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8306781935941.jpg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英模榜上,在南疆自卫还击战英模名录中,有一个普通女兵的名字让人敬慕,她叫钟惠玲。1984年,她在参加收复老山和者阴山的主攻战和防御战中荣立一等功,被昆明军区授予“模范卫生员”英雄称号,是从1979年——1989年,10年自卫还击战中唯一荣立战时一等功并获此荣誉称号的女兵。1985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1987年,光荣参加了全军英模代表大会。

  战场上的硝烟已经散去三十多年了,当年18岁的小女兵现在怎么样了?我们那个年代的兵,都熟悉钟惠玲的名字。前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依然英姿飒爽的女兵钟惠玲,带着对英雄的敬意,我采访了她。

  今年54岁的钟惠玲,是一位退休军人。

  惠玲风采依旧,依然是那样干练,浑身充满着热情和朝气。

  因为我们都是同时代的军人,一见如故,话很投机。

  惠玲告诉我,令她骄傲的是,她曾两次光荣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盛大的国庆阅兵庆典的观礼活动礼。

  难忘1984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35周年大阅兵,刚刚从前线下来的钟惠玲,带着战场的硝烟登上了阅兵观礼台。这位来自老山前线的女兵,是受邀观礼的英模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位,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378e909de7a2bc73b0313a46fc2a7ba.jpg

  更难忘的是时隔35年后,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当年的小女兵钟惠玲,再一次受邀站在观礼台上,亲身感受那震撼世界的激动人心的场面。祖国没有忘记南疆英雄儿女,从来没有忘记他们用生命刻下的功勋、用鲜血染红的风采;曾经飘扬在南疆战场的者阴山英雄连、扣林山战斗英雄营、法卡山英雄营等一面面光辉的战旗,在阅兵场猎猎飘扬的时候,钟惠玲热泪横流,立正敬礼!

  时隔35年,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春渐行渐远,脚步已迈向人生另一个战场。见到钟惠玲,当年的那个战地小女兵的故事,一幕幕回放在我的眼前。

 

  一、战地医院的白衣战士 伤员心中的神圣天使

  1965年11月,钟惠玲出生在风光秀丽的云南大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少女少男们,从小听着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成长,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尤其是经过1979年自卫还击战的洗礼,爱英雄、当英雄,成为播撒于青年人心中的种子、奔涌于血液里的基因。

  钟惠玲至今记得一件小事。那是1979年3月参战部队凯旋时,学校组织学生去凯旋门欢迎解放军。她和同学们在路边握着花束,不停地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一卡车一卡车的士兵从她的面前缓慢的驶过,人们争相为子弟兵送鸡蛋,递水果,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机灵的惠玲见面前的车停了下来,激动地爬上车,将手中的花束献给了一位战士。

  对英雄的向往和崇拜,让钟惠玲走上了从军路。1983年1月,她如愿穿上军装,在陆军72医院当了一名话务兵。她当兵的年代,南疆战事不断。钟惠玲入伍第二年,即1984年1月,调到该医院当卫生员。当年3月,72医院抽组野战医疗队训练,钟惠玲几经争取,终于成为野战医疗所的一名战地卫生员,4月开往老山前线。

1588217921601110.jpg

  1984年4月28日凌晨,我边防部队,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对老山发起了攻击,一举收复了老山及其附近诸阵地。紧接着,大批伤员被送往野战医疗所。钟惠玲,这个入伍前连看别人杀鸡都害怕的姑娘,突然面对惨烈的场面,她虽然有思想准备,但还是无法接受。抢救伤员是最急迫的任务,钟惠玲什么也顾不得了,她以对官兵们深深的感情和神圣的军人使命,战胜了最初的惊恐,逐渐锻炼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白衣战士。

  女性的温柔细腻,加持了崇高和善良的大爱,在战场上散发出神圣的光芒。

  172野战医疗所,条件十分艰苦简陋,任务却非同寻常,他们是离前线最近的野战医院,负责老山地区伤员的前接后送。他们救治的数百名伤员中,其中就有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秦国富,还有“孤胆英雄”陈洪远等英雄战士。经过激烈战斗,我军胜利收复了老山,伤员也一批一批运送下来,医疗所全体医护人员紧张的投入战斗,几天几夜连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钟惠玲负责护理的是28个床位的大病房,伤员最多的时候,床位不够,轻伤员围床边坐着,重伤员躺着,应急之需只能把病床上的垫褥子拿下铺在门外的过道上,草地上,一张垫褥子当一张床用。一个爱美女孩,居然一个星期没顾上梳头,头发都黏在一起。令常人想象不到,伤员伤的那么重,没有一个人叫喊,伤员们的坚强和勇敢,让钟惠玲经受了灵魂洗礼和心灵的震撼。

  在她护理伤员过程中,有行动不便卧床的伤员,需要接大小便。对于18岁的小女兵惠玲来说,第一次为伤员接尿,感到很尴尬。她把帽子拉的很低,想盖住眼睛,把口罩提高想遮住眼睛,她羞的脸通红,不仅她难为情,伤员小战士的脸也憋得通红,她鼓励自己:我是白衣天使,这是我的工作。这些战士在前线流血牺牲,连命都不顾,我是护士,也是他们的亲姐妹,有什么难为情。战争中没有女性,只有战士。眼看着伤员小腹胀的鼓鼓的,就是尿不出来,痛苦万分,她什么也顾不得了,不但为伤员接尿,还用土办法诱导,她端来脸盆,拿来一个碗和一个喝水杯子,来回倒水,不停地制造“哗啦哗啦”的水声,刺激伤员便意,直到伤员尿了,她才松了一口气。

1588217944138743.jpg

  钟惠玲不仅伤病护理无微不至,对伤员饮食也悉心照料。她观察伤员的饮食偏好,北方籍的伤员总是能吃到面食,川渝籍的伤员也常常能吃到辣味,负伤住院的老兵们几十年后依然记得这些细节。为了让伤员同时吃上热饭菜,惠玲想办法,同时轮流给三个伤员喂饭,在一勺饭菜喂进第一个伤员口中后,伤员咀嚼的过程中,她快速跑去喂第二个伤员一口,去喂第三个伤员一口,再回来喂第一个伤员一口,不仅三个伤员都吃上了热饭,还让大家吃的特别开心。

  前线潮湿闷热,伤员们每人从里到外只有一身军装,天天穿在身上,白天被汗湿透,为了让留治的伤员们的衣服穿着干净舒适,每天中午,惠玲利用伤员午休的时间,有计划分批给伤员洗衣服。她“命令”伤员午休前脱光盖好被子,脏衣服放床边,惠玲一个个的去收,端到溪水池边一盆盆的搓洗军装,天气潮热,太阳当头,山泉水冰凉,小姑娘赤脚站在水里漂洗衣服,然后在铁丝上一排排的晾晒好,下午三点多,午休醒来的伤员们枕头边就有叠好的干净衣服穿。每天中午洗衣服后,惠玲的头发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无知的小姑娘,就去冲凉。简易洗澡蓬里的洗澡水,就是冰凉的山泉,每次冲完后她都感到太阳穴剧烈疼痛,为她后来身体的风湿病埋下了隐患。

  闷热潮湿的环境,蚊虫耗子多,为了让重伤员休息好,中午她会守在伤员身边长时间扇扇子,赶蚊蝇。为分散伤员的痛苦,她下了班守在伤员身边拉家常,帮助手不方便的伤员写家信,擦洗身体。重伤员情绪不好,不吃饭,她会像妈妈一样,千方百计的哄他们,一口一口地喂食。她全身心都在伤员身上,除了睡觉,所有的时间都在病房里陪伤员。大家称她是“不下班的小女兵”,其实,伤员们也特别希望她在,有她在,伤员就特别安心。她想,我不能替他们承受身体上的痛苦,我能做的就要在精神上给他们宽慰。

  惠玲从来没有学习过护理心理学,不懂“心理干预”的概念,却在实际工作中一直做着“战伤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工作,这是她后来在军校才学习的知识。她细心的做好伤员生活护理,耐心的做心理护理,对伤员如亲人一样,照顾和陪伴他们一起聊天,下棋,唱歌……对情绪低落不爱说话有顾虑的伤员,惠玲会主动和他聊天,逗他开心。她对伤员细心体贴入微的照顾,让伤员感到温暖和爱护,大大舒缓了经历激烈战火负伤的伤员们内心的紧张,降低伤员们在战后患“战争后遗症”概率。

  让惠玲自豪的是,她负责的伤员,情绪都特别稳定,走到哪里都很开心,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她说。伤员们还高兴地集体为她唱歌,给她讲战斗故事。在转送后方时,伤员们给她敬礼,感动的小姑娘眼泪涟涟。

1588218025439526.jpg

  每批伤员转送后方的时候,惠玲都会把他们收拾的干干净净,把每个人的新军装订好领章、帽徽。在她的心目中,他们虽然断胳膊断腿,但都是战场上的英雄。后方医院接受人员一看就知道,这是钟惠玲护理的伤员。

       (战地之花钟惠玲) 

  伤员们走的时候,都恋恋不舍,他们想送惠玲礼物做纪念,分别把在阵地上带回来的越军帽徽、越军纸币等送给惠玲做纪念,当时是首战,后方供应不畅,水果糖特别稀缺,伤员自己舍不得吃,走的时候硬要塞给她,可她从来都舍不得尝一尝,都转送给别的伤员吃。 

       她的工作琐碎无奇,却能把小事做到极致,日日累,月月加,她成了伤员们心里的女神,成了一个传奇。

  钟惠玲的善良、细心和爱心,先是在伤员中受到称赞,进而在老山战区部队中流传。当时前线战士们用蜡纸刻的手抄报,传颂这个小女兵的故事。战士们还给她起了好多好听的名字,比如“战地百灵”、“老山兰”、“天使”、“战地之花”等等。参战老兵在战场上豁出命去,看淡了生死,心中却有“两怕”:一怕受伤,二怕被俘。以钟惠玲为代表的白衣天使,确实让老兵们多了一份安心。有的老兵调侃:老子受伤了,就能到医院去住院,说不定还能有小钟的护理,那是个美差啊!

  对于外界的赞美,钟惠玲并不知晓,她只知道她做了她应该做的事。

  首批医疗所在老山作战的救护任务基本结束后的总结会上,医院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推荐立功人员,竟然全票推荐,为钟惠玲报请一等功。前线的许多官兵也写信向上级反映,为钟惠玲请功,有的请功信竟然写到前线指挥部,甚至直接转给了军区张智秀司令员,战后,她荣立一等功,并确定为医疗战线的典型、授予“模范卫生员”荣誉称号。

1588218086781026.jpg

  (时任总参谋长的杨得志、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接见钟惠玲,她害羞的头都不敢抬)

       钟惠玲对此毫无心理准备,甚至诚惶诚恐,她认为自己很普通很平凡,相较于冲锋在枪林弹雨中的战友,相较于长眠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的烈士,她根本没法比,还有身边那些医护人员,都很出色:前接后送小分队,马不停歇的冒着敌人的炮火,接回一批批伤员;手术室医生护士六个手术台,连续三天三夜做了上百台手术,有的护士晕倒在手术台上,醒来后,坚持工作,惠玲看见手术室医生出来,双脚站肿无法穿鞋……前沿阵地上官兵英勇无畏和身边医务人员坚持坚守,给惠玲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她从未想过能获如此高的荣誉。她第一反应就是拒绝这些荣誉,她为自己英雄的战友们而骄傲,她为自己成为典型而不安。

  钟惠玲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战后36年来,她做人非常低调,从不炫耀,非特定场合从不戴军功章,也不接受外界采访。但是,只有两种情况会高调出现:一种,是宣扬老山精神,在部队战士们面前,在学校师生们面前,她含泪讲述战友们的英雄事迹,讲述南疆勇士心中的祖国,但她从来不讲自己。另一种,是帮助生病困难的老兵。涉及老兵的公益事,烈士家属的困难事,她仍像当年的“小钟”一样,热忱,真挚,细心,全心全意,冲在最前面。

 

  二、兄妹同时上前线,上演新时代《英雄儿女》

  当年,在前线还传颂着钟惠玲“兄妹同时上前线,上演新时代《英雄儿女》”的感人故事。

钟惠玲的父母,是胸怀大义,热爱祖国的了不起的父母在南疆战火纷飞的时刻,毅然送儿子、女儿双双参军上了前线。她的哥哥就在老山主攻团坚守在阵地上,而她在野战医疗所救治伤员。哥哥参军三年,兄妹从没见过面,惠玲知道哥哥就坚守在老山阵地上,不断有老山前线阵地送下来的伤员,她时刻担心,她常常朝着炮火闪光的方向,为哥哥祈祷,为前线战友的平安祈祷。

        有一天,护士姐姐突然跑来喊她:“小钟,刚才送下来一个姓钟的伤员,你快过去看看,是不是你哥哥。”正在帮伤员写信的惠玲脑袋“嗡”的一下,她赶快跑过去,但腿却软的走不动了。伤员很多,她焦急的在伤员中寻找:“那个伤员姓钟?”她跑到刚刚抬下来的担架旁,看到姓钟的那位伤员脸肿得很大,面目全非,她泪眼模糊的仔细辨认,确定不是哥哥,心才落了地,但马上又揪起来了,因为他也是前线的战友啊,她依然很难过,每个伤员都像自己的亲人一样。

     

1588218292115910.jpg

        后来,领导得知情况后,还专门安排了兄妹俩战场相见,哥哥见到她时,她又黑又瘦又憔悴,哥哥差点认不出她。被大家称为当代的“英雄儿女”,现实版的王芳、王成的故事,在部队传为佳话。

     当时,兄妹俩都上了前线,母亲鼓励他们要英勇杀敌,保卫祖国。但是,心里却天天为国担忧,更为儿女担心,急的耳朵突然聋了。幸运的是,兄妹两人都毫发无伤,女儿还荣立了战功,这是对母亲的最好的安慰。惠玲的母亲是一名优秀教师,父亲在法庭工作。
(左图中间的女兵为钟惠玲,参加全军英模代表大会)

 

  三、关爱军烈属,心里一直牵挂烈士的亲人

 

  经历过战争的人,最懂得珍惜,珍惜和平的岁月,珍惜幸福的生活。钟惠玲纯净,善良,有一颗大爱之心。这些年,她最放不下的,就是那些牺牲的烈士,和他们的父母。

  不是所有的参战官兵的父母都向惠玲兄妹的父母那么幸运,有多少父母失去了儿子。惠玲说:“当时我们上前线的时候,麻栗坡的一座座山上绿色葱茏,开满了山花。但是,不到半年等我们回撤的时候,整个一座山上,却多了无数个新鲜的小土堆,土堆前插着小木牌,写着土堆下烈士的名字、年龄、籍贯。17岁,18岁,19岁、20岁……满山遍野的一个个一排排土堆,就像战友们驻扎的新军营,又像勇士们列阵军中。他们昨天还和我们一样,都是鲜活的生命啊,所有官兵都悲痛不已,含泪向烈士敬礼、默哀。(讲到这里,惠玲泣不成声。)

  如今,36年过去了,这些烈士的亲人怎么样了?这成了她最大的牵挂。

  几年前,她的父母过世了,这更加触动她的记挂,她想,烈士的父母也跟自己的父母是一个年代的,许多烈士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了,健在的也八十岁以上了,这么多年他们忍受了思子的痛苦和失子的寂寞,以及生活上的种种困难,他们太不容易了。他们也同样为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抓着她的心,挥之不去,她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那些老人,替牺牲的烈士们尽尽孝心。 7077e583fda7b23fe64c06e1e008f82.jpg

       她退休了,客观上也有了时间和条件。她刻不容缓的去做她一直想做的事,用实际行动关爱烈士的亲人和健在的战争年代的老革命。她知道,靠她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于是她加入了一个公益组织“东方木兰荟”,她担任了副会长,这里有一群特别有爱心的姐妹。她热衷公益事业,有企业或个人组织的公益活动常邀请她参加;有的是战友自发组织的;还有她个人亲自发起并组织的。

(她和战友们常常默默的去祭奠烈士,陪烈士亲人扫墓)

  2018年母亲节前夕,她发起了去南疆看望烈士母亲的活动,马上得到木兰荟姐妹们的支持,如大家喜爱的著名演员画家张金玲、沈丹萍、闫青、梅派第三代传人张晶、姚远等艺术家和企业家都非常支持惠玲关爱烈士母亲的行动,还主动捐了款,于是,她带着木兰姐妹们的爱心,专程到了云南、四川、河北等地看望了二十多位烈士母亲。

  最让她感动的是,她去云南看望被誉为“当代杨家将”的刘斌司令员的遗孀,85岁的王昌群老妈妈。刘斌是南疆自卫还击战时的南疆军分区的司令,他有两男两女四个孩子,他毅然把三个孩子送上了前线,两个儿子不幸战死沙场,他又把女婿送上战场。妻子也在战场支前服务队,一家六口上战场,满门忠烈,把一切献给了国家,真正的当代“杨家将”。刘斌司令从来没有后悔过,军人赴死保家国,是军人的天职。司令员已经过世了,他的遗孀王昌群老人不仅精神上承受着思念亲人的痛苦,生活上也遇到了困难。惠玲带着参战老兵的牵挂和敬意,来到老人身边,为老人家带去大家的问候和经济上的帮助。惠玲和战友们像儿女一样体贴,给老人包饺子过年,老人家一辈子都没有穿过红色的衣服,她专门给她买了一个红色的皮毛一体的大衣,老人家穿上特别高兴,她真心把老人当成自己的妈妈。

1588218725945408.jpg

  (慰问刘斌司令员的遗孀王妈妈)

       在云南,她们看到那些生活在农村,失去儿子的父母,尤其是失去独子,晚年的孤独、病痛和生活的艰难,令人心酸。每一次见到她们,她都在心里自责,“妈妈,我们来晚了,我们都是您的儿女。”善良的惠玲在北京买了最好的进口巧克力、高级食品寄给她们,老人家在山区一辈子都没见过,更不要说吃过,她就是要让她们吃到最好吃的东西,享受到兵儿女的孝心。

  今年,她发起了“2020爱您爱您”关爱烈士母亲的活动。活动得到了各地战友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她采取委托当地战友代表上门慰问的方式,元旦、春节前,在湖北、云南、四川、河北、江苏慰问了40为烈士母亲、烈士妻子。在云南,杨立德等战友看到一位烈士的父母房子漏了,没人修,他们马上联系村镇领导帮助及时修缮。

  她到山东枣庄参加茅台公司看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老英雄活动;在四川巴中看望慰问烈士母亲和生病困难老兵;在山东枣庄看望那些暮年的老八路,老军人,都会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他们特别理解老兵的心愿和需要,为老兵们买了轮椅、电暖器、药箱、血压计、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专门为老兵定制了老式军装和鞋子,老人家们穿上自己年轻打仗时的军装,特别激动,当看到老兵们用那已经弯曲的手臂,敬着不够标准的军礼的时候,看到他们由衷地笑了,那是惠玲和兄弟姐妹们最高兴的事儿。

38c847482ef9896eb3067ec994b4b03.jpg

  2018年,就在时代楷模杜富国负伤后一个月后,惠玲和战友们到南疆看望他,鼓励他战胜伤痛,早日康复。没想到,杜富国超人的勇敢、坚强的毅力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倒是把她感动了。巧的是,一年后,在庆祝建国70周年的晚会上,惠玲见到了参加同一台晚会的杜富国。

   每每,她去给老人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坐在老人家病床前嘘寒问暖;去烈士墓祭奠烈士;给烈士母亲包饺子,亲手给老人穿上她买的新衣服,给老八路军量血压,伏在耳背老人耳边说话,听老英雄讲战斗经历,和老人拥抱,她都觉得这就是她的父母!她总是说:我就是来替牺牲的战友尽孝的,我就是你们的女儿。

  惠玲关爱烈士母亲,虽然每次捐款数额都不大,但是公益账目公开透明,让每一位捐款人知道每一笔钱捐给谁,公益活动结束后,都会把慰问现场照片和视频反馈给捐款人。

  惠玲还有一个很用心的举动,只要条件允许,她都带着花季年龄的女儿一起去看望烈士母亲,她要把爱心传递下去,也让孩子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就像当下最流行的一句话:“这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让孩子像英雄学习,做一个敢于奉献,敢于牺牲的高尚的人。每当走进烈士的家,孩子都深受教育。

母女.jpg

  她和战友们常常去烈士陵园祭奠烈士,陪烈士家属扫墓,都是默默的去,静静地哀悼,生怕打扰了长眠的战友,不接受媒体采访,不宣扬,不拍照。退休后近几年,为关爱烈士母亲,关爱烈士妻子,帮助困难战友,她去云南,四川,河北,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她只争朝夕的去做这些事,就希望用他们的举动,带动社会上更多地爱心人士,为烈士亲人,为参加过战争的老革命,送去更多的关爱。

  也有人不理解,看她整天到处跑,孩子也顾不过来管,为了啥?她觉得这些烈士母亲在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人也越来越少,我就想能让她们的晚年多一点关怀。    

       听着她的叙述,我感慨万千,岁月催老,却改变不了她内心的那份执着,那份大爱。作为女人,母爱是一种天性。但是,钟惠玲把超越本能的母爱,献给那些需要关爱的烈士亲人。她爱祖国,在人们享受和平生活的时候,英勇无畏的冲上战火硝烟的前线救死扶伤;她爱冲锋陷阵,不怕牺牲的战士,把全部的爱献给伤员;她的爱又延伸到烈士的亲人,为烈士父母尽孝。从为人女的战斗英雄,到为人母公益模范,她把人生的上半场献给了祖国,为保卫祖国而战;她把人生的下半场献给了社会公益事业,为烈士的母亲、烈士的妻子送去深切的关爱。她把军人的爱,母亲的爱和善良之心融到一起,注入了家国情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演绎了一种博大的爱,大爱无边。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