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立夏,蛙始盛鸣。立夏三候中有“一候蝼蝈鸣”的说法,据东好郑玄的解释,“蝼蝈”为蛙类,而非“蝼蛄”,立夏鸣叫的是一种黑褐色的蛙。记得小时候,每到暴雨来临之前,池塘里,沟河边,到处蛙鼓齐鸣,真个是“只把蛙声鼓吹同”了。现在不知道什么原因,蛙声渐稀,越来越少了,不由得让人思念起蛙声来?
稼轩词名句“稻花香里话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放翁也有“蛙声经雨壮,萤点避风稀”的诗句。无论是“蛙声一片”还是“经雨壮”的蛙声,“聒耳蛙声更可人”的热闹情景似乎只有在古人的诗词句中才有遇见了。小时候青蛙特别的多,春天大人犁地时都能翻出青蛙来。那时候庄稼地里最常见的是一种背上有黑白相间的条纹的青蛙,而池塘里,沟河边的草丛里最常见的则是那种绿中泛黄乎草色的那种,现在想来那是它们为了更好的躲避天敌而生的保护色,蛙们是十分聪明的。众所周知,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害虫的天敌,庄稼的保护神,一只青蛙每年可以吃掉数十倍体重的害虫,能虫口夺粮数十斤。可是就有那些嘴馋心黑者,为了一时的口舌之快或者几个蝇头小利,或举叉,或垂钓,或网捕,恶意捕捉青蛙。他们一面口口声声埋怨现在害虫泛滥成灾,一面残忍的捕捉这些庄稼的卫士。我记得曾经看到这样一幅漫画:一只被人用叉子叉住的青蛙在将要被送到口中的时候,伸出它那善于捕虫的舌头说,让我把你身边的那只蚊子捕完……。漫画让人回味无穷,久久难忘,又值得反思,这也是作者的初衷。善良的人们,什么时候才能良心发现,放下各种捕捉青蛙的工具,让它们自由安全的生活在和谐的大自然中,与人类和平相处呢?好在前不久全国人大出台了全面禁止捕捉,销售,食用野生动物的规定,保护青蛙有法可依,捕杀青蛙法理不容了。
“池南池北乱蛙声,不问官私处处鸣”,让久违的蛙声重回身边,听蛙声,话丰年,蛙声更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