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青山抱古城,一弯江水绕城过,一条红红石板街,一排小巧吊脚楼,一道风雨古城墙,一座沧桑老城堡,一个奇绝奇梁洞,一座雄伟古石桥。

       这就是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小城之一"的湘西凤凰,凤凰的名字早已在沈从文、黄永玉大师的妙笔下灿烂了很久。以致有人说:如果你没有读过《边城》,就不要去凤凰,因为你不会懂她。

       其实,应该说是因为有了沱江的浸润,凤凰古城才会变得这么悠闲而又美丽。那么,当你来到凤凰,是绝对不能错过在沱江上泛舟这一环节的。

       清晨时,我们坐上小小的乌篷船,开始了沱江泛舟。看粼粼的水纹在面前徐徐荡开,听若有若无的歌声在远处渺渺响起,我们的心境也渐渐从喧嚣中走出来,变得像沱江一样平静安稳。

       沈从文以家乡湘西为背景写出了小说《边城》驰名中外,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自然轻灵的,既充满了田园牧歌的气息,又兼有淡淡的乡愁。那些人物活灵活现,翠翠清纯可人的文学形象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到了凤凰,自然想起沈从文的《边城》,可以说这中篇小说演绎成了一首纯粹的诗歌。那是1933年的秋天,北京西城达子营的一个小小院落当中,槐树与枣树叶筛出来的细碎的阳光,洒在沈从文先生面前素净的白纸上,他说,我准备创造一点纯粹的诗歌,我需要一点传奇,后来有人评价《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

001CYDkszy7jpq7rbKQ9c&690.jpg

       湖南湘西之地有一条小河,安静的茶峒浮在那里,沈从文就是这样把湘西古镇的民情风俗写的真实而又绚丽。沈从文大师的笔是彩色的笔,写出来的文章,像画出来的山水画。画的是山水写意,只几笔就点出了韵味和那些美好的神韵。

       湘西的美好与沈从文大师是融为一体的,湘西哺育了沈从文,沈从文从此在文坛名噪一个时代。文学大师正是从湘西这荒远的边城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也成为今天众多旅行者行旅的热土。

       到湘西的人,总是牵肠挂肚的以《边城》为导游词,去寻找那些白塔,石碾,那些船夫的坟台;踏一踏那青石古道 或者坐一坐翠翠听箫坐过的那些石墩。到了凤凰你自然会理解,那里就是边城的发源地。

       那里有渡口,又有码头,有河边的吊脚楼,都预先在印象当中有了模样,甚至已仿佛已经看到过那些景象:端阳节赛龙舟,扔到河里的鸭子当奖品,翠翠在睡梦中听到对面山坡上柔情百转的歌谣。文学印象渗透进心里,似乎真的就成为我们前世的一种回忆。

       沱江水,静静地流淌着,很浅,很多地方半篙既能戳底,但清澈透明,可以清楚地看到水底的游鱼,还有那些飘摇着的长长水草。沱江两旁,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吊脚楼,最让人上心的是隐在一丛绿树中细脚伶仃的吊脚楼,它会让人不由想起久远,想起翠翠在茶峒的渡口边,对着水面无止境的凝望和等待......

       沱江的水虽然不深,却很有层次感。沱江中,每隔不远的一段,便会在水中埋下跳石,以供两岸的人们相互走动。这些跳石不宽不窄刚刚好,绝不会妨碍两个相对的人来来去去。正因为这些跳石,一条沱江就更富情趣了,水遇到跳石,会聚集为一股股的水流往下冲,发出淙淙声,阳光照着颤动的水花,水影迭起,形成厚厚的白色浪层,不停地晃着人的眼睛。


001CYDkszy7jnOc1U4e9e&690.jpg

       而沱江,此刻便被拉成了高低几层,让人看过走过,越发难忘。我们的乌篷船是从跳石不远的地方顺水而下的,过了古城,过了吊脚楼,沱江背后的青山便完全地呈现出来了。这时,水中有山,沱江变得绿如翡翠,竹篙一划,水面深深浅浅地漾起,似乎是画家黄永玉的画笔带过,笔法无比的淋漓畅快。

沱江,一江穿城而过的水,一江给人无尽遐思的水,我们就这样随着它缓缓悠游,直到中午艳阳高照。

       月牙形的小船撑离岸边,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江面上闪动、跳跃的细浪仿佛把沱江唤醒了。沱江的水很清很绿,水中泛出绿油油的水草,迎着江水作出曼妙的舞姿,它们伸长衣袖似在向远道而来的我们柔柔地挥着,让我禁不住探手水中,还未触碰到那充满灵性的水草,却已感觉到手心阵阵地泛起丝丝凉意。

       有了沱江水,一定会有吊脚楼,江岸两侧,全是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吊脚楼,一排排扎根岸边,探出身子似要拥抱沱江。层层叠叠的黑瓦把所有的相依相偎、高低错落的楼房连成一片。装饰着木栏杆和雕花的窗户,挑出一串各式各样的红灯笼,倒映在沱江清澈的波光里,那和谐淡雅的意境,只有从唐诗宋词和水墨山水画中才寻得见。

       在缓缓行进中的船中,仔细观赏那倚河而搭、连绵不断的吊脚楼,根根木柱撑起一栋栋小巧玲珑的房子,撑起了一个个甜蜜温暖的家。偶有一扇朝江的窗户撑开,并没有"翠翠"从那窗边探出头来,清脆地招呼我们。在微微的惆怅中,我们又开始捕捉下一个风景。

       古老的水车转个不停,挤满河畔的浣衣女的阵阵杵声与她们的说笑语相互应和,我们看着亲切得很,她们大概看惯了游人们,淡然一笑,仍继续着手中的营生。这里是她们的家,她们生活的地方,而我们不过是从他们生活中匆匆来去的过客。

       沿着河两边走着的是一群新鲜而攒动的旅客,有拿着数码相机瞄着喜欢的东西东拍西拍的旅游者,有浑身都是口袋、扛着三脚架的摄影师,也有蓄着胡须剃着光头肩背画夹的写生者……他们在沱江边留连,从不同的角度采撷沱江的绝美精华。         江边,一叶渔舟双桨点水,欸乃声声,几只慵懒的鱼鹰随渔翁的号子扎进水里,荡起圈圈涟漪。从北门到东门的水面上有一个小小瀑布,船老大提醒我们扶好船舷,在感受到一秒钟的心脏暂停之后,小船已重新回落到平静的水面上。回望刚才的落差处,水流如泻,奔腾不已。

       在江面缓急交替的感受中,船已近虹桥风雨楼。桥,在明朝洪武年间就有了,楼,是民国三年由当时的湘西镇守使田应诏修建的。船过虹桥,到回龙潭,水流渐行渐缓,回旋成一个宽阔平静的水面。

       此时此地,吊脚楼已经不再群体出现,而是零落的了。在我们右手一侧,有一栋飞檐陡壁,气度不凡的吊脚楼凸现出来,那便是著名画家黄永玉的夺翠楼。黄老1924年生于凤凰,是沈从文的表侄,擅长版画,其文亦妙。这位风格狂放、特立独行的画家,从没受过正规教育,却以天才的想象力,绘制了许多绝妙之作,哲理无穷,意境无限。

       小船荡过回龙潭,来至沙湾,远远的万寿宫看得并不真切,倒是万名塔如同玉树临风的谦谦君子,静静地站在眼前。万名塔曾经是当地读书人焚化字纸的地方,然而在文革中被推倒了,直到1987年,才在黄永玉的倡导下重建。

       万名塔是小船游览的尽头,沱江泛舟的水上游览线到此结束。我们折返船头,往回几十米到达望江亭码头,由此弃舟登岸。

       凤凰城的夜晚,注入了浓郁的现代元素,酒吧、美食街、特色蓬船、灯光工程等等,以及它自由、闲散、浪漫、包容的气息,一把吉他、一把胡琴、一口好嗓音、一个小音箱,都足以在这里发挥的淋漓尽致。


085427j3o4dqvo6hv7dzzq.jpg       夜晚的沱江两岸,是一处清风熏得游人醉的地方。那宽宽的河面,满满一江的河水;那弯弯曲曲的木板桥,高高低低的跳岩;那一排排依山而建的民居,沿河两岸红红绿绿的万家灯火,都让人痴迷。

       傍晚的沱江边,天是纯净的黑,撒满星星,街是亮的,暧昧的暖光,酒、音乐、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在暗夜掩饰下的缠绵。古城门和虹桥,密密匝匝的人在灯光下一堆一堆地品着烧烤。

       夜风袭人,渗透着江水的凉意,远处杨柳岸边的石舫内隐约飘来阵阵歌乐声,悠扬婉转,伴随着木桨划动的潺潺水声和一只只红灯笼倒影在江中的模糊身影,在夜色中营造出一片和谐的境界,一种醉人的水乡夜色,让游人久久不愿归去。

       走在沱江岸边的青石路上,灯光璀璨,恍若隔世,古香古色的吊脚楼排立于沱江两岸,一如《边城》里的悠悠绵长的甜蜜往事。

       古朴含蓄的吊脚楼在夜色中显得色彩斑澜、流光溢彩,灯影中映照出波光粼粼,这粼粼的波光,让沿岸的每一处景点变得风姿绰约。这迷人的沱江夜景,美得像一幅画,像一首诗。

       在这里,你会忘掉尘世里的烦忧、忘掉疲劳、忘掉世俗,得到的是恬静、是洒脱、是奔放、是惬意无限。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