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留下记忆最深的往往不是最近发生的事,而是人生遥远的另一端———童年时代。 我想,人的记忆大抵是出生自带自愈功能的,主动屏蔽掉成年后的喜怒哀乐,更愿意把记忆的触角穿过时光的隧道,去碰触童年的快乐。


  人这一生,最快乐、最无忧、最轻松的时光只有童年,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才会越是走向人生深处,越喜欢频频留恋于童年的回忆里。


  在人生无涯的旷野上,常常被偶然的一幕深深打动,将思绪带进童年的巷口,去重温儿时的温暖与温情。


  这样的情景常常出现。就像那天去塔子峪四匹缯基地“传习坊”里看到纺花车、织布机、梭子和锭子时,思绪一瞬间走进童年。


  看到纺花车、织布机,脑海里马上映出母亲的身影。童年的夜晚,母亲灯下纺花的背影深深烙印在记忆里,犹如雕塑一般,伫立于回忆的垛口。耳边又似乎响起织布机“哐当……哐当”的响声,母亲左右手穿梭的身姿,如海燕一般矫健。干净利索的一抛一接,配合默契,恰到好处。


  儿时的我好奇心强,曾经模仿着母亲的样子,纺花车前纺过线,织布机上穿过梭,跟着母亲搓过棉条,缠过梭;围观邻居婶子浆线,定经,跟着经线大婶手里的彩色棉线小跑着来来回回,乐此不疲。 一晃四十年过去了,时间带走了青春,带走了梦想,带走了年轻的容颜,和矫健的步伐。唯独把回忆留下,那是心灵的故乡,是精神的归处。有人说,当一个人越来越喜欢回忆时,说明她已经老了。是啊!我们越来喜欢回忆,是因为在薄凉的世界待久了,唯有这些回忆,才能让我们跟随思绪的脚步,行走在快乐的旧时光里,去重温往日的温暖与温情。


  看着这些写满回忆的老物件,爱不释手的这里摸摸,那里看看,终于忍不住,席地而坐,拿起棉条,摇起纺车,聆听着纺花车的嗡鸣,犹如聆听着一首古老的歌。


  坐在织布机上,三分熟悉,七分陌生,旁边的大妈热情的指导我怎样拉机杼,怎样穿梭子。这一刻,我似乎回到了儿时,回到了童年的小巷,回到那座承载欢乐的小院,回到了母亲的身旁。


  在“传习坊”门外的院子里放着一排木架,上面挂满红红绿绿的棉线。忍不住上前摩挲着这些五颜六色的棉线,犹如抚摸着旧时光的纹路。棉线特有的亲肤感,像贴心又温暖的家人,传递的是脉脉温情。旁边的三姐看到棉线,也甚是激动,学着记忆里浆线的动作,准备小试一把,没成想用力过猛,木架一瞬间散了架,旁边的我们在一边惊呼,一边笑声中,手忙脚乱的扶起木架。旁边的大妈看乐了,路过的大叔小跑着过来帮忙。


  镜头记录下我们的手忙脚乱,也记录下了我们的欢乐。我想经年后,这一小小插曲也定会随着记忆的印迹,成为另一种温暖。

  人生正因为这些零散的,小小的温暖,集腋成裘为暖暖的回忆,为我们抵挡人生的风雨,温暖余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