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脑海里,不止一次浮现出小时候奶奶领着我和五弟赶集的事儿。尽管已过去四十多年,但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份记忆却愈发清晰。

       那是一个将要收割麦子的上午,我和五弟跟着奶奶走在通往集市的路上。村路两旁成排的大杨树笔直地站立,树叶浓密地遮住了阳光,我和五弟撒欢儿般跑在奶奶前面,又回过头来等待落在后面的奶奶,我们用手做个喇叭筒扯着嗓子喊:“奶奶走快点。”奶奶蹒跚着裹起的小脚,东摇西摆的走着。“你俩走慢点、别摔倒了。”奶奶看着我俩在前方蹦蹦跳跳,努力迈动着有劲的步伐冲着我俩说,并不时与乡邻们打着招呼,说领两个孙子赶集去。偶尔有骑自行车的人经过,见是我们祖孙三人,就马上下了车,客气地和奶奶聊上几句,认真地要驮上我们其中一个,奶奶总是挥起手笑着说:“路不远,几步就到了。”

       麦田里麦穗饱满,麦芒如针般直立,微风泛起层层的麦浪,湛蓝的天空间漂浮着如丝般洁白的白云,天地静谧而旷远,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路旁水渠里缓缓流淌着地下深井里抽出来浇地的水,那水清澈见底,用手捧起就可直接饮用,绝不担心会喝坏了肠胃。偶尔发现了一个蚂蚱,我俩起劲地追赶,直至捉住它,不小心把蚂蚱的后腿折断了,又懊悔得不行。祖孙三人说笑着、走着,家乡的田野上洋溢着儿时的欢乐……

       远远地望见集市,那是一个不过几百户人家的村庄,但在孩子们的眼里,就是心中的向往和繁华的都市,那里有曾经的家庙、那里有演出的戏台、那里有琳琅满目的百货商店,那里有通往县城的汽车站点……那里是我们开始认识世界的远方。

       集市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叫买叫卖,热闹非凡。奶奶一只手牵着我,另一只手牵着五弟,生怕会走失一个。我俩不安分地拉着奶奶的胳膊,往这边走、往那边拽,看这看那,眼睛不够使的,耳朵听到的都是新奇。

       集市上衣食住行,百货俱陈。有地里产的瓜果梨桃、鲜嫩菜蔬,有水里养的莲藕、还会动的鱼虾,有家养的鸡鸭,有树上刚摘下不久的香椿和带刺的花椒芽子,有村里土窖烧制的水瓮、养花的花盆,也有五颜六色的服装鞋帽……这么说吧,小到针头线脑,大到盖房子的栋梁,只要需要的都应有尽有。那时还不曾听说有过假冒伪劣,也不用担心买到假货。鳞次栉比的商摊前,人们摩肩接踵,讨价还价,热闹喧哗。奶奶并不识字,她说的“一分价钱一分货”“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等等,我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

       远远闻到牲畜市场上的腥骚气味,拴在木桩上的黄牛,卧在地上默默地倒沫;马和骡子不安分地转圈站着,偶尔打起响鼻;毛驴扯起脖子发出震耳的吼叫,“嗯昂嗯昂”不停,引人侧目;山羊昂扬着头颅,展示它特有的、自然齐整的胡子,注视着一切……而这些牛呀、马呀、骡子以及驴子和山羊们都不知道它们即将换了主人,它们的命运正在经纪人的袖筒里胶着地比比划划。

       往前走,铁匠铺里风箱一推一拉,炉膛内火苗直往上蹿,大锤与铁砧钉铛作响,坚硬的铁块变方、变圆、变长、变尖……一个长铁夹子伸进水里“吱啦”一声,一阵白烟倏然飘起,一把菜刀或是一套锅铲或是铁锨、锄头等农具,便大功告成。戏台上,“斩美案”“樊梨花”唱得正酣,台下的人们掂起脚尖努力看清唱戏人的模样。看耍猴的人最多,里里外外围了好几层,我和五弟在人群中钻进钻出,然而看到的却是前面大人们的屁股,偶尔能看见小猴子一眼,高兴得合不扰嘴。有练武的,围了一个大场子,“咚咚锵、咚咚锵”的铜锣声响,一个人站在场地中间,赤裸着上身,腰里绑了根铁丝,眼看着铁丝越勒越紧,突然大呵一声,铁丝陡然绷断,周围人群争相叫好。待那锣声停下,走到人前准备挨个请赏时,很多人并不给钱,迅速转身离去。

       肉摊上刚刚宰杀的牛羊猪肉,整齐地排列在案板上,挂在泛着亮光的铁勾子上。人们捏着两个手指左右翻看、挑挑捡捡,嘴里说着多了少了,摊主满脸堆笑扒拉着秤砣,喊着:“高高的、高高的。”卖熟食的老远散发出扑鼻的香气,肉丸子在锅里上下翻滚,油泡泡此起彼伏,浓香四溢。刚出锅的火烧整齐地码在箩筐里,色泽金黄、外皮酥脆、咸香鲜美。馒头、油条、豆浆冒着热气……看着我俩直直的眼神,奶奶掏出用小手绢裹着的零钱,走到摊位前买了两个水煎包,我俩高兴地接过来,吃得口口香甜,现在回忆起来似乎还唇齿生香。不过,我俩谁都没注意,节俭的奶奶只是微笑地看着我俩吃完,她却没有给自己买一个只要五分钱的水煎包。

      记忆中最深的是,路过一处卖画本的,我们老家管连环画叫画本。奶奶让我和五弟一人挑选一本,我俩左看右看,哪一本也不舍得放下,很长时间也下不了决心。经过内心的挣扎和下赌注般的抉择,后来我选了一本《幸福城》的画本,高高兴兴地跟着奶奶回了家。

      《幸福城》描述的是西方某个国家一个失业的男主人公为了谋生,在一家叫“幸福城”的动物园里扮演一只大猩猩供人参观,直到他的女儿发现了这个秘密,才揭穿了他每天西装革履出门上班的故事。我不知道,我当时出于什么原因买下这本画本,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仍然记得人生中拥有的第一本画本和画本里的故事。这画本让我爱不释手,睡觉时都要压在枕头下面,不时摸出来看一看。我用这本画本还交换看了更多的画本,也借出去给其他小伙伴们看,这画本让我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收获了友谊。我最初的知识积累,也是从看画本开始的,尽管当时我识字不多,但对着画页就能把故事讲个梗概,时常受到大人的夸赞。

       跟着奶奶去赶集,从知道赶集前的期盼,到赶集时的兴奋,到回家后的回味,再到对下次赶集的渴望,赶集带给我不尽的快乐和向往,使我常常挥之不去。现在我生活在城市里,住有房、行有车,购物上网、刷卡支付,很少再去逛农村的集市,更别说是老家的集市了。  

       写到这里,冥冥之中翻阅台历,才知道今天是农历二月十九日。奶奶如果还活着,今天是她的生日,105岁的生日。

       遗憾的是,奶奶已经走了七年。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