酷暑,来到野外的棉花地里捉蚰子。说起捉蚰子,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要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因为,大多时候逮蚰子选择在中午,那时太阳是最毒的时候,气温高达38、9度,晒得人头昏脑胀。加之蚰子动作敏捷,活动自如,逮住它实属不易。所以,必须要做好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其次,要有耐心。蚰子“咯吱咯吱”的叫声,很是动听。它们动听的“歌喉”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这些孩子的好奇心。于是,我们小心翼翼地屏着呼吸,循声而去,慢慢地靠近。这时,聪明的蚰子似乎听到了动静,感到生命受到了威胁,便立即停止了叫声。每当这时,我们只能纹丝不动,躲在一边静静地等待。汗水湿透了衣服,脸上的汗珠流个不停,也不敢挪动半步。豆大的汗珠淌进了眼里,酸疼酸疼,好生难受。但为了能逮住自己喜爱的蚰子,也要一直坚持在坚持。最后,还要做好被蚰子咬伤的准备。蚰子长有一对大锯齿,像蟹钳一样,有时,蚰子急了也会咬人。这不,我们在逮蚰子的过程中,双手经常被蚰子咬得疼痛难忍,手指头上缠满了胶布。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龙、小田,吃过午饭后,就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到地里捉蚰去子。当我们听到蚰子的叫声后,就从不同的方向,蹑手蹑脚地寻声找去,也许是我们细小的声音惊动了那只蚰子,它一蹦三跳的就逃得无踪无影了。又过了好久,蚰子又发出鸣叫,我寻声靠近,终于又看见它了。等快到蚰子近旁时,我迅速出手,终于把这只蚰子捉住了。正当我高兴之余,我的右手中指被蚰子死死地咬住了,鲜红的血立即流了下来,那种钻心的疼实在受不了。无奈,我只能掰掉它的牙齿了。我知道,蚰子被掰掉牙齿后,就无法吃东西,不几天就会饿死。尽管觉得有点可惜,但为了保护自己,也只能忍痛割爱了。

        为了给蚰子创造一个舒适安逸的家,我和小伙伴儿们便用高粱秸秆破成细篾,把蚰子笼插好、把蚰子葫芦编好。还在蚰子葫芦上边留有一个可以活动的小门,每次捉回了蚰子,就把它放进扁葫芦里,再放一些蚰子最爱吃的丝瓜花、南瓜花、嫩白菜叶等。待蚰子吃饱了,就会放开“歌喉”咯吱咯吱叫个不停。听着蚰子有节凑的叫声,心里美滋滋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从此,每天晚上,我常常会听着蚰子的叫声进入梦乡。每个清晨,我会听着蚰子叫声,按时起床。听蚰子“唱歌”成了我儿时最大的乐趣和满满的幸福!

         在那个年代,每天能听听蚰子的叫声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我们这些小伙伴,人人把蚰子放进“蚰子葫芦”里,再装进裤兜或上衣口袋里,走在大街上,边走边听蚰子叫唤,还经常迎来人们驻足观看。此时的我们觉得好风光,好自豪。后来,我们这几个小伙伴,为了扩大影响,每人养了五六只蚰子,常常带在身上的最少有两只。私下里还暗暗较劲,看谁的蚰子叫的时间长,比谁的蚰子叫的响。谁都不服输,常常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

        你知道吗?蚰子也是很有个性的。有时我们为了显摆,让自己喜爱的蚰子在众人面前“露露脸”,却常常遭到蚰子的“抗议”,不给你面子,让它的主人下不了台。记得有一回,村里几个养蚰子爱好者,要当场听听我那两只蚰子的叫声,可那俩“小家伙儿”就楞不给面子。无论怎样就是不肯开口,急得我不知所措,在朋友面前,丢尽了脸面。为了吸取教训,我想方设法制作了一种引诱蚰子鸣叫的工具,我们称它为“蚰子辅助哨”。就是用一块长十公分,宽两公分木板,用小刀刻出一排牙子,然后用一支竹筷子在上面来回摩擦,这样就会发出“咯吱咯吱”好似蚰子的叫声。你别说还真灵验,每次想让笼子里的蚰子叫时,你就用这辅助哨,屡试不败。不仅大大提高了捉蚰子的效率,还能随时让笼子里的蚰子“唱歌”,真的是一举两得。如果有时疏忽,忘记带“蚰子辅助哨”了,也没关系。我们就把两只手自然弯曲,将左右手的四个指甲盖相叠,然后上下摩擦,磨出的声音与蚰子的叫声也十分相仿。这时,放在上衣口袋里的蚰子听到摩擦声后,随即就咯吱咯吱地叫开了,特让人开心。

         捉蚰子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还能经常给我们开开荤,解解馋。这不,每次逮蚰子时都能逮住几只肥肥的母蚰子(就是哑巴蚰子),我们拿回家,让母亲给我们烧着吃,或放在铁锅里油炸一下,吃起来焦香焦香的。这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时不时能吃上一次炸蚰子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庄稼地里的蚰子没有了生存空间。蚰子,我儿时最好的伙伴几近绝迹。几十年后的今天,再次看到大街上卖的蚰子,真的好高兴。令人宽慰的是,许多地方已经建起了人工饲养场。尽管野生的蚰子和人工饲养的还有很大的差别,但能够时常看到活蹦乱跳的蚰子,能经常听到蚰子的叫声也算是一种安慰吧!毕竟,它陪伴我走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还能让我找回童年的些许欢乐和久违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