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犬吠泉下溪

  铎山山上云脚低

  小桥流水藏古庙

  牧野田园灵湖塔

  袅袅炊烟相邻依

  宅院错落参不齐

  石碣古巷苔痕结

  耄耋枯树立待客

  铎山,这个名字,对于莱阳和南乡的人们来说,相当熟悉。即便是其他地方的朋友,如果知道“富水河”“灵湖二中”和“灵湖塔”的话,对铎山也不会陌生。

  村前有水,水傍学校,村后有山,山上有塔。小村秀丽古扑,民风纯厚。村中有5百多年枯朽不倒的三颗大杨树,傲骨沧桑,枯干冲天,堪称之神奇!有山有塔有水有树有中学,有村有炊烟袅袅,有了灵气,铎山村就有了故事。

  5月,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市作家协会一行15人在宋主席的带领下,驱车行走在乡间的路上,前往龙旺庄镇铎山前村釆风。路边麦苗葱绿,野花点点,雨后的乡间空气清鲜,一排排石垒成的地堰,在细雾中国画似的浓墨淡描,宛如仙境。人在车中,如在画中之游。过了富水河,车行梨乡盛各的灵湖二中,这座有着盛名的学校,1929年宋景周(1897——1958)先生在家乡首先倡导将废除的灵湖庙宇改办为灵湖小学。1939年春,以灵湖小学为基础,成立“莱阳县立初级中学”。也称为灵湖中学,宋景周先生任校长。1998年,灵湖二中正式撤销。时光荏苒,逝去的年华不再复返。那些往日的歌,往日的笑,往日的悲欢与失落,在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昔日的青春少年已经象蒲公英的种子般,撒遍社会各个角落,天南海北,咫尺天涯。灵湖二中紫藤花开。恐怕只有铎山上的灵湖塔,在孤独地守望着寂静的校舍,铭记并见证着我们青春年华里,留下的那些的喜乐年华的记忆!

  车走过石墙围起的校园,走进了铎山前村。宋修峰书记主任一班人在广场等候迎接作协釆风团。

  小村安祥静好,清洁秀丽。大街南新农舍排列整齐,白杨沙沙,绿叶葱葱,美化树木花开正艳。村北老舍古朴,黑色小瓦厚扑错落有致,老树相依。放眼北望,锋山立富水河边天地之间,灵湖塔高耸。村广场西南角,一字排开一抱粗的三题枯杨树。通体无枝杈,坚如似铁,叩之有声,枯干直冲蓝天。南北新杨树伴其左右,相互依偎呵护。广场一纳凉宋伯说;这就是传说的村宝,三颗古杨树,己有五百年的历史,久枯不倒,久枯不朽。可惜中间那颗因人为在一米的部位断裂。现今,古杨树己在村两委宋修峰书记们一班人保护下,进行了抢救的保护,立基护拦固定,为后代人留住这三颗村宝。

  健谈的宋老伯诉说了一个传说:他爷爷说过,铎山前人杰地灵,宋氏书香门第,前人为了表奖读书有成之宋人,每家出一状元秀才,可在宋氏庙溯立栽杨树一颗,选栽杨树以此鼓励杨名一方。一年天降景雨,洪水溢坝,在家庙前形成水泽七七四十九天,洪水浸泡,烈日烘烤。群树所枯萎死亡,只有三颗老古杨在洪退后,顽强生存发芽三百多年,终将树老枯朽,枯朽不腐不倒,也是有灵之树。后来,人们世代相传,说这树有灵气,便称村前一处水湾叫灵湖,还在湖岸上修了一座寺院,取名叫“灵湖寺”。后在原址建成灵湖二中,又铎山上修建灵湖塔,后因战火毁没。现在的铎山前还有一个传说:铎山前三杆枪,鬼子不敢进村庄更为神奇,站在铎山山顶南望,富水河绕村至北向东拐了一下向南,河口伴村庄近在相望。传闻抗日战争时,铎山前为路军兵工分厂,生产枪支维修,加工枪械枪托。一天,日夲兵下乡扫荡,在铎山一看,铎山前村绿树荫荫,三支突出大物直刺天空,乌黑发亮,阳光照射闪闪发光,像似三只长枪高耸,吓破日夲人的胆魄,不敢进村。绕道沿村东直奔五处渡几个村,草草收场。铎山前村就有了这传说:铎山前杆枪,鬼子兵不进庄。

  现铎山上的灵湖塔是93年建成的一座现代塔。塔高约15米,七级六角楼阁式,位于村后的锋山上,很远就能看到。

  小桥流水,灵湖人家。在宋修峰书记书的陪同下,走向东边的山道,走进铎山前村合作社基地,观看了花海芍药园,桃花源林场。

  富水河畔,灵湖人家。山村之美,人杰地灵。一条河一座山一个村,灵湖人家。芍药花老杨树美环境,人在画中。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