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我和几个诗友一起到深州市一个文化活动基地去采风。回来的路上,顺便到一个村庄的村史馆去参观!这里陈列着几百件过去的农家用品。诸如:碾子、石磨、辘轳、纺车、织布机、木制大车。最引人瞩目的还是那辆木制大车。几十年后,随着日晒雨淋,虽然这辆木制大车早已被岁月的酸雨侵蚀了人们的记忆和“容颜”。但再次看到它,仍然感到很亲切,很高兴!抚摸着这辆大车,就想起了青年时代我和社员们一起拉大车的日子,虽然拉大车的时间不长,但它仍然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大队一共有十三个生产小队。每个生产队里都有两到三辆木制大车。它的主要任务是用来拉土、拉肥料、拉庄稼、拉粮食等众多用处,是那个时代最好的运输工具。我们生产队里的老队长,88岁的于大群告诉我:生产队里的大车为木制的双轮车,前半部分为两根粗壮结实的车辕。是牛马或人驾车的位置。后半部分为车身,镶有木板的平面叫车底,车底中部两侧各有一个车帮,即为车厢。另外还有车闸、车梯、轴、车轮。据说:这种两个轮子的大车的制作非常讲究,制作大车的材质也非常关键。木料主要是枣木和槐木等坚硬的木料。起初,大车所用的材料全部是木头的。即便是最吃重的大轴,两个轮子亦是如此。这种车因是木制结构,两个轮子也不够圆平,加上当时的土路坑坑洼洼,车子跑得稍微快一点动静很大,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它嘎吱嘎吱的响声,不仅装载少,还很费力气。尽管工作效率很低,但它却给人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后来,随着人们的不断实践,不断研制,大车的两个轮子便由木制的改为橡胶轮胎,这样拉起车来就轻松多了。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的生产队还是人民公社时期的劳动组织单位。当时,生产队里主要靠挣工分分红。成年男子干一天活挣十分,成年妇女一天挣八分,未成年的和上了年纪的家庭主妇干一天活挣六分。我们生产队,干一天活可以拿到一毛钱左右。可见那时的劳动力是多么的廉价呀!因当时“大锅饭”现象仍然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导致内耗现象严重。由于农民所得并不直接与个人付出成正比,出现了所谓的“平均主义的风气”,导致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磨洋工、不出力、效率低是制约农业生产的最大绊脚石。你看!每年除了下大雨、下大雪,还有过年,社员们才能享受到“休假”的福利,除此之外,无论农忙与闲暇,社员们每天都得到地里去干活,无形中造成了出工不出力的后果。记得每年冬天,庄稼地里几乎没有什么活干了,生产队里的牲口就可以休息了,但社员们不能放假。于是,人拉大车就成了庄稼地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记得十六岁那年,我利用寒假期间,天天下地干活,为的是多挣点工分,多分点口粮。因我年轻力壮,所以我干一天活也能挣到八分,这在同龄人当中是不多见的。

        冬天是生产队里农活最宽松的时候,拉土、积肥成了那时的“重头戏。”于是,那段时间,人拉大车就成了生产队里的主要工作。我们队里的三辆大车,分别有27名男女青年组成,每辆大车9人。每天吃过早饭,三辆大车同时出发,那场面也挺壮观的。虽然不是比赛,但大家都在暗中较劲,谁都不甘示弱。你知道吗?拉车时最关键的是那个扛辕人,(扛辕---就是驾驶车辆),扛辕必须是力气大的人,而切还得掌握大车的平衡,随时调整大车的高度。因此,扛辕的角色都是有男同志担任。记得那年冬天,我和其他大哥哥、大姐姐一起用大车拉土。扛辕的那个人叫于大夯,长得五大三粗,身强力壮。我和其他八名男女分别在大车的左右两边。每个人用一条缲子(缲子---绳子)拴在大车的车帮上,九个人拉一大车土似乎不很吃力,一天拉上八车土也没感觉到累。如果遇到上坡路或高地不平的路可就费劲多了,特别是遇到上坡路,大家都铆足劲儿,弯腰弓背、一步三喘地才能拉上去。

        那段时日,天寒地冻,凛冽的寒风刺骨。这不!在拉车的过程中,年轻的大姑娘和新媳妇都会用一条纱巾把整个脑袋蒙上,男人则用毛巾包头,生怕尘土弄脏了头发,冻伤了耳朵。为防止拉车的绳子对衣物的磨损,拉车人的肩上常佩戴着垫肩。没有垫肩的,就用一条毛巾缠绕在绳子上代替垫肩,以防止绳子将衣服损坏。每每从庄稼地里运回满满一大车土行走在路上时,大家有说有笑,好不快活。为了调节气氛,有时我们还边拉车边唱歌。那时最时兴的歌曲就是《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随着欢快的歌声,不时赢得道路两旁人们的阵阵掌声,大家累并快乐着。那时的人们思想好、觉悟高。吃过早饭,当生产队里的钟声一响,每个人就拿着一条绳子,兴高采烈地走出家门,集合后一起来到生产队部,把绳子栓在大车上,装上粪拉着车就朝地里走去。

        也许是我们这辆大车上的人个个年轻力壮,也许是我们拉车的速度较快,几乎每天完成拉土任务后还不到收工的时间。于是,我们就在回来的路上,找一个避风的墙旮旯里,把车放下,大家坐在一起,我就教大家学唱歌曲。你还别说,大家对我这这个“小老师”尊重有加,学起歌来都十分认真。仅半个月时间就学会了《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敖包相会》《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十首歌曲。从此,每当我们拉土和运送其他物资时,我们就一路前行一路放歌。顿时,一切疲劳和烦恼就在歌声中消失了。记得有一次,我患了重感冒,头昏脑涨,浑身无力。母亲知道后,非要到队上给我请假,我说啥也不同意。当听到生产队里上工的钟声后,我拿起绳子就赶往队部和大家一起拉起大车,一直到完成任务。这年,我一共拉了一个月的大车,尽管拉车的绳子磨破了我的双肩,稍微一动就钻心得疼痛,但我依然感到很快乐!因为,我不仅为家里挣得了工分,还得到了锻炼,收获了成长!

        时光荏苒,流水似火。几十年后,那些曾经的往事依然记忆犹新。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浩荡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富裕了千家万户。是改革开放,使我们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在改革开放的助推下,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不断走向美好,我的家乡——无极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过去的木制大车早已被拖拉机、三马子、汽车所替代。新时代的农民们再也不用弯腰弓背,象老黄牛一样费力地拉大车了。

        大车,只能成为人们心目中一个渐行渐远的记忆。

        我想,尽管今天的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现代化的机械层出不穷,但青年时期拉大车的经历依然承载着我们所有温暖的记忆。见证着我们人生最初幸福美好的青春回忆!我心目中的大车!永远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是我们不曾忘却的记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