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河下,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故居相邻,离盱眙虽不远,却从未去过。初秋时节,几位文友一个念头,一拍即合……

  有朋友真好!人未到,行程,午餐一切安排妥帖。

  行程紧凑,人不歇脚,“漕运博物馆”,“淮安府署”,就这两处便耗去了咱半个时日。中午,朋友安排的地道的“淮扬菜”午宴为大家伙补充了元气,随即脚步轻盈地步入“驸马巷”。

  “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都去了,只是脚步匆匆,意犹未尽……

  不说了,只说说“古镇河下”吧。

  车绕个弯,便上了一条河边便道,原来这就到了。朋友说,“你们先从这下车,沿着这头向前,我将你们的车停到街道那头后,来接应你们。”

  下了车,脚下便是古镇。还真是,河沿悬在上面,镇子在脚下右手边的凹处,“古镇河下”四个古韵拙朴的字刻在街口房屋的墙上,我终于明白古镇因何叫“河下”了。

  踏着台阶向下,一个斜坡,融进去的便是各自整个的身心,这样才觉得畅快!

  主街道如线,见着的如珠,那我们的这趟行程便是一串链,价值几何?您自己掂量着吧!


  一.“山石老人”宅邸

  这些是取自于一位91岁高龄老人的那个大约三十平方住宅内的景观,图中您所见到的一切都很“袖珍”,整个宅院除去放着一张床及简单衣柜的卧室和一个很小的洗漱间外 ,其它到处都满满地摆放着这些精巧别致的老人集攒一生的宝贝。

  不巧,我们去的时候已近晚饭时分,老爷子去河边买大饼去了…… 老太太介绍说,老先生从年轻时就对石头情有独钟,见着喜欢的,或买,或捡……回到家来凭自已的喜好,再将其做成赋予自己个性的微缩景观。数十年不辍,情趣盎然……

  虽没见着老人,但是从墙上挂着的照片便可以想象老人家的风采…… 据说,河下古镇这般有情趣的高寿老人还有很多。

  如今还住在这里的多为老年人,年轻人当然更喜欢那些现代都市气息浓郁的居住环境……


  二.吴鞠通故居

  吴鞠通,曾经是《四库全书》的抄写员,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中医药大家……生于乾隆,卒于道光,河下古镇人氏,在世79年。

  故居保存完好,漫步其中,观其景,添思绪……古人精神及业绩令人赞叹!


  三.秦举人宅

  古镇的主街道上,我走在最前面。一不小心,待回过头时,后面的人全然不见了踪影,不知道是谁走丢了谁?我急急折回,原来大家伙就在后面不远处右手边折进去的一个门庭前立着,在听当地朋友说着什么。 看来这该是个值得去看看的处所,要不她怎会费这般”周折”呢?眼瞅着天就要黑了。

  走进宅院,一位中年男子在捣鼓自来水管,一位妇人在收拾院子里的杂物。见有人来,并不拒绝,笑咪咪的,忙自己的,也不多言语,任由来人东张西望。 和男子简单的交流得知,此人并非秦举人后代,这房屋是他前人于大几十年前买下的……

  翰卿几时归故宅,举目不见后人亲……

  唉,物是人非啰,秦举人宅!


  四.陈秉鐶艺术馆

  离开秦举人宅,回到主街道继续前行。不久,左手边忽现一并排挂着两块扁额的门楣,其中一块由己故徐悲鸿大师的夫人廖静文题写…….厅堂内还有一块拜连战先生所赐,看来房屋的主人当和绘画、台湾有着牵连。

  走进古朴典雅的厅堂,见四壁挂满陈女士的画作。靠门边的两个展示柜里陈列着她的画册等,作品丰厚。厅的中间放着一个书画操作台,如今看来该是用来供来宾绘画、题字之用?反正不再是为屋的主人准备的了,也许是布置展厅的人想当然地觉得当年陈女士就是这般陈设?

  走马观花,听与看都不太用心,思绪里只存着“陈秉鐶——才女”这样的念头,好在家有“度娘”,回去后慢慢请教好了,这会儿,只需守着一份快乐的心情就好。


  五.文楼

  文楼?红灯笼挡住了半边……

  踱进去,兜一圈,探视一番,如今似乎真的改造成了一个“宜酒宜诗宜茶”的休闲会所了……几位正围在天井内一石桌旁悠闲地掼着淮安人的蛋,厨房内的师傅在轻巧地掌勺烹饪……我相信在这样环境中活动的人也该是耐得住性子的雅士,不然多半不会选上这么个僻静的地方,不吵不嚷,一坐多时的吧。至于古时这里是否就是这么样个“文友文心文趣”的院落,可没考究哎。

  文楼内的建筑也很紧凑,但是感觉起来稍有规模。走得太急,无法细细揣摩,可天井内柱子上这么一个只有上联,无下联的楹联对子,来过的人谁也不该,不会错过的,否则便有”去北京而不登八达岭”的缺憾哦!

  “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百十年来,引得多少文化人费尽心思,可这条对子终若难嫁的闺秀,至今独守空楼。

  其实,细细一想,这样的缺憾焉能不是一种美!我相信可匹配的对子一定有,若补上去,兴许那才真的成为缺憾了呢。就让“她”独自待着,永远是个念想……


  六.酱园子

  走在古镇街道上,酱园子也颇夺游人眼球,”王兴懋酱园”便是其中的一个亮点,走近前,酱香扑鼻,沿墙摆放的腌制小菜令人亲切、垂涎……柜台前一位挂净的小大姐热情相邀,“进来看看吧,制作过程都可以参观的……”怎奈,天时不早,只留给小姑娘一个微笑。

  “乾鱼巷口”是个有神话故事的地方,当地随行的李女士简要的交待,令人遐想……

  古镇的石板路更具特色。您啊,若有机会,去走一走,弯弯曲曲的,颇俱情趣,再寻一寻那些闻所未闻的掌故,很惬意

  的呢!

  李梅芳女士(松间月),土生土长的古镇人,曾撰文《108条石板路谁铺就?》、《山石老人》等文章,这位将河下古镇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装在心里的女人,令人刮目!对家乡倾注这般情感的人岂不是这古镇上又一道靓丽而时尚的风景?


  七.小桥流水街尽处

  日落时分,我们来到古镇的另一端,竟然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先前从古镇的那头起,似乎越走离现代越远……这会儿,这里的景致让我们忽然间又记起了自己原来是一群访古的人。

  这里小桥流水,古建筑完好,在夕辉的映衬下,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安静祥和,如同见到了刚刚错过的那位酷爱石头的高龄老人,令人欣喜!

  这里“举目皆是景”,站在小桥上,四下环顾,果真如当地朋友推崇的那样,不住掀下的快门便是对内心感觉最好的注解。行色匆匆,意犹未尽。

  河下古镇,我还会再来的,等着我!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