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6416745715188.jpg


       还在1969年,那年的初冬格外萧瑟,一位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半身不遂的老人被抬下从北京而来的火车,坐轮椅来到罗山农场接受改造。大别山的乡亲们知道了这个消息,纷纷前来看望。那些当年的老游击队员、老农会会长、老妇救会会长,一起缠绕着老人放声大哭。他们说:“这是怎么了,把人折腾成这个样子。他们不要你,跟俺们走,俺们要!”

一年前,在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表决开除刘少奇党籍时,她是唯一没有举手的中央委员。事后康生责问:“你为什么不举手?”她掷地有声回答:“这是我的权利!”

老人叫陈少敏,是抗战中叱咤鄂豫边区的新四军女将领,曾被毛主席赞为“白区的红心女战士,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

 面对老区的父老乡亲的那一刻,这位坚强了一辈子的女英雄也泪水盈盈。在过去艰难的岁月里,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她曾经战斗过7年。这里,鄂豫边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都留下过她深深地足迹。她忘不了老区的人民含辛茹苦、支援前线,也忘不了他们和自己生死相依,血融与共。

乡亲们当然知道,正是这位操山东口音的年轻女子,手使双枪,百发百中,令鬼子和伪军闻风丧胆;正是她带领一群男子汉,于大别山中立马横刀,出生入死,一双男人一样的脚健步如飞,风风火火。“陈大脚,大脚走天下!”当年,鄂东豫南一带,提起陈大脚,几乎无人不知。

了解陈少敏身世的乡亲们知道,陈政委的老家离这里挺远,在山东寿光的一个叫范于的小村。因家境贫寒,13岁时便去了青岛当童工。而后她入了秘密工会,加入了党组织。陈少敏经历过两次婚姻。山东省委书记任国祯是他的第一个丈夫,被叛徒出卖牺牲,而就在这个当口,亲生女儿又因病夭折,使陈政委雪上加霜,不得不忍受丧夫失女双重悲痛,继续坚持斗争。第二次是与湘鄂赣省委书记涂正坤结婚,丈夫原来的妻子却从战场上死人堆里活着回来。陈少敏主动提出离婚,让丈夫回到原配妻子身边。之后,她一直未再婚,将自己全部心身献给了党的壮丽事业。

陈少敏与大别山这片红色土地有着极深极深的情感。中央红军长征后,陈少敏奉命组建红军师,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策应红25军从鄂豫皖苏区实施战略转移。1939年6月,担任豫鄂边区党委组织部长的她率部从四望山南下,进入鄂豫边区,在京山县的养马畈村,陈少敏主持召开了在鄂豫抗日游击战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养马会议,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的6条指示,讨论鄂南、鄂中党的抗日力量统一问题,成立新四军鄂豫独立游击支队,李先念任司令员,陈少敏任政委。积极开展游击战争。1586417252134254.png

(抗战中的陈少敏)

冬天里,中共鄂豫边区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豫南、鄂中、鄂东党的工作和抗日武装,将武装力量整编为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陈少敏代理书记,李先念任司令员,朱治理任政委。在日寇和敌伪的层层夹击中,经过半年多的筚路蓝缕、浴血奋战,这支游击支队发展到近万人的武装力量。皖南事变后,鄂豫挺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5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委。陈少敏任副政治委员。她继续担任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在边区继续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使鄂豫边区发展成为雄踞大江南北、横跨五省交界的大块抗日根据地。

一支队的老兵们怎能忘记,那年冬天陈少敏带领他们伏击鬼子的巡逻车,夜里隐蔽接敌,冲出树林,用手榴弹炸毁车头,一阵猛打,歼灭日军近百人,缴获枪支食品一批。装死侥幸活下来的日军指挥官三本次郎,“文革”前随团访华,提出见见当年威镇鄂豫边区的女将军“陈大脚”。当他见到陈少敏时,吃惊地说:“原来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国老太太,真了不起,了不起。敬佩!敬佩!”

还有那个伪军李又唐部,仗着人多枪多独霸一方,残害百姓。陈少敏率两个团趁大雾从京山直扑伪军巢穴,激战两天一夜,7个大队伪军全部被歼,而新四军无一伤亡。

乡亲们怎能忘记,鄂豫边区曾专门生产“女将军”牌香烟,烟盒上印着一位跃马举枪的女将。中原百姓们都说,那就是俺们爱戴的大脚女将陈大姐!

在那些风雨多难的日子里,陈少敏走乡下村,入户进家,和老乡拉呱,帮乡亲劳动,积极恢复发展党组织,壮大党员队伍,扩大武装力量。1940年底,边区已建立起10多个县委,5师主力发展到 15000人,地方武装和民兵发展到 4万余人。抗日战争胜利时,边区党员人数达 10多万,党的组织迅速成为中原地区斗争的中流砥柱。

大家记得,为提高干部能力,陈少敏选校址,盖房屋,创建了鄂豫边区党校和洪山公学,陈少敏自编油印讲义,亲自教课。历时 6年里,培养了大批适合战时需要的骨干。青年人敬佩陈少敏的人格魅力,她指挥战斗和爱兵的故事,感动、启发着学员,激励着他们不断成长。

对于一些不良作风,陈少敏深恶痛绝。她说:“大家起模范作用的心要强,为自己的要少,为人的多,先公家,后个人”。她提倡树立好的家风:“少听枕边语,不使老婆拉尾巴,把你家里老的小的,都说服积极了,成为一个革命家庭,是很幸福的”。

那一段时间,鄂豫边区大生产运动轰轰烈烈,陈少敏赤脚下田,帮助抗属和缺少劳力的农户犁田耙地、薅锄收种。“陈大姐,种白菜,又肥又大人人爱”的歌谣一时传遍中原广大乡村。

在鄂豫边区,有很多妇女干部在领导岗位工作,这与陈少敏的精心培养分不开。她要求女干部要独立工作,大胆泼辣,吃苦耐劳。“肩膀不练不硬,磨掉几层皮就行了。”“实际工作就是培养干部的好学校。”她的话成了边区妇女干部的座右铭。

那一年春天,美国作家史沫特莱辗转来到湖北京山县八字门,那里是鄂豫边区党委和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司令部所在地。或许两人的身世有所相同,她们似乎觉得相见恨晚。陈少敏介绍了新四军游击战争和边区妇女运动的有关情况。史沫特莱兴趣盎然地请陈大姐教她唱偶然听到的一支歌,那是陈少敏在延安时学会的一首陕北小调。她让翻译把歌词译成英文,并把曲调记了下来。

这天,适逢三八妇女节,鄂豫边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陈少敏邀请史沫特莱参加。史沫特莱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游击队妇女工作的领导者是一位被人们尊称为‘陈大姐’的人,她告诉我,要召开来自敌后11个地区的妇女会议,希望我去谈谈国际妇女运动和中国妇女在抗战中的成就。”

几十天的交往,陈大姐的热情、勇敢、坚毅,给史沫特莱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们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离开边区那天,陈少敏亲自送史沫特莱。几个月后,史沫特莱为新四军寄去了急需的医疗物资,还动员了一批教会医生前往边区工作。

如今,湖北黄陂的姚家山仍然留存着当年陈少敏他们留下的身影,这里曾作为新四军5师和鄂豫边区党委机关驻地。陈少敏在这里成立黄陂县抗日民主政府,开办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分校。设立鄂豫工农银行、边区印刷厂、被服厂。 古木林林,巷道深深,诉说着70多年前那一幕幕动人的往事。那个大树后的老屋,是陈少敏住过的地方,油灯纺车,记下了艰难岁月里陈少敏和战友们不屈的斗争精神。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将中原我军包围在鄂东宣化店地区,陈少敏和李先念、王震等同志一道,根据中央的指示,分3路突围。经研究决定,陈少敏将随军行动的2100多名地方干部,“沿途化装疏散”,以减轻作战部队的压力。在万分危急的关头保存了大批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地方干部。1586417032151945.png

在突围千里的征途中,陈少敏虽然患病,却拄着一根树棍随队行军,率部冲出包围圈,使蒋介石的计划成为泡影。

(邓颖超与陈少敏在天安门城楼)

由于战功卓著,陈少敏在党内外和群众中树立了崇高威望。在党的第7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少敏被选举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七大共选举中央委员44人、候补中央委员33人,其中女委员仅有3人,陈少敏是其中之一,另两位分别是蔡畅和邓颖超。

在荆楚大地敌后抗战的艰苦岁月里,陈少敏显示出卓越的领导才能,成为敌人惧怕、人民爱戴的巾帼英雄,被誉为“我党长期主持一个地区全面工作和直接领导武装斗争的少有的女领导干部”。

 鲁迅有言:“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陈少敏,一个未曾缠过脚、充满个性的普通山东妇女,因了理想的追求,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便牺牲自己也要点亮别人,便在真理和事实面前绝不畏缩,宁肯掉头。而今,在疫情肆虐之下,那闪烁着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精神与情操的光亮,那昭示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魂灵,不正在华夏天空、荆楚大地铺陈与蔓延吗?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