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县里的重视,邀请我回到于都组织长征源宣讲团。

  说“回到”,是因为我的祖籍就是于都,于都是我父亲的家乡。我是于都人。

  十几天来在于都组织长征源宣讲团的讲师培训交流活动,感慨多多。

  能够为长征出发地做些工作,能够为父亲的家乡做些贡献,是我的荣耀,也是长时间的期盼。感谢县政协袁主席的推荐,感谢县里领导的认同,感谢县文广新旅局谢局长和纪念馆的领导、同志们的配合和支持,更感谢众多于都县干部群众的参与和响应!

  于都是一块当之无愧的热土!于都人是当之无愧的好人!

  这几天的感受,如著名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那篇散文中写到的那样:“……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有时,我甚至觉得自己过早睡下是一种愧疚,恨不得把在于都的每段时间都用上,脑子里总想着每个参加宣讲团的同志、那些报了名的、提交了稿件和视频的同志,想早一些和他们在一起交流,鼓励他们更加完美和充分地表现出来……

  因为他们感动着我。

  还是在我没有到于都的时候,就有许多同志积极报名了,他们从网上与我联系交流,他们发来自己在百忙之中(正是扶贫的关键时刻,许多人下到乡里参加扶贫攻坚)完成的讲稿,有的还录下了视频,尽管文字有些粗糙、尽管视频不够完美,可是他们每个人都表现得是那么认真!

  待我到了于都,在"五一"前的一个上午,还是工作时间,我们聚集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那天来了30多名同志,袁主席亲自主持了长征源宣讲团的第一次筹备活动,5 位同志进行了示范表演,每个人都是那么投入,那么认真。尽管只是一次内部交流活动,尽管现场大都是熟人,可他们完全当作是一次隆重而盛大的宣传!我的泪水几次涌流出来,既是故事本身的感动,又是讲述人精神的感染,我被溶入在一种强大的磁场中,感觉自己有一种坐不住的冲动,我急于想把自己能够给予的一切贡献出来,与大家同行!

  后来的几天里,我邀请大家与我个别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任由自己的方式去对他们品头论足——尽管我已经声明:我们是排练,希望大家经得起“拍砖”。可我知道,我面对的大都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干部、旅行社经理,他们年龄也在中年,放在平日里,他们是在“教授”别人的。可在这里,他们恭恭敬敬地听着我的“不一定正确和合理”的点评,他们理解我的初衷,原谅我的坦率。而过后,是我无尽的反思,我回忆自己的每句话,不仅感到十分不安,得罪了!

  6日那天晚上,我主动要求为大家进行了交流讲座,我选择的题目是近年来使用最多的《心胜,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其目的是希望将自己这多年来的讲座资料向他们进行一些传播和分享,或许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素材和参考。为了不影响大家的工作,也是希望有更多在岗位上的同志参加,所以时间定在了晚上6点半。那天来了30多位同志,因为他们听得专心致志,我也讲得滔滔不绝,兴致勃勃地竟然讲了三个小时,直到晚上9点半。大家的热情还是那么饱满,掌声、合影……我何德何能?他们是为长征精神感动,为长征精神喝彩!

  让我倍受感动的是,有两位在村里工作的同志刘仙贵和温春荣,竟是骑了27公里电动车前来参加听讲,他们连夜又赶了回去。而在第二天上午,他们处理了村里的工作之后,又骑车回到县里,到宾馆找到我交流演讲内容……

  当然,后来的进展是令我满意的,在前期进行个别交流的基础上,有10位同志登台试讲,并且发挥良好,拿到了宣讲团讲师的聘书,他们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钟敏,曾经为两任总书记现场讲解的“金牌”讲解员,她经历过无数的大场面,可为了这次试讲仍然认真地进行了充分准备,声情并茂,娓娓道来,给大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何小红,县委党校的“名师”,曾经多次在省市获奖,她本身研究的是如“《共产党宣言》”这样的“大课”,党校培训时常常一讲就是三个小时。而对这次故事会形式也准备得十分充分,她腰挂扩音器,自己配乐,动情处泪水涟涟。

  林丽萍,音乐教师,认识她是在一个视频上,那是她参加的赣州红色故事大赛,并获得大奖。可她并不自傲,在这次备课中,她虚心听取了我的一些建议,充分发挥她的音乐特长,“把长征唱给你听”,使她的演讲形式别具一格。

1589388096178969.jpg  杨盛,资深教师,县教育局研究员,堪称教育专家,一面参加长征源合唱团的排练,担任主持、朗诵、独唱,一面又精心准备打造自己的讲稿。甚至在个别与我交流时,他就边讲边流下泪水。在试讲时他同样精神饱满,气势磅礴,歌声浩远,如同在阔大的舞台之上。

  黄玲是做旅行社工作的,内心中藏着一股红色激情。试讲时始终保持昂扬的状态,如同拉满的弓弦,让人感觉她是在用全身气力去唤醒和感染听众。我偷偷地想,“体制外”的人,有如此情怀,也许只有于都人才能!

  肖国玉,纪念馆的讲解员,开朗直爽,做事利索,我公然表示非常喜欢她的性格。每次活动,她负责拍照记录,而且能很快做出视频——不知熬过多少个夜晚,家里有孩子,有老人,她是怎样的付出?而这次试讲,又大大方方地站在台上,——本来我是建议她用一首流行歌曲开头,给人惊喜,可她却偏偏不听。而惊喜同样出现了:她用最完美的表现赢得了听众。

  胡晓琼是纪念馆的群工部副主任。山东姑娘,千里迢迢嫁给了于都小伙,成了新的“客家人”。馆里安排她屈就成了我们的“秘书”。几天来协调、服务,忙得井井有条。我原以为她会托词没有时间,往后拖拖,可没有想到,试讲时她主动站到台上,一出口就让人感受到“这是一个老手”,条理清晰,拿捏有度,足见她平时的努力和多年累积的功力。

  肖章荣和肖梅夫妇,是一对出色的组合。事先交流时,肖梅从稿子很不成熟,夫妻从未合练。章荣是县里融媒体的记者,几天来看到他正在陪同省报的记者采访,天天很晚才到家。而此次他们的搭配有些“文武之道”,张驰有度。起初我以为他们的磨合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期望不大。可在试讲时,他们却勇敢地站在台上,好一个夫唱妇随!他们的配合可谓相得益彰,彼此呼应得十分默契。从事小学老师工作的肖梅果然不凡,她的一招一式,每个表情和动作,都十分地投入,感动了在场的听众,简直是超水平地发挥!可贵在于参与,更可贵在于全心投入地参与!

  还有最后一位的朱青珍,前一天晚上我们在一起聊天时,她还在为自己没有准备好而纠结,临到那天试讲活动末尾时,我以为今天就算了,反正以后都有机会,没有想到的是,她也勇敢地站到了台上,而且自信满满,整个表演十分动情和投入,她在用生命讴歌先辈,在用身心赞美英雄!她成功了!当之无愧地领到了讲师聘书。

  回忆几天来的经历,使我想到一句格言:“舞台再大,你不表演,永远都是看客!”

  什么是成功?就是别人不敢,你敢!别人不能,你能!别人放弃,观望,犹豫,彷徨,你勇敢地出来,坚持,挺身!

  我由“压力山大”,到“压力山大大”,再到信心满满!

  是于都的热土生养了一群血性的人们!他们给我力量!

  于都人民真好!

  纪念馆外的广场,正在排练的群众自发涌来,广场上的歌声——那支悠扬而久远的歌声在我心头挥之不去:

  “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壮举哉,于都!奇迹哉,于都!

  我对年轻的县长表达了决心:要让于都的每个店铺业主、每个餐馆老板、每个清洁工人、每个保安、每个交警……人人都会讲上于都故事,让于都的故事走向全国!

  八十多年前你开创了长征的源头,八十多年后的新长征,你同样手把红旗傲立潮头!

  每到一地,当有人说:我是井冈山人,我是延安人,我是北京人……而我们能够自豪地说:我是于都人!

  我们加油!(燕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