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人说过:“回忆让生命完美。她寄托着所有人的希望,是梦的光点,是幸福的港湾,是轮回的开始。”是啊!这些天来,每到夜深人静,我总是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不知是何种原因,我竟爱上了过去的时光,爱上了过去的文字,爱上了往事的回忆!有时我在想,这是不是一种病态,抑或是另一种时尚呢?我不敢妄下定论,只有让时间慢慢作答!也许是年龄的缘故,我开始喜欢回忆往事,喜欢品咂以往艰难岁月里的一抹甜蜜,一丝苦涩,一缕阳光,回忆小时候的过往种种,犹如昨天。四十多年前,我和同伴们一起为生产队里打坯的艰苦日子,至今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依旧是一个物质贫乏的时代。国家经济萧条,人们生活极度困难。在我们老家农村,由于贫穷,家家户户几乎住得都是低矮破旧的土墙房子。夏天屋顶漏雨,冬天墙壁透风,农民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生活,可以说是吃尽了千般苦,受够了万般罪。后来,随着人们日子一天比一天的好转,社员们的住房条件也逐步得到改善。大部分人家,由起初的土墙房改为土坯房。因此,生产队里和村里的乡亲们盖房子、砌院墙、垒火炕等都的使用土坯。于是,每年到了春秋两季的农闲时节,生产队里和乡亲们都会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块和土质好的地方来打坯,为来年盖房子、砌院墙做准备。那时在我们那一带村子里流传着“四大累”:起粪、筑堤,割麦子、打坯!打坯是农村最苦的活计,而打坯的人都是村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没有相当的体力是无法承受这种繁重劳动的。打坯,是过去乡村壮劳力的拿手绝活。那年,刚满17岁的我就和村里年轻力壮的小火子们一起,参加了打坯的队伍,过早地品尝了打坯那种辛苦劳累的滋味。

据村子里老一辈人介绍:打坯需要四件东西:坯模子、垫板、石锤(石锤---坯杵子)、短柄铁锨。坯模子是一个长方形的木头盒子,都是用上好的枣木制成,主要是枣木光滑不易粘土,而且结实耐用。垫板是比坯模子稍大的厚约七八厘米的木板;打坯用的石锤是用青石做的,是一个上窄下宽,比较圆滑的四棱柱体,底部平整光滑,重约10公斤左右,高度在60厘米左右。青石上面中间有一个圆槽嵌一根竖木,在竖木上面装上横柄,便于两手握住。根据惯例,打坯一般两个人一组,一个提石锤打坯的,一个供土的。打坯的土质很讲究,以略带沙性的红褐土为佳,这样的土质打出来的坯,不仅光滑瓷实,还能抵挡住风雨剥蚀。生产队里和乡亲们打坯前,都要提前选择好地块,确认土质,挡好土埝,然后把地用水洇了,再晾上两三天,待土稍微潮湿的情况下,就可以挖土打坯了。打坯前,要在坯模子前挖一个大坑,供土人要提前把大坑里装满土。打坯开始后,打坯人要用短柄铁锨向坯模快速填土,坯模供满土后,轻轻跃上坯模,然后跳起来,用双脚把模里的土前后踏实。接着,便采用骑马蹲裆式跨立于坯模两侧,弯腰弓背地手提石锤上下捶打,连续捶打几次,一块坯就完成了。而后,打坯人开卡,敲帮,拔闸板分开坯模后,要快速地搬走打好的坯码放成垛。这时,供土人必须抓紧时间移动坯模和清理炕台上的浮土,然后继续将坑里填满土,以待后续打坯之用。

起初,我是给打坯人打“下手”的,就是给打坯人供土的。我一个人负责两个打坯人的土。试想,一垛坯500块,也就是说,我一天要供1000块坯的土,常常是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疼,不能自己。但是,尽管很累很苦,每天不仅能挣到十个工分,生活还能得到改善,感到累也值得,苦也幸福。就这样,我干打下手活儿,一干就是一个春季。转眼又到了秋天,当生产队里秋收秋种完成后,又开始打坯为来年做准备了。于是,我主动找到队长,要求转换岗位,由过去的供土转为打坯。当时队长说啥也不同意。他关切地对我说:“你的年龄还太小,承受不了这么繁重的体力活儿,你当好下手就行了。”我恳求队长给我一次机会,看看我的表现和能力再下定论。队长被我的决心所打动,同意了我的要求。第二天一吃过早饭,我就和其他四个同行来到了打坯的地点,开始了打坯。你看!随着石锤“咚咚咚”的砸土声,一块块结实的土坯形成后,又巧妙地垛在一起。当我把第五百块坯垛好时,就像战士打了胜仗一样,感到骄傲和自豪!顿时,一切劳累竟消失的无踪无影!

打坯的土质是有讲究的,垛坯更是讲究技术的。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倒垛、坍塌的事故。记得有一次,上午一口气打了三百块坯,心里感到十分高兴。午饭时便喝了几杯白酒,到了下午,酒精慢慢起了作用,手脚不那么麻利了。当还差五十块坯就要完工时,突然,整垛坯一下子坍塌了!当时我一下子就蒙了,泪水一个劲儿地在眼圈里打转转儿。我自责自己不该喝酒,责怪自己不该粗心大意。深感对不起队长,对不起父老乡亲。同伴们都一一过来安慰我,嘱咐我以后多加小心,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记住了同伴们的话,在以后打坯的日子里,我戒掉了白酒,每次打坯都认真仔细,确保质量,再也没有发生过倒垛的现象,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从此,我也和生产队里的壮劳力一样,干一天活挣十分,这在同龄人中是首屈一指的!

后来,家乡盖房子也越来越讲究实用漂亮了。这不,村子里又开始时兴半砖半坯房子了。就是内里还是坯,外皮用砖包起来,再挂上白石灰,既保证了墙体不被雨水淋透,又起到了装饰的作用。与原来的土坯房相比,明显的漂亮多了。1977年秋天,大队村委会批了我家一块宅基地。为了早日盖上房子,我找来四个同行和我一起,一连打了四天坯。翌年,刚过完年我家就开始盖房子。当房子盖好后的第二天,我就参军入伍了。从此,我与打坯这个农村里最苦最累的活计正式告别。

流年似水,过往的风景随着季节的变迁儿渐行渐远,人生的过往,总会以不同的姿态载入生命的史册。但时光会细细刻录下我们走过的每一程旅途,会记取我们留下的每一个足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农村里已经没有人再打坯了,那打坯的四件东西早已闲置在库房里“睡大觉”了,更难把它们凑在一起了。昔日,农村里低矮昏暗的土坯房,已被水泥预制板房和一幢幢小楼所替代,农民们兴高采烈地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农家院里,过着蜜一样香甜的幸福生活。昨天那挥汗如雨打坯的情景,那“咚咚咚”的打坯声;那“嗨嗨嗨的加油声”;那收工时幸福的笑脸,都伴随着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成了遥远的回忆。土坯,见证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变迁,土坯,也见证着一个个家族的贫穷与富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