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念物记》,是年轻的女检察官梅静,花费四年多心血,走访几十名民间手艺人,集腋成裘,完成的一部传承扬州手艺,传播扬州文化的集大成而令人耳目一新的鸿篇巨制。

  书中,有选择地记述了二十三种扬州手艺的起源传承发展的具体经历。有劫后重生的雕版印刷,有红园门摆摊的手工布鞋制作,有惟妙惟肖的木雕工艺,有活灵活现的刻竹技艺,有金碧辉煌的金银器物,有容南北于一院的小家园林,有剪纸,有绣艺,有绒花,有盘扣,还有盆景、制扇、雀笼、花灯等等,五行八作,光彩纷呈。

  扬州是中华文明的发散地,扬州手艺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守住文化之根” 是扬州人的夙愿,“根,不能在我们手上断了”是扬州人的信念。梅静正是秉着这样信念的文化守护人。正如她自己所说:做着一份严谨职业,业余时间爱好传统文化。五年前,她的一篇《素笺不言 雕文有声》引起了扬州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扬州广电集团还专门开设了“寻访手艺”的专题节目。梅静也开始了她漫漫的寻访手艺人的征程。传统手艺有国大师省大师,这些“大师”固然珍贵,但,梅静坚信“高手在民间”,她把更多的视觉投向了民间,采访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草根”手艺人,打捞记忆,从碎片中完成拼图,然后让人们从这些记忆拼图中感受千百年的文化风韵。这其中有年轻的九零后,有年长的大爷大妈。他们默默无闻,寂寞坚守自己的手艺制作和传承,专心于自己的技艺的精益求精。他们“珍念延续不断的造物文脉,以及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于是,就有了花开千树的走马灯,毫厘之功的鸟雀笼,入天揽珠的天珠密码,绵亘悠长的琴音心曲。

  衡量和评价一部作品的社会价值,主要是要看作品在当时社会的反映和对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起到的作用。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之所以几百年流传至今,是因为它是十七世纪法兰西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揭示封建贵族阶级无可奈何的衰亡史,一部批判资产阶级血腥斑斑的发家史,一部谴责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罪恶史。曹雪芹的《红楼梦》之所以几百年久读不厌,是因为它全面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腐朽和败落。当然,我们现在不能把《念物记》与这些经典著作相提并论,但,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一幅《清明上河图》历经千年依然能够光彩夺目,一部《念物记——扬州手艺人》也一定会穿越岁月,常读常新。对此,我深信不疑。其心至诚,其情至纯,其行至艰,其功至伟,必将在扬州文化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张立民《讴歌指尖扬州 增强文化自信——读梅静<念物记——扬州手艺人>》)著名作家冯骥才说:“一生一念,一物一心。《念物记——扬州手艺人》以温暖而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手艺中所蕴藏的精神和情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文本。”扬州市原文联主席曹永森说:“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扬州的人文和历史,以及扬州人的生活智慧和生活方式。只要我们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传统文化资源,扬州的今天和明天就都能演奏出最美妙的乐章。”这些是对《念物记》的社会价值的高度评价。《念物记》是一部穿越悠长历史,俯叩深厚文化的长卷。一个有责任心的作家,总是把视觉投向民众投向社会。一部有价值的作品,总是反映民心所向,反映社会所有。《念物记》就是这样一部优秀作品。它集合了传承旷久的扬州手艺,走近手艺人的劳作日常,探寻造物文化的魅力之源。每章讲述一项传统手艺、刻画一位或数位代表性人物。作者以田野调查的方式,细致入微地介绍手艺的前世今生、艺人的真实生活状态,以及传统手艺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破解途径。

  一个民族总有自己能代表民族特质的优良传统,一个社会总有其能表现社会精神的文化风貌。传统需要继承发展,风貌需要发扬光大。扬州手艺正是扬州传统和扬州文化的集中表现。而继承和发扬不仅需要一代代手工匠人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有责任心有担当感的人记录它,宣传它。年轻的女检察官梅静就是这样的人,《念物记》就是起到了继承发展扬州传统,发扬光大扬州文化作用的优秀作品。

  民族文化集中反映的是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既是多元的又是统一的。它的多元性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载体的物人不同,反映的层面不同。它的统一性是,各自的“不同”都是从不同的角度一个民族得以繁衍发展壮大强健的民族精灵和魂魄。《念物记》则是以扬州手艺和手艺人的层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坚持坚守坚忍坚韧。

  翻阅《念物记》,就是翻开了扬州的悠长的手艺史,品读《念物记》就是品味着扬州厚重的文化史。无论是琴画书毫,无论是灯笼扇竹,无论是雕剪绣盘,无一不浸透着扬州人的聪颖智慧和文化底蕴。《念物记》把这些智慧和底蕴记录下来,传播开去,无疑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贡献。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作者用四年多的时间“操千曲”“ 观千剑”,深深为扬州手艺及其手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努力精神所感动,才有《念物记》的“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文心雕龙》)。

  念物,念物。“物”是客观存在,而“念”则是主观意识。“物”的延续和传承,要靠“念”的努力和坚持。《念物记》把几千年来客观存在的扬州手艺,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得这些几近失传的扬州手艺得以流传得以发扬。把丰富多彩的扬州文化传播开来,把可贵的扬州精神表现出来,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献性的作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