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的阳光一日比一日温暖,暖阳透过窗棂斜斜笼罩在床铺上,温柔地拥抱我,我半卧拥衾,以膝为案,想以极快的速度用笔尽力捕捉脑海中瞬间显现的灵光,正忙得不亦乐乎,忽听客厅里,娘一声惊呼“哎呀!糊啦!”这一声惊呼一下子把我拽回现实,跳下床,趿拉着鞋奔向厨房,天!烟雾缭绕弥漫了整个厨房!锅底可怜巴巴的黑乎乎的黄豆,像极了闯了祸的受尽委屈的娃娃。


  黄豆像娃娃,这个想象是从小时候娘给讲的故事开始的。娘把我们姊妹三个拢在怀里,一边轻轻地摇晃,一边轻声细语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小红帽狼外婆、凿壁偷光、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等等等,那些流淌的故事溢满了整个童年,温馨了以后的几十年。印象最深的故事里就有一个讲黄豆娃娃:从前有一对老两口,没孩子,一天到晚就他们俩,时间长了,老两口觉得日子很单调,没意思,看到别人家都有孩子欢笑着跑来跑去玩耍,他们更觉得孤单寂寞,特别想也有孩子在跟前陪着说说话,于是晚上在煤油灯下边捡黄豆边叹了口气,说:“唉,咱们要是有个孩子该多好啊!”“谁说不是啊,就跟这些黄豆一样圆嘟嘟、胖乎乎的,多可爱啊。”这话被一个好心的小仙女听到了,她就使了个法术。那些黄豆哗啦一下跳到地上,变成了一个个圆嘟嘟、胖乎乎的可爱的娃娃,他们笑着叫着扑进老两口怀里喊爹娘,老两口高兴得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这些娃娃有的给老爷爷点烟,有的给老奶奶捶背,有的拽拽老爷爷的胡子,有的藏起老奶奶的老花镜,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可热闹了。可是,时间长了,老两口被闹累了烦了,就说:“太麻烦了,想清静会儿都不能!”这些娃娃就跳到地上,咕噜一下变成了黄豆。


  这个故事一直留在我心里,每次看到黄豆掉在地上,我都不由自主会想看看黄豆到底会不会变成娃娃,会不由自主想起偎依在娘怀里听故事的童年。


  小时候家里有两亩地,犁地、施肥、浇地,娘总会精耕细作,一棵杂草都没有,还开过一小块儿荒地,种上黄豆绿豆等。秋天到了,丰收的季节,一串串豆荚像一串串风铃,一阵风吹过,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是那么悦耳动听。娘用镰刀弯腰在前面收割,我和姐姐弟弟跟在后面,仔细地捡起一粒粒掉在地上的黄豆。在干净平整的空地上捶豆荚是我们都喜欢干的活儿,拿一根木棒槌一下一下敲打豆荚,一粒粒饱满的豆子像一颗颗黄色的珍珠,又如一个个顽皮的孩子,活蹦乱跳地满地乱滚,有的钻进衣服里,有的跳到头发上,可爱极了,总会引起我们一阵阵笑声,那笑声好像就在耳边,随时都能听到。细心拣出一粒粒小土粒儿、小石子儿,也是我们乐意做的事儿,我们会比赛,每个人捧个装满黄豆的大碗,看谁拣得又干净又快,娘会特意炒一锅黄豆做奖励,丢一颗在嘴里,满口喷香。


  童年的日子充满欢声笑语,那时的清贫好像和孩子们无关,大人总会想尽办法让日子过得殷实富足。娘用清水浸泡黄豆,一天多就露出嫩嫩的芽儿,隔天换水,不几日就会长出长长的白白的豆芽,这可是最环保最新鲜最美味的蔬菜。到了腊月,家家户户还会做豆腐,那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洁白软嫩的豆腐被分割成齐齐整整的方块儿,这个亲戚一块儿,那个邻居一块儿,豆香萦绕着亲情,浓浓郁郁的。


  记忆里,黄豆是有温度有感情的,它温暖了我难忘的童年时光,温暖着烟火人生。


  听故事的孩子一天天大了,成了讲故事的大人,讲故事的大人一天天老了,成了需要人照顾呵护的孩子。累是累了点,但是能日夜守着爹娘,心里的幸福感还是满满的。


  一大早,睡眼惺忪地起床洗漱熬粥炒菜蒸蛋羹,同时打一份新鲜的孝心牌豆浆。几粒颗粒饱满的黄豆从指缝间跌落到地上,蹦蹦跳跳地四下散开,我不由自主地笑了,因为又想起了娘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