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日暖,草盛花艳;与外孙悠游市区的几处景点。

     回家时,路过一处市场,小外孙走到一处摊位,立于一台机器旁,拿出相机,轻轻地点了几下,不一会,由机器下端出口,推送出一张张的照片。

     我惊异,哦,现在的科技真是无法想象。把个照相事情处理的如此简捷、方便。

     我不由得回忆自己年轻时,历经那些照相的事来。

     自己在年轻时,也喜欢照相;那时的相机可不是数码的,是用胶卷的。各种品牌挺多,但规格主要有两种:120双镜头与135单镜头。

      那时要想照相,程序可挺麻烦:拿起相机,要先装好胶卷。要照的时候,先要做好一系列程序:上卷、调光圈、对焦距,还有,根据天气、环境,估算快门速度;而且,如果拍照风光照还好些,如果是人物照,还得与被照者默契地配合;要知道,120相机的一卷胶卷,一般只能照12张;135相机也不过是36张,照不好,就废了。不像现在的数码相机,照不好,删掉;而且只要储存空间足够,可随意可劲来。

      那些年代,拍照片也都是很用心,个人照如此,群体照更如此,拍照者:郑重其事,精心布置,如同专业导演;被拍照者:正襟伫立,举止优雅,如同上场的演员……

      照完了,您还看不到照片;还得冲,还得洗。这些事可以委托照相馆做,但,一般照相爱好者都是自己做。

       第一步,先冲,这冲,就是冲胶卷:把胶卷感光的部分,用药水有层次的冲掉;回到家里,有条件,可以到暗室。没条件,就得自己想办法:我一般是先弄一床棉被,展开,把相机、冲洗盒放到棉被里面,把两只手伸进去,把相机盖打开,取出胶卷;再打开冲洗盒盖,取出里面的框架,把胶卷均匀的绕缠在框架上,再装回冲洗盒,盖好;这一切,都得凭经验,在被里面,摸索着干,目的就是不能漏光。然后,将冲洗盒拿出,这时,胶卷已经置入在不漏光的冲洗盒里了。下一步,就是把配制好的显影液倒进冲洗盒,一定要倒满,让里面的胶卷都浸满,然后,轻轻地摇晃,根据显影液给定的时间,显影完毕后,将显影液倒掉,再注入清水,反复冲洗;然后,倒掉清水,再倒进定影液,与显影时动作程序一样——摇晃,到了给定的时间;再倒掉定影液,再注入清水,反复冲洗。这时,冲卷工作告一段落。

      这时,您还还看不到照片,您只能看到胶卷上的负影像。要想看到照片,还得洗,这洗,就是洗照片。

      洗照片,如果没有暗房,就得到晚上了。虽然用不着在被窝里面摸索,但,除了安全灯(红灯)也不能有其他光线,无奈,我一般只能在家里的卫生间里进行。

      这时,需印像盒,如果想放大照片,还需放大机;把欲洗照片的胶片与剪裁好相纸分别摆好,将显影液,定影液、清水分别置于盆里……

      通俗点说,洗照片就是利用给定时间的光线,透过胶片将影像印在相纸上;印的时候,要根据自己当时所拍照片的情况,估算曝光时间,然后将曝光好的相纸置于显影液盆,在红灯下,看到照片显影已经差不多了,赶紧捞出,在清水盆里涮一下,放进装满定影液的水盆里……这一切一切,都需要仔细,否则,前功尽弃。

     当时的自己只是一业余爱好者,懂得的只是最基本的运作程序,后来,买了不少这方面的书;同时,也向有经验专业人士讨教,慢慢地积累了若干经验。所以,如今与现在的年轻人谈起摄像的事,还可以侃得上来。

     时代在发展,相机也在发展,后来出现了微机(傻瓜)相机,再后来,开始有了数码相机,再后来,像素成倍地升级,再再后来,相机又与常用的手机亲密地结合,胶卷相机退出了市场。

     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包括照相,你看,快门一按,就可以看到照片,与过去的照相、洗相流程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而且,又因为有了电脑与互联网,使得照相的后期处理也方便多了。

     还记得,原先看亲朋好友的照片,都是用相册;而现在,则用手机,一下子就传来了,还带乐曲伴奏;去一处景点,可以现场直播给同事、朋友圈;还有,原先往杂志投稿可麻烦了,需按规格将照片洗印好,两面垫上宣纸,再用硬纸板夹上,还得用挂号信,而现在,于电脑上打开地址,选定照片,鼠标一点,唰的就过去了……

    科技使得相机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但,驾驭它的依旧是人。

    有人说:使用现在的相机,再加上电脑的后期制作,想做个摄影师,简单多了。我不这样认同:照相,决非是用指尖潇洒地点一下快门。其实,当我们将其镜头对向目标,在屏气凝神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倾现出的是一个人最全面的气质、素养、品位、性格,还有对美的最真挚地追求。

     是的,现在,照相的确变得容易了,可,要照出一张好照片,还是相当的不容易。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