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春意盎然。

  午饭后,因二舅、小舅等要前往淮南看望大姨一家,于是我们便作暂别。

  小憩之后,我忽然起意与爱人常平一起到遇春园游览。平时,因忙于工作和琐事,每次回常坟我们总是匆匆忙忙,也顾不上抽点时间,到遇春园走一走、看一看。

  遇春园,位于常坟镇东部淮河大堤边,是一座以明代开国元勋常遇春和常氏三王墓为背景的大型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也是怀远县西南部以大明文化为主题的最大的主题公园。

  转过街口,我们沿街向东直行约百余米,就来到了位于淮河大堤入口处的遇春广场。广场面积约三百平方米,被街道自然分隔成南北两个小型广场。

  南侧广场中央,摆放着一块乳白底色的巨石。巨石的内侧面上刻着“常坟人民欢迎您”七个大字;外侧面刻的是“全国重点镇”字样。

  北侧广场中央,安放的是一座明代开国元勋常遇春骑骏马征战的汉白玉雕像。雕像的上部,主帅常遇春头戴金盔,身披铠甲,虎目圆睁,凝视敌方;左手带疆,右手执剑,身披战袍,迎风皱褶;座下跨骏,奋蹄跃起,引颈长啸。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元末红巾军起义的战场上,但见主帅常遇春气贯长虹,指挥若定,正统领千军万马与敌人激战的恢宏场景。雕像底座用黑色大理石砌成,高一米左右。底座南侧居中标注的是“明﹒开平王 常遇春1330-1369”字样。底座北侧刻有常遇春事迹简介。楷体镌刻,金色描注,端庄清晰,阅读简便。雕像北侧还建有一道木质透空长廊,东西长约二十米,本色制成,朴实无华,为雕像的背景环境增添了几分幽静。

  由广场北转,慢步行走在淮河大堤上,满眼皆是景色。

  举目向东,堤下成片的油菜花儿盛开,香气袭来,沁入肺腑,神情怡然;红叶杨,杆粗挺拔,新叶妖嫩,淋浴春风;大河湾里春意盛浓,麦苗拔节,一碧万顷;天空湛蓝,艳阳普照,淮河岸绿,远山隐约。回目前方,淮河大堤如一条巨龙,自南向北,摇摆绵延;两侧的景致,承东接西,相互印衬,美不胜收。面西而望,似乎可以俯瞰小镇,楼宇接踵,造型各异,鳞次栉比;西侧堤下的小楼周边,桃花、梨花、紫荆花等结伴妖娆,争相怒放;池塘岸边,柳绿条垂,油菜吐艳,塘水清澈,波光潋滟。

  沿淮河大堤西侧新建的带状公园,南北长约2公里,又以常遇春纪念馆和常氏三王暮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布局。

  进入园内,香樟、女贞、玉兰等树种还打着支撑,娇嫩枝叶,才吐新绿;桃花、樱花、海棠花等迎春吐艳,竞相绽放,娇艳欲滴;桂花、石楠、红叶李等枝繁叶茂,高低层次,沉稳端庄。

  穿过纪念墙中间的圆形拱门,就进入了遇春园的核心区域。

1585211623980823.jpg

  入内园,视野更为开阔,景色也更加丰富。园内馆舍居中,湖水廊亭,曲径通幽,植绿吐翠。整个内园景观又被常遇春纪念馆西侧的一条主道分隔成东西两个部分。

  西侧园区以遇春湖景为主导。遇春湖面积五亩左右,由大小两块水域连通组成。木制回廊步道纵贯遇春湖南北,思进亭、承泽亭,分别建于回廊步道的两端。时值清明,游人如织,赏花观景,休憩于亭,分享美景,陶冶性情,平静思绪,好不惬意。思进亭内及回廊之上,帅哥靓女,于亭内或回廊上观景、说笑、拍照;长者徐步,孩童嬉戏;怡然自乐,欣喜无限。信步于回廊步道,艳阳高照,影印于水;清风徐来,神情自若;心无重压,尽释烦恼。小小湖面,水幽清冽,春风吹拂,轻波微漾;岸边景物,倒映湖面;实景虚景,让人流连。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东侧园区则以常遇春纪念馆和常氏三王墓等为核心景观。

  常遇春纪念馆,正门朝东,为三层仿古楼殿式建筑。纪念馆顶部为金色琉璃瓦覆盖,四角飞檐,一米有余;脊部高耸,精雕点缀,二龙戏珠,动于其上;米黄墙面,雕花木窗,布局匀称,制作精致;馆前小型广场周边,松柏高耸,苍翠葱郁。一座三层铸铜香炉,置于广场中央,对与纪念馆正门中线。圆鼎为底,塔楼层叠,檐角突飞,风铃四缀,塔形玲珑,古朴雅致。两尊石狮,雕琢精细,威武庄严、栩栩如生,安放于入馆台阶两侧的基座上。

  拾阶而上,纪念馆正门上方悬挂一副楠木匾额,上书“常遇春纪念馆”字样。正门两侧立柱有联,左联是:“将十万众之威名,常诵都人仕女。”右联为:“居七八分之功业,永留大地河山。”进入馆内,仰见常遇春铜像端坐于正堂,面东,饱满,威严。铜像上方是清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勇动风云”四个大字,字体苍劲,动如云风。馆内四壁布设有常遇春率军征战略图、生平事迹简介等史料挂图。雕像前的案桌上,排满了常氏后人祭拜时献上的供品和鲜花。临近清明,前来祭拜的常氏后人络绎不绝。因此,常遇春纪念馆门庭若市,案前香火旺盛,烟火绕梁。

  常氏三王墓,距常遇春纪念馆北约五十米。墓园坐北朝南,呈东西向带状分部。常遇春的曾祖父常三四居中,祖父常重五居左、父亲常六六居右。整座墓群造型肃穆、石砌墙群,高约一米,墓上护土,修葺完好。常氏三王墓,于1999年初被列为怀远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4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年(1339年)常遇春与李文忠等率步卒八万、骑士一万驰救北平,元军闻讯北逃。为最终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常遇春又率军径取元上都开平。全歼开平留守元军,缴获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农历七月初七,常遇春自开平搬师南归,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时,突然暴病辞世,终年四十岁。七月二十三日,朱元璋得知常遇春病逝的消息,即罢朝哀悼,悲痛欲绝。追赠常遇春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并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并亲自在南京钟山草堂附近为常遇春选择一块墓地,后又组织营建了相关附属祭祀设施。

  后来,朱元璋又推恩至常遇春以上三代,都追封为“开平王爵”。对于这样的特殊荣耀,朱元璋认为还不能表彰常遇春万分之一的功绩。于是,又于洪武五年(1372年),特下诏在中都凤阳修建一座“开平王庙”。并同时派遣官员来到位于怀远县西南乡的贾村,按照“王”一级的标准和规格,重修原本安葬在这里的常遇春曾祖父母、祖父母和父母三代新的“三王墓”。“三王墓”前的建筑、碑碣、石器等,与安葬在南京的常遇春墓前的建筑、碑碣、石器等件数、大小和规模完全相同。此后,古贾村这个地名也就逐渐被“常家坟”所取代,现在人们多习惯简称为“常坟”。但,令人痛惜的是原“常氏三王墓”前所配建的建筑、碑碣、石器等,由于种种原因不幸遭到严重的损毁。

  据园区管理员介绍,当地常氏后人正按照原配规模对“常氏三王墓”前神道两侧的建筑、碑碣、石器等进行修复,不久即可恢复原貌。

  “常氏三王墓”的北侧,是遇春园里最大的主题文化广场,面积约十亩。

  清明艳阳日,园中闹纷繁。临近清明节,前来遇春园赏花观景游乐的人群纷至沓来。男女老少,徜徉其间,游人接踵,各取其乐。广场上电动碰碰车、儿童电玩车、滑滑梯、海盗船等游乐设施一应俱全。孩子们尽情玩乐,脸蛋涨红似朵朵绽放的桃花。孩童的欢闹声、商家的广告声、音乐喇叭声,交织一起,喧嚣嘈杂,寻静不得。淮河堤坝西侧坡地上,几位年轻的妈妈衣着鲜艳,领着孩子淋浴在春风里放飞风筝。玩累了,她们就地坐在柔软的草坡上给孩子擦拭脸上的汗水,稍事休息,再次放飞。广场最西端面向东建有一座遇春乡村文化大舞台。每逢清明扫墓、春节等传统节日,园区管理处都会请来泗州戏班子,连唱几天大戏。因此,传统节日看大戏,渐渐就成为遇春园一项最受群众欢迎的文化大餐了。

  遇春园广场再向北,就是带状公园的北半部园区。这里的园区则以绿树花草、幽静小道和精品雕塑等为主,再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一步提升了整个园区的综合品位。

  夜晚,春风微拂,凉爽惬意。遇春园广场上灯火通明,似如白昼,热闹非凡。广场的东北角和东南角,两支广场舞团队,踏着欢快的节奏翩翩起舞。广场的中间位置,一名年轻的花鼓灯传承人,组织十多名少男少女,在排练花鼓灯兰花场。小兰花、鼓架子们排练十分投入,一招一式,拿捏定位;兰花柔美,架子奋劲,苦练真功,挥汗如雨。看到这些,我不禁为常坟的花鼓灯艺术血脉有了新的传承而感到特别地欣慰和振奋。广场的北半边海盗大船还在劈波斩浪,滑滑梯前人群涌动,阵阵喧嚣声在舒爽的春夜中飘荡得很远,很远……

  据了解,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不断加大了遇春园明代历史文化主题园林建设的力度。通过采取政府投入、社团募资、个人捐助等途径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全速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品位,以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的遇春园,已迈进了创新、开放、协调、绿色、共享发展的快车道,正昂首走在繁荣美好乡村文化建设的春天里,与常坟这座舞韵小镇融合发展,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恬静地镶嵌在美丽的淮河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