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走进区图书馆领取“读书之家”荣誉证书的时候,一种阳光般的感觉轻轻地流淌在心底,继而弥漫开来,温暖如春。处在舒适怡人的图书馆中,犹如驻足在玫瑰色的花园里,沐浴着芬芳美丽,有一种清尘出世的感觉。走出图书馆,仰望之时,感受着她的宁静清新;回眸之间,怀想着与书相伴的日子。那些点点滴滴的往事,仿佛就在眼前,还能清晰地触摸到事情的脉络。

       我十七、八岁的时候读中专。当时学校每月发15元伙食费,尽管书价不高,可是也没有闲钱买书。语文课学到一篇文章《黄生借书说》,那句 “书非借不能读也”点醒了梦中人,是呀,借书才可看!我兴冲冲地花10元钱办了图书借阅证,到图书馆借书看。第一次看到图书馆一排排、一架架的书,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形成大片书林的时候,我看呆了。如同刘姥姥进入大观园,只有展眼、咂嘴、发愣的份了。再翻翻盒子里一摞摞书卡,眼花缭乱,看看这书名,很好;看看那本书的简介,也很好。馆里规定一次只能借一本,那么多好书,借什么呢?高尔基曾说,我扑在书籍上,犹如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我正是这种感觉,当一个对书籍饱含热爱的学生,一下子置身于广袤的书的世界里的时候,那会是一种怎样的灵魂触动呢?呆想了一会儿,忍痛割爱,就借《居里夫人传》吧,青春年少怀揣着大大的理想,仰望这位伟大的女性。书拿来了,看一看,养眼;闻一闻,沁脾;摸一摸,暖心;翻一翻,提神。回学校后,很认真地看了起来。  
        从那以后,周末时间,我经常往返于图书馆与学校3里多长的路上,抱着借回的书,感觉那条泥土小路也有了清芬。我利用课余时间一本一本地读着当时很经典的书: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苏叔阳的《故土》;背诵汪国真的诗。还弄个小本子,把路遥在《人生》中引用的一段话抄下来:“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我觉得年轻有很多路可走,与书相伴,会是一路芬芳的。我的青春因为染上了书香,成为有朝霞般的瑰丽、春天般生机的一段时光,这段记忆的场景就是生命中的风景。
        后来参加工作挣钱了,自己买的书越来越多,渐渐地不去图书馆了。但是这座精神的花园依然根植于心,常常做梦翻阅着图书卡片,找寻自己心仪的书。家里有了书柜,当我倚靠在书林文海中,一种直通身心的文化沐浴,诗意盎然。捧起一本书,感觉文字如舞动的小精灵一般出现在面前,仿佛手上身上落满了一层层幽香的花瓣,清新怡人,美不胜收。这种无以言表的美妙化成珍珠,闪烁心田。
       我从图书馆开始,成为一个爱书的人,在多年的工作中,始终与书不离不弃。读书是接收、吸纳的过程,犹如春蚕咀嚼大量的桑叶;写文是倾诉、表达的过程,好比蚕儿吐出的丝丝白丝。读书之后,有了自己的思考,加上生活的感悟,写出一篇篇文章。我在市级以上多种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书籍给我文学之梦插上了翅膀,让我看到更浩瀚的天空。“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意思是:人生在世,若能有书可读,又能有空闲的时间读书,同时又不缺钱买书;虽然读了许多书,却自我修养得丝毫不被文字、学问所拘限,就可说是善于读书的人了。能享世间清闲之福的,恐怕没有超过这个了。)
       芸芸众生,我们不能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通过阅读增加生命的宽度、拓展生命的厚度,这样可以接近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诗中写道:“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没有诗人这般对精神家园的渴望,但是,做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与书相伴一生,保持阅读最美的姿势,也是精神的跨越!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