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 (2).jpg


阳春三月,总是暖暖的,三月有冠名“三八”的女神节日,对三月更情有独钟。朵朵鲜花,粒粒文字,满满的祝福,送给我的老娘,娘,节日快乐!

娘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妹几个养大,如今条件变好,娘该享清福的时候却多病缠身。前些年父亲因病去世后,兄弟姐妹们商议不让八旬老娘单独生活,可娘眷恋老屋,一口回绝儿女们的好意,还以“人老了!谁家我都不去给你们添麻烦”的说辞拒绝去儿女们家居住。为了不让娘寂寞,俺们依着娘,同城的姐妹兄弟开始轮流陪娘吃住。

娘起初不糊涂,不知怎的,一种可怕的阿尔茨海默病悄然光顾了娘,这种老年痴呆病一年比一年加重,让娘变得非正常,有时让儿女也哭笑不得。娘早年患糖尿病,随着年纪增长,糖尿病并发症引起肾功能衰竭,体质异常的弱。为了让娘延寿,开始用轮椅推娘去医院透析,随时间推移,透析间隔时间越来越短,两天就得透析一次,每次透析要四小时。娘基础病多,每次透析都是生与死的较量。

每当透析中途看到医护人员出来,寻觅病患家属时我好紧张,希望不是娘出状况。只有透析结束看到娘安然无恙,悬着的心才能落下。病在娘身上,愁在儿女心里,我们变着法让娘心情好病减轻。

娘的房是小高层,为了给娘散心解闷,我们便用轮椅推着她去小区周边小游。娘对周边景致已不再感兴趣时,弟弟们就开车陪她去郊游,让娘看远点的风光,每出去一次娘回来就能高兴好几天。

去年初夏,为了娘开心,我们陪她去凤阳古城游玩,那里的景点我们几乎都去过,可是娘喜欢人多陪着,大家还是欣然前往。

家庭爱心出行走起,那天是难得的凉爽天气,早晨六点多,四世同堂十几人启程了。依照三弟安排,上午去“狼巷迷谷”,下午去“凤阳古城”。娘为了方便看一路风景,坚持要求坐最前面(副驾驶位置),只好依她,三弟谨慎开车,一家人顺利到了景点。webwxgetmsgimg.jpg

娘从汽车上下来又上轮椅,林荫山路缓缓向上延伸,我推着娘边观景边讲给她听,不一会儿我就汗涔涔喘吁吁,感到有些吃力,脚步渐渐慢了下来。别看娘糊涂却知道心疼我,几次让我停下让弟弟们来推。

我想多推娘一程,将来就多一份对娘的回忆。想到这些脚步似乎轻快起来,绕过凉亭便是小溪,来到一座小石桥,我给娘拍照,娘笑得脸像朵花,还向我招手摆姿势呢!她看了我拍的照片,娘开心地夸我“你还怪有用唻,照得怪好哩!”

我推着娘沿着溪边小路继续往前走,来到了“禅窟寺”大门前的台阶下。我望着居高临下的寺庙对娘说:“咱在这儿等着他们吧!”谁知娘这时兴趣正浓说:“他们都还在后头,俺娘俩先慢慢上吧。”我只好依着她,双手使劲托起她的臂膀,她的腿脚像灌了铅一样抬不起。娘的身子好重,我实在拖不动,只好等待大家赶上来。

三弟说:“娘不能自己上,累着了腿又该疼了。”娘望着“禅窟寺“,一副期待的神情,说歇一会儿再上。三弟看出娘的心思,便说:“娘,我背您上去。”娘不忍儿子受累,糊涂的娘这会儿也不糊涂了,连连说:“不上了,不上了,就在这看看吧!”

为了满足娘的意愿,大弟、侄儿……家里几个男士都向娘围拢过来,我侄儿喊着:“奶,我背你上去!”三弟离娘最近,抢先往娘面前一蹲,背过双手揽住娘的双腿说:“走,我背你上去看!”

webwxgetmsgimg (1).jpg说时迟那时快,侄儿一把拉住奶奶胳膊不放手说:“三叔,你也是五十好几的人了,让我来背奶奶!”二人相争之时,三弟已经把娘背起迈向台阶一步一步地上行。大家围着娘和三弟,有的扶,有的托,娘成了圆的中心……

禅窟寺的坡陡,台阶高,娘这些年虽然体弱多病,但胃口不差,体重不比正常人轻。三弟背着娘略显吃力,上了十几个台阶后已经是气喘吁吁。见三弟累得脖子上青筋暴露,面红耳赤的。我忙喊:““老三,到平台放下娘,换人背!”

三弟到了平台没有停下,继续坚持往上走,但是上台阶的步子慢了下来,也更显得沉重了。三弟每登一个台阶,我心里都为他提着劲儿。我想:三弟一定是和我刚才一样的心思,想多留下一程温馨的记忆吧。

突然,三弟抬起的脚碰到了台阶的边缘,他身子晃了一下,侄儿一把扶住了三弟。大弟和妹夫一左一右护着娘,妹妹在后面伸手托着娘的臀部助力,三弟喘息着说:“别乱使劲了,我自己慢慢上更省力。”娘说道:“放下我,我不上去了……”三弟哪肯放下?更是憋足了劲,背着娘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这正是:娘亲养儿恩情在,子敬母爱度百年。看见如此情景,我忙举起手机抓拍这温馨的一瞬。这一瞬,诠释了母慈子孝,这一瞬,传承了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我在心中默语着“母亲啊!您呵护我们从小长大,我们陪伴您慢慢变老……”

三弟背着娘终于到了禅窟寺前的平台,我们扶着娘坐在石凳上。娘虽然是被背着上来的,也是直喘粗气,但看着满头大汗的三弟,她满是心疼愧疚之色,指着旁边的石凳忙不迭地让三弟坐下说:“看把你累的,唉!早知道这么费力我就不上来了!”webwxgetmsgimg (3).jpg

离开禅窟寺,我们正谈论怎么去“狼巷迷谷”时,过来个晨钟暮鼓模样的人劝我们说:“你们可不能背老人家进‘狼巷迷谷’,狼巷狭窄高低不平,处处台阶,有的地方很低矮,几乎是爬过去的。”听了他的话,大家都争着要留下来陪着娘……

娘心疼为自己受累的三弟,“你别去钻洞了,在这里歇着吧……”三弟又依了娘,说:“大家快去钻迷谷吧,这里风光也不错,我就推着娘在这附近看风景……”

为了满足年近九旬娘的外游观光欲望,我们又驱车前往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明皇陵。一路上大家抢着推轮椅,陪娘在神道漫步。只要遇到台阶或路不平时,几个男子汉便争先恐后去背娘,只听娘“哎,哎,哎呦喂,这两步我能走……”

我推娘去观赏皇陵碑,我告诉她碑高6.87米,碑文共1105个字都是朱元璋亲撰,我给娘解释着“亲撰”,娘“哦,哦,哦……”地答应着。我不知她是否听懂,但知道她的回应是让我开心,娘就是这样善解人意,我忆着娘的过往。

娘心态好随遇而安,她不识字,但能背二十多首古诗,那是娘小时候偷听的。我外公是私塾先生,自家办学堂兼行医。但外公思想守旧,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不教娘识文认字,只让外婆教娘针线活,娘心态平和,从不抱怨。

娘善良吃苦耐劳,年轻时身体就不好,记得我十岁那年,娘生病脸肿得发亮,她带病操持着一家人的生计,把供应的细粮(大米白面),留给我爸和我奶奶吃,她和我们一样吃玉米面、大碴子……

娘勤劳心灵手巧,一家人的衣服都是娘自裁自做,她83岁时还戴着老花镜给我们做鞋垫儿。她让我们给缝纫机针穿上线,缝纫机“咯嗒,咯嗒”地响着,枯老的手推着鞋垫儿旋转着飞针走线。一圈圈流线划过,精致的鞋垫从娘的手中诞生了,四世同堂人人有份。

如今的娘糊涂了,心智好像七八岁的孩子,得哄着、顺着、敬着。视力、听力、记忆也一天不如一天,眼药水换了又换无济于事;电视的声音放得越来越响;记忆停留在年轻的时光里。她已经不能给我们做鞋垫了,可她戴着花镜坐在缝纫机前的身影,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你看那成双成对的石马…”娘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朝娘指的方向看去——神道两旁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一对对石人石马,雕琢精美,皇陵碑、无字碑,保存完整。放眼望去,明皇陵肃穆庄严。

夕阳下,晚风轻拂,我们辞别了凤阳古城,我们期待再次背着娘去旅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