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9435936876858.jpeg


品衡阳“大雁文化”

到衡阳看过石鼓书院,必看市内的回雁峰。回雁峰居八百里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首,故称南岳第一峰。

峰名由来有二,一曰:北雁南来,至此越冬,待来年春暖而归;二曰:山形似一只鸿雁伸颈昂头,展翅飞翔。

回雁峰山虽不高,因历史名人的诗文名扬天下。文因景成,景借文传。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写的就是这里。大诗人杜甫曾寄居衡阳,留下了"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的诗句。

明未清初大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出生于回雁峰下王衙坪;北宋大理学家周敦颐从小在衡州成长,这些人文荟萃,使回雁峰名扬中外。

回雁峰集"大雁文化、宗教文化、船山文化"三大文化品牌于一身,是探索湖湘文化起源的最佳抓手,衡阳因此峰而得"雁城"之雅号。回雁峰为中华寿岳"无量寿佛"的唯一供奉点,有诗云:欲往祝融拜圣帝,且来雁峰谒寿佛。

回雁峰是衡阳市的城标。有大雁铜雕、千年古刹雁峰寺、衡阳古八景之冠雁峰烟雨、潇湘古八景之一平沙落雁、更有衡阳标志性建筑回雁阁、王船山出生地纪念馆。回雁峰的"雁文化"渊远流长,"雁"形建筑随处可见,有雁雕、雁亭、雁廊、雁壁等。

1589346242950830.jpg

赵朴初、唐天际、周轻鼎等当代书法名家的翰墨精品荟萃,王勃、陈宗契等古代文人骚客的诗文,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都增添了回雁峰的光彩和文化内涵。

登回雁峰,南望东洲桃浪,北眺来雁塔,珠晖塔,东瞰湘江如带,百舸争流;西看岳屏胜景。 "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来第一峰",回雁峰人文荟萃,风景如画。它远山而不僻,近市而不嚣,移步换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回雁峰头,很早就建有寺院。原称乘云禅寺,后改为雁峰寺,历经唐、宋、元、明四朝,其中屡毁屡建,到了清顺治、康熙年间,才大加扩充,修建宝殿经阁,禅堂精舍,塑造大小佛像,堪称艺术珍品。

南来北往的高僧禅师,都曾在此登台说法,驻锡讲经。这种盛况持续三百余年之久。与此同时,衡阳人用寿佛殿来与雁峰寺并称。寿佛殿原是雁峰寺一部分,建在大悲阁后,供奉无量寿佛。每逢农历二月初八前后为朝寿佛日,热闹非常。


衡阳保卫战的历史烟云

在漫长的八年抗战中,若论最具血性、最为激烈、最振士气、最辉煌的战役,莫过于衡阳保卫战。

该战,中国以1.7万兵力抗击日军11万余兵力长达47天,创造出了中国抗战史上最成功的战役和中国抗战史上以寡敌众的最典型战例,成为了日本战史中记载的唯一一次日军伤亡超过我军的战例。

日军战史资料是这样描述的:“中日八年作战中,唯一苦难而值得纪念的攻城之战。”按日本人的既定计划,是只须三天时间就把衡阳夷为平地。

可是,因为中国军人的奋勇抗战,他们在外无援兵,内无任何武器、弹药、粮食、药品补给的情况下,在方先觉军长率领下,国民党第10军47天喋血衡阳古城,粉碎了日本人的作战计划、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坚守两周的作战任务,做到了以弱抗强、以寡敌众。

以己方伤亡1万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毙敌2万余人、伤敌6万余人的辉煌战果,从而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

此战结束,日本战史记,方先觉为“骁勇善战之虎将”,第10军“寸土必争,其孤城奋战之精神,实令人敬仰”。

1589346488927765.jpg

可惜最后关头,方觉先在弹尽粮绝又无援兵增援下,全军覆没被日军俘虏。方先觉后来在伪衡阳县自卫司令王伟能(原衡阳县县长)等人的帮助下逃回了重庆。虽说他力挽狂澜,保卫衡阳屡立战功,但终归是功亏一篑,未竞全功,未保晚节,成了个军人悲剧人物,后人称他是“惟欠一死”的遗憾将军。

回到了重庆,方先觉降级历任国民党第206师师长、第88军军长,但因有被俘污点,始终没有得到蒋家王朝重用。60年代在台湾,方先觉因衡阳抗战被日军俘虏一事饱受垢病,屡遭“清流”的抨击,最后不得不落发为僧,孤苦渡过晚年。


陶铸副总理关注回雁峰修复

抗战期间,衡阳保卫战致使全城被毁,回雁峰上的茂林古木,摧毁无余,寺院佛像,全部毁灭。1965年陶铸副总理来衡阳视察工作,倡仪修复古寺,随即动工,修有大小亭台几座,绕以长廓,曲径相通,略如大雁展翅之状。栏杆窗霝,都用雁鸟图形作为装饰,设计颇具巧思。

衡阳八景之冠的"雁峰烟雨实堪夸"的烟雨池,古时天将下雨,池中的水气冉冉上升,如烟如雾,时隐时现,宛如仙境。峰上有黄埔军校的湘籍老将军唐天际手书浑厚苍劲的"回雁峰"三个大字,池边镌刻着唐代诗人王勃、明代衡阳诗人陈宗契赞誉衡阳、回雁峰的诗词佳句。绿色的琉璃瓦,厚重的拱形山门,镌刻麒麟吐须,狮子戏球,二龙戏珠,丹凤朝阳。

1589346615376657.jpg

拱门上镌"上达"两字。相传是雁峰寺一烧火和尚用烧火棍所书。其寓意是上山、登高自此起步。两边的雁峰长联由台湾著名书法家洛夫先生书写,共170个字,囊括了衡阳的风景名胜、历史名人。门坊背面有民国初年衡阳书法家蒋钤蘅的墨宝"莫作等闲观"。它告诉人们不要小看回雁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在松风亭,亭的上方有书法家邓磐石书写的"松风亭"三个字。亭边有石刻陶铸副总理的散文《松树的风格》。游人至此,坐松亭、看松树、读佳作,陶冶情操,激励志向。

在此君轩有王夫之塑像。"此君"是竹子的意思。"此君轩"是明末清初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王夫之(1619--1692)出生地。原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今据古书记载,重建二层楼并配以王夫之提笔凝思神态自若塑像,供人凭吊。

此处遍种竹子、加之护栏、窗棂、扶手、壁画均以"竹"形装饰,烘衬出王夫之宁折不弯的气概。亭廊墙上镌刻有王夫之撰文,萧善卿书写的潇湘八景词。

1589436752559843.jpg

平沙落雁乃潇湘古八景之一。最早的传说起源于唐宋之际。秋天将至,北雁南行,至衡阳不再南飞。此时湘江河畔,堤岸无垠,细沙如雪,芦苇摇曳。雁群在此栖宿、觅食、嬉戏。北宋诗人米芾赞道:"阵断衡阳暂此回,沙明水碧岸莓苔,相呼正喜无缯缴,又被孤城画角催"。

回雁峰的主体建筑回雁阁造型优美,煌煌巍峨,为衡阳第一高阁,乃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媲美的"江南名楼"。

登上阁楼,极目远眺,湘江如带,波光潋滟,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美景扑面而来。

正是“精美巍峨展妙工,逐阶首上兴当浓。东观船渡流波碧,西望霞飞落日红。四面宽街奔艳丽,八方大厦绕葱茏。峰虽不峻名隆地,更待繁荣动宇中!”

又吟“雁未归时一碧空,峰巅放目景尤宏。湘江北去帆浮影,衡岳南来树减容。万厦摩天形似剑,七桥跨水势如虹。车声人语盈街道,楼上旗飘绿映红。”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