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月初一开始,“战疫”宅家,除了几次买药、买菜、买奶、前几天吊唁大伯、昨天看望母亲外,整天就宅在家里。加上自己免疫力较差,为了安全,公园散心游玩,野外踏青,赏花看草挖野菜,这些往年的乐趣都不敢奢望。3月22日中午,接到青梅邀约去龙祠的电话,虽然有顾虑但架不住诱惑便欣然答应了。

  随后,青梅告诉我,一起搭林下焦客的车,分别联系上车地点和时间。定好后,我脑子里搜寻着有关龙祠的记忆,也只有几年前和同学朋友三家一起吃鲟鱼的印象。另外就是知道龙祠的水养活着临汾一市几十万人,但这里的水有多少,还真不清楚。另外龙祠还有什么景观,就更是一片空白了。这也便激起了我想踏进龙祠,一睹究竟的心理。

  下午三点,戴上口罩,我们直奔锣鼓桥向南,“黄河魂”九个人集齐,向西南30里外的龙祠奔去。

  村还没进,路边绿油油的麦田边,其华灼灼的一片桃花便吸引我们一行九人下车,有的仔细观赏,有的树前树后拍照留影,有的交流着桃花的色彩和品种。大家这段时间封闭的沉闷和压抑,好像一下子被盛开的桃花吹散了,驱走了,而随桃花而来的是久违的兴奋和格外的勃勃兴致。土地的气息,茁壮的麦苗,放飞的自由,春天大自然百花盛开的蓬勃,把每一个人唤回到正常的节奏中,唤回到幸福的生活中。我动心于那一树从未见过的白色桃花,惊奇于桃花有白色,更惊奇于她在一片红霞般桃花的映衬下,乳白晶莹,纯洁神圣,卓然独立,心几乎被她纯化了。

1585366126936586.jpg

  “走吧,去天龙寺。”随着阿牛一声吆喝,我恋恋不舍的和大家一起步入村里“有福方登三宝地,无缘难入大果门”的天龙寺。由于疫情还没解禁,天龙寺还在封闭中,我们只在院中瞭了大概,就悻悻然出来。

  天龙寺出来,我们一行来到龙祠泉眼处,只见玻璃围墙内,环绕土石岗几丈宽的河里,缓缓流动着浅浅的泉水,“就这点水吗,供应全市人饮用?”我即刻忧从中来。“这只是南边的泉,咱们再看看北边的”阿牛建议,便领着大家进入北泉院里。管理员说“干了,已经几年了。”南边的一侧水量也只有2.7个流量。大家失望的出来,议论着水源干涸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乱开乱挖。我眼前浮现出30年以前,临汾西北沿途各村,村村有河,一年四季,河中流水,到处一派水秀的景象。现在沿途的河大部分干了,甚至有的河已经变成垃圾场了,每每路过,惋惜痛心。

  泉水向南修了一道跃进渠,水流到襄汾用于灌溉,东侧的水流入临汾市内供市民饮用。龙祠的水终年保持4摄氏度,水质清澈,养育着临汾人民。

  据记载隋朝以前我们这里称“平阳”,这里的泉称“平水”,水流到金殿一带,形成一个大的水面称“平湖”,平水之阳建立了一城曰“平阳”。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杨坚因“平阳”音通“平杨”便恶其名,因城建在汾水之畔,所以更名为“临汾”。

1585366166123101.jpg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沿绿柳垂帘的一丈宽的河流步行,水流比泉眼处大了许多,田野里纵横交错,处处有水渠,渠渠有流水,流水处处清澈见底。田野里有村民正在灌溉树苗,蔬菜,果园。

  清澈的泉水,几千年源源不断,萦绕村落,村民依傍河水洗洗涮涮,谈笑风生;流向田间,村民灌溉农作物,蔬菜、果园,天然纯净。龙祠的百姓拥有这一方圣地,享受天赐甘霖,使这里在黄土高坡多少地方水贵如油的时候,还能有这么丰富的水资源,真是人间天上,一派祥和景象令人羡慕。眼前的一幕幕情景,也使我仿佛回到了30年前处处流水的家乡,格外亲切。


  沿河漫步,我们在林下焦客的介绍中,辨识着路边的一些花草。虽然在农村长大,但一些花草的名字还是叫不上来。除了熟悉的蒲公英,芥菜,扫帚苗,苍耳草,车前草,牛筋草之外,还认识了紫色地丁,医治疝气的婆婆纳,夏至草,播娘蒿等。看见路边洗衣的村民,沿河嫩绿的垂柳,夏日清荷便折下一支,做小时候玩过的“么儿”,只见她拧松了枝条,抽出了枝干,青梅借指甲剪将柳皮剪出了寸段,将口端外皮抠除,试吹不响,就捏扁端口,不多时,便人人嘴里含一个,一路走,一边你牛一声我鸟一声的吹了起来。

  沿着一股清澈的水流向田野里走去,渠水边,成片的油菜花,黄色正浓,盛开热烈,与不远处的一片桃林,高低错落,黄红相映,分外灿烂。一行人见此景,又兴奋欢跳起来,有人拿出手机,播放音乐,录视频,大家便像演员一样,各种姿态、表情,尽情发挥起来。一时间一群顽童,歌声、笑声、喧闹声,使宁静的田野热闹了许多。

1585366197764158.jpg

  沿着田间水渠向村中走去,一田一田生长旺盛的绿油油的韭菜,蒜苗,似乎在向我们炫耀着它们的意气风发。柔风过处,虽有农家肥的味道,但浓浓的韭菜蒜苗香味,还是令大家馋涎欲滴,有人甚至一会儿蹲下,一会儿驻足,几位女友叫喊着要买这天然泉水灌溉的有机菜。幸好有两位菜农来到田间,听说要买菜,立刻开始割韭菜、拔蒜苗,大家也一起参与了进来。阿牛说来时带着茶具,若能在水渠边,菜园地,喝个茶,谈个天,该有多么惬意,只是非常时期不敢摆了。

  半个小时左右,我们便一人带着一把蒜苗,一袋甚至两三袋韭菜,满载而归。

  饭还没吃,大家的照片就飞传到群里,青梅兴致勃勃的写了一首打油诗:日落西山彩霞飞,帅哥靓妹把家归 。笑声清脆溪边留 ,韭菜蒜苗携家回。紧接着上善若水也传来了一首:阳春三月龙祠游,桃红柳绿微风柔。清泉碧水流不尽,润泽田园果蔬收。随后阿牛将一篇游记《龙祠踏青》也传了上来,记了游览情况,穿插了历史传说,回忆了父亲在龙祠医治传染病的事情。

  大家又谈论起下次出游的事和下一步直播的设想。

  龙祠花草喜迎春,流水清泉日日新。韭菜蒜苗香溢远,疫情过后更精神。龙祠游览,让大家放飞了近两个月的压抑和焦虑,重新回归了正常生活,也让大家亲近了大自然,加强了交流,增长了许多知识,加深了友谊。

  期望下次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