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问的人说,读书要存疑。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能人云亦云。或者说,如果你对读的书有疑问,就会有两种结果。第一,书会给你一个答案。第二,你自己会得出结论。

这都是读书最好的收获。

如果无论是什么书,我们拿过来就先入为主的认为他是对的,我不赞成这样的方法。我认为提出一些问题是有好处的。

我今天举个例子。

我们都知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我就拿这个当例子。

关于“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大家都熟悉,这里我就不赘述了。但是,如果你就是认为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是秦王躲的快,我觉得这就是没有认真仔细的看这个文章。

理由很简单,荆轲是个刺客。当时秦国有个规定,文武官员不经允许是不能上殿的,只能站在大殿下面。也就是说,当时大殿之上只有荆轲和秦王。

当荆轲把燕国献给秦王十六座城池的地图打开给秦王看的时候,里面是卷着一把匕首的。地图打开,匕首就出现了,这就是成语的“图穷匕见”的来历。

荆轲和秦王只尺牍之近,也就是隔着一个桌子的距离,他怎么能不成功呢?

秦王即使勇武,但必定不是荆轲的对手。况且,据史记记载,这个匕首是经过毒药炼制过的,见血封喉。只要划破秦王任何一处皮肤,秦王当即就可能毙命。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荆轲失手呢?我们来看看史记是怎么说的。

当秦王摆脱荆轲的刺杀,并最后用剑砍伤荆轲的时候,荆轲说了一句话:“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什么意思呢?荆轲的意思是说:“我之所以没有杀了你,原因是我本来是要劫持你,让你契约不攻击燕国,以回报太子。”

这下大家明白了吧?原来,荆轲原本并不是想刺杀秦王,而是要劫持他回到燕国,让他签下契约不去攻击燕国。既然他是这样打算的,他当然就不会先想到刺杀秦王,这也就导致了荆轲最后的失败。

那么,我为什么要拿这个举例子呢,因为从我小的时候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都是说,荆轲刺秦失败是因为秦王勇武,而且躲过了荆轲的行刺。

看来,读书要认真,最好抱着存疑的态度。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