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是禾本科白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也称为茅、茅针、茅根等。
  白茅在荒野、田野甚至公园都常见,只是人们不太关注而已,我是说现代人。很久的从前,白茅可是祭祀时衬垫祭物的植物。《周易》的“大过 初六”:“籍用白茅,无咎。”
  我描述植物的水平比李时珍差多了,只好借用他老人家的介绍:“茅叶如矛, 故谓之茅。其根牵连,故谓之茹。《易》曰∶拔茅连茹,是也。有数种∶夏花者,为茅;秋花者,为菅,二物功用相近,而名谓不同。《诗》云∶白华菅兮,白茅束兮,是也。”
  他还介绍说茅有很多种:“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叶皆相似。”还介绍了它们分别的形态以及功用,就不一一细说了。
  想说的是《诗经》中的白茅,有关爱情,一关情就有意思了。人活着就是为了有意思,活着没意思了活着干什么呢?那就有意思一下吧。
  《诗经·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意思是:野外有一只獐鹿死了,用白茅包裹住它。有一位女子春心萌动,就有一位男子追逐。树林里小树婆娑,野地里有死去的野鹿,白茅捆扎献给谁,有位女子美如玉。宽衣解带要缓慢,不要弄坏我的配巾,不要惊动那长毛狗儿去吠叫。
  就是白茅掩映下的野合,淳朴美好,健康生动,生而为人的冲动。
  有了这样的冲动,就兴致勃勃到唐朝看看那时的白茅吧。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能不提,里面多次提到茅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首诗非常有名,中学语文课本里就有。诗很白话,不难理解,却深深打动人心。
  深秋,天开始转寒,大风吹过,卷走杜甫好不容易才建好的茅草棚顶。茅草“起舞弄清影”,飞得高的缠住树梢,飞得低的落在对面江边。
  村里的顽童欺我年老无力,竟然当着我的面抢东西,无所畏惧的抱着茅草跑到竹林里。我嘴干舌燥呼喝不止,但他们权当没我这个人,无奈拄杖回家,独自黯然叹息。
  一会风是停了,但云却是墨染一般的黑,这是要下雨的节奏啊。果然天黑了,全家人睡觉了,那被子不能提了,盖了多年,跟铁一样硬,我那孩子睡觉姿势不好还把被子踢破了。“屋漏偏逢连夜雨”,雨开始下了,家里就没个干燥的地方,屋内的雨就跟麻线一样不断头。
  自安史之乱后我就睡得少,如此长夜,外面大雨屋里小雨,一家人如何挨到天亮。
  如何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明亮的房子,让天下广大的贫寒读书人得以遮蔽,看到他们高兴的模样,风雨中房子不动,寒士也不动,就像泰山一样稳当。
  天哪,何时眼前突然出现这样的大厦,我宁可自己一个人住破屋受冻饿死也是心甘情愿的!
  这是怎样沉重伤痛的呐喊啊!仅仅是几间茅草盖的小屋都不能得到保证,天下比他不足的寒士更多,竟让我们尊敬的杜甫先生发出荡气回肠的悲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果真能这样,我宁可自己一个人受冻而死都心甘情愿。我想起后世范仲淹的那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杜甫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忧国忧民,只不过杜甫的更激烈甚是有些凄厉。这样的诗即使今天读起来都令人汗毛孔收紧,心情为之沉重又无奈。
  诗里的茅草原本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但是面对风雨交加的时候,它比金银更顶用,可以让人躲避风雨,有一个“安如山”的家,但是,茅草被风卷走了,屋子就残缺了,没有了茅草的屋子,湿冷严寒,杜甫、孩子无处躲藏,这是茅草不能承受之重。这是我知道的最沉重的茅草,虽然它们能被风刮走。
  再看一首写到茅草的诗,是轻松的茅草。常建的《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常建和王昌龄是同榜进士,常建只做过县尉这样的小官,很快退隐,王昌龄是先前退隐,后来为官,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仕途并不得意。
  这是常建到王昌龄曾经隐居的故居留宿时写的。
  王昌龄的隐居地溪水清澈但深不可测,这里只有洁白的孤云和他相伴。松林里有明月的微光泄露,那清光就是为了他照耀。他的居所是茅草盖的,因为月光的缘故,院子里的花影投射到茅草屋,很有意趣。王昌龄的花圃长得很好,但看来已经久未侍弄,院子里长了很多青苔。我看到这样的地方更增加了归隐的心思,就像以鸾鹤为伴的仙人一样从此告别“江湖”。
  都是茅草屋,杜甫的沉重到让人的心滴血,常建看到的却是归隐之后清寒但仙鹤般的逍遥自在。都是茅草,怎么差别这么大呢?
  写到茅草的唐诗就介绍两篇吧,一重一轻,正好,平衡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