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8302638311808.png早春三月,独自一人来到奉化董村和栖霞坑之间近两年的网红地“樱花谷”赏春后,又一次地来到了栖霞坑。

       对于栖霞坑,我是早些年随一些驴友们到过几次,但都是为了行走路过沿着穿村而过的一条古道,都未能细细品味村庄的古韵,乘着时光尚早,于是驾车前往。

       西霞坑位于奉化溪口镇境内,原名桃花坑,清末改名栖霞坑。《四明山志》记载,桃花坑“在二十里云之南。山岩壁立数仞,延袤数百丈,其石红白相间,掩映如桃花初发,故名桃花坑”。村庄沿筠溪而建,是王羲之后裔聚集地,至今60余世。村中王氏、应氏、周氏的历史也都可以上溯到500年以前,世代以耕樵为业。穿村而过的西霞坑古道长约2.5公里,是原新昌、余姚通往奉化和宁海的“唐诗之路”,可至天台山一带。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沿此古道,踏歌而行,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唐诗》收录的2200余位诗人中,竟有400多位诗人游览过这条古道。其中不乏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卢照邻、骆宾王、贺知章、刘长卿、元稹、顾况、贾岛、温庭筠等杰出诗人。李白更是用“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来吟颂四明山的大气壮美,叫人心生向往。陆龟蒙、皮日休留下了著名的《四明山九题诗》、《和陆鲁望四明九题诗》,其中就有对栖霞坑村的赞美。

1588125613755121.png

        如今,西霞坑古道不仅是宁波十大文化古道之一,还列入了“浙江省十大古道”,与徐霞客古道、吴越古道、徽杭古道、文成古道等齐名。这条古道前些年曾多次行走,风景怡人。春季十里樱花,夏季凉风习习,秋季遍山红枫,冬季雪拥山冈。

       村口,一座晚清风格的古建筑王氏祠堂映入眼帘,虽已剩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但那高大沧桑、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无不彰显这座王氏祠堂当年的丰姿。欣慰的是当地目前已落实了资金着手修整以恢复原貌。想必在不久的时间里,那些埋藏于残垣断椽中的繁华往昔和如烟往事以及“青砖小瓦马头墙 回廊挂落花格窗”意境会重现在人们面前。

      古道、古村、古桥是栖霞坑古道的生动写照。古村沿筠溪而建,一长溜的晚清古建筑群与斑驳的青石板古道相映成趣。许是春雨丰沛的缘故,此时筠溪层叠奔泻,掬上一捧,清澈甘凉。

       村里的古建筑还有式榖堂、润庄、显应庙等,其中式榖堂只剩下外墙,板壁上残存着各式科举“捷报”。建于1763年的润庄还保存完好,为重檐硬山顶式民宅,门楼的砖雕石刻相当精美,人物、花篮、狮子、鹿等栩栩如生,是典型的江南名居。润庄又称洽成阊门,修建者王洽成靠贩卖柴爿起家,后成巨富。其孙辈王恩溥是蒋介石的结义兄弟,追随了孙中山麾下的革命党人,1916年被袁世凯政府枪杀于宁波西门外。

      最让人称奇1588125613104653.png的是小小山村竟现存有三座明代古桥!其中在村口的是“长寿桥”,充满野趣,遒劲有力的“长寿桥”三字成为游客的打卡点;村中央的一座是“长安桥”,为木结构廊桥,重修于清代,与两株双人合抱的古樟树静静相伴,鹅卵石铺就的桥面已被行人的脚步磨得光滑锃亮;村尾还有一座“永济桥”,始建于万历年间。这是三座古桥中我最喜欢的一座,以往的多次徒步旅行途经时我必要驻足一番。这座由岩石砌筑而成的拱桥石缝未经浇筑,桥侧枯藤遍布、野趣横生、古朴天成。三座古桥遥相呼应的大阵仗,让人不得不掂量古村的那份厚重历史。

      游毕后在村头的一小店前小憩,与店主人闲聊了起来。她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村庄自春节期间开始封村刚解封两天,过往的行人游客还不多。的确,和前几次途经时熙熙攘攘不同,此时的山村显得是那样的宁静安然。

      喝着好客主人泡的自采的茶,我在想,栖霞坑古村之所吸引我们,不仅仅是它的古朴古韵,更有着古代民族的风俗痕迹和数不清道不尽的故事流散在这古道上,只等着后人前往倾听。

1588125613126009.png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