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县令时,做了很多利民的好事。他的为官之道是,身为朝廷命官,就要为民请命。所以,凡是对民众有益的事情,他都下定决心一做到底。郑板桥的口头禅是:老百姓是咱们这些为官者的衣食父母。更何况,他还深谙《荀子、哀公》里的那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刻道理。因此,他经常换上便装,混迹于市民之中,体察民情,以求准确地施政,更好地完善为百姓造福一方的吏治。

  某年,年关将近,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寒风呼号,六花飞舞。郑板桥心想,马上就要过年了,又赶上这样的天气,正是微服私访的好时机。于是,脱下官服换上普通百姓的衣服,带上两个衙役,在县城里串起了大街小巷。当他走进一条偏僻小巷时,远远看见一户人家已经贴上对联了,心里不禁一沉。因为他知道老规矩,只要贴上对联就算封门,所欠外债年关前任何债主都不可以登门讨要,必须等到明年过了正月十五上元节,才可以催债要钱。板桥老先生紧走几步,来到这户人家门口,举目一看,心情越发下沉了。只见上联写着:二三四五;下联写着:六七八九,奇怪的是没有横批。老先生略一闭目,幡然彻悟,长叹一声,让一个衙役以讨口水喝之名义,进屋查看一下这家的情况。须臾,衙役回来禀报说,当家人是个穷秀才,夫妻二人,三男二女,共计七口,大孩有十五六,最小约六七岁。郑板桥频频点头,听完汇报说了一句:打道回府。回到县衙,郑板桥算计了一下,然后派衙役买回了适量的布匹、粮食、年货,命衙役给送去。衙役不解其意,老先生问,二前面是几?回说是一,又问,九后面是几?回说是十。郑板桥眼睛一瞪,这不就结了,明显是“缺衣少食”嘛。两个衙役大眼瞪小眼,佩服得几欲五体投地。同时,他又补了一个横批“丰衣足食”,让衙役一并送去贴在门楣上。

  因手头资料有限,这个故事是否正史无据可查,但不管是正是野,它照样给我们一个极其深刻的启示。愚以为,今天的领导干部进行考察、调研,与古代的官员微服私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主要宗旨大同小异——都是为了民生。所谓“民生”者何物?当然是与百姓休戚相关的方方面面。一个政权若要铸成铁打江山;一个政府若要长盛不衰;一个政党若要人民拥戴,没有任何捷径可行,唯一之路就是搞好民生。民生搞好了,则天下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君乎。封疆不以域民为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民心是靠民生培育出来的。试问,古往今来,哪朝哪代真正做到了?当今时代,共产党真正做到了。我们说,民心是凝聚伟大民族无可替代的力量;民心是铸造强大国家必不可少的中流砥柱。应该看到,我们国家之所以越来越强大,说明党和政府几十年来重视民生的决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