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我和老伴从上海回到江都家中。本想过完春节即返沪陪护两个活泼可爱的外孙女,谁料想,新冠病毒来势凶猛,闹得国人不得安宁。党中央果断决策,实行交通管控,小区封闭,百姓宅家,一场防控疫情的阻击战在全国打响。这一“宅”,我们在家便过了两个多月,好似外孙女给我们放了一个特别的长假。
非常时期,百姓宅家,不给国家添乱,实质上就是为疫情防控做贡献。两个多月,我们是怎么度过的呢?在调整心态、锻炼身体、充分睡眠的前提下,我们根据兴趣爱好安排生活,每一天都过得比较充实。
我喜欢拉二胡,乐曲拉不了几首,二胡却拥有三把。我爱听扬剧曲调,决心学拉几段。文友褚兄是扬剧协会领导,几年前我拜他为师,准备认真跟他学习。可没多久,我和老伴就到了上海帮女儿带孩子,“学业”因此中断。无奈,我只好将二胡和曲谱带到了上海,准备跟着放音机自学。可带孩子,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一年难得拉上几次。这次回来,也不知要宅家这么久。早知道,就把扬剧曲谱带回来了。疫情期间,师傅那儿也去不了。兴趣驱使我从手机和电脑上下载了喜欢的扬剧伴奏曲,隔三岔五地跟着播放器练习起来。现在,我已能跟着不见面的老师拉上三四个曲牌了,自娱自乐,养了心也健了体。
为了两个外孙女的发育成长,我们在上海几乎不看电视。回来后,电视每天看。看着战“疫”新闻,我们为新冠肺炎感染者而揪心,为英勇的白衣战士而动容,为疫情形势日趋缓和而高兴。当然,更多的是在过戏瘾。我和老伴都是戏迷,喜欢京剧和扬剧等地方戏。央视戏曲频道《角儿来了》、《空中剧院》等栏目精彩不断,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和京胡演奏会,不知看了多少场。特别是看了《京胡演奏培养班结业演出》和《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汇报演出》,让我们看到了国粹的希望和未来,由衷地感到高兴。许多戏曲艺术家宅在家中,心系疫情,纷纷录制戏歌视频,为武汉加油,为中国鼓劲!扬剧“王子”李政成夫妇演唱的《开在纸上的花朵》、淮剧名家陈澄夫妇演唱的《牵挂你那么多天》和锡剧名家周东亮等演唱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共看祖国好风光》等,我们看了一遍又一遍,优美的歌词,动听的曲调,深情的表演,配以白衣战士舍生忘死抢救病患的动人画面,既饱了我们的眼耳之福,又震撼了心灵,让我们更加懂得珍爱生命,彼此相依,向往美好。
书法,也是我的爱好。过去有点基础,但缺乏功底。练习书法,需要安静的环境和平淡的心境。这段时间宅家,二人世界,正合时宜。我隔一两天便拿出笔墨纸砚,照着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字帖《兰亭序》,认真临摹。用毛笔写名家的字,一笔一划,要形似神似,非一朝一夕之事。有时,一个字,我要写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半天下来,虽然只写了十几个似象非象的字,但心里还是感到比较惬意的,身体也觉得比较轻松。这可能就是所谓练习书法能够修身养性的道理。
撰写散文、小小说,是我的特别爱好,一直在坚持。但不苛求数量,只为动手动脑,预防老年痴呆,延年益寿。遇到好的素材,我不会轻易放过,怎么也得把它写出来,然后反复修改,经老伴这个第一读者认可后向外发稿。每次稿件发表后,我心里总有一种美滋滋的感觉,饭香觉也甜。宅家这段时间,我撰写散文五篇,已被扬州晚报和银河悦读中文网等媒体录用三篇。
春暖花香,莺飞草长;病毒退去,英雄返乡。目前,疫情防控形势逐渐明朗,我们也将结束长假,返沪“上岗”。我们宅家的生活丰富多彩,身体无恙,惟愿不再有今年这个背景下的长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