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场,我铁道兵涌现两个“拆弹英雄”,一个是李云龙,一个是郭金升,两人曾蜚声中外,令美军十分诧异。

我军中真实的李云龙,援朝战场上的铁道兵顶级拆弹专家,艺高人胆大,放言此生还想拆原子弹。

自从有了那部李幼斌主演的军旅电视大作《亮剑》之后,“李云龙”仨字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大英雄,其实这不过是个艺术虚构的人物。

今天我们要郑重告诉诸位,李云龙这三字,的确是我军历史上一个响当当大英雄的名字。上世纪五十年代同样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或许《亮剑》的作者,把这个英雄名字,移花接木用到了自己主人公的身上,也未可知。

这个真实版的李云龙就是我志愿军一个铁道兵最著名的“拆弹大师”。朝战时期美军的飞机大炮军舰坦克开炮扔炸弹那个凶,一年的弹药消耗就赶上整个二战!美军要攻克一个高地,说准确点根本就是用炮弹炸弹给轰平的。可以想象,美军扔到我军阵地和桥梁铁路等军事设施上的炮弹炸弹该有多少。

这些炸弹并不都是当时就爆炸的,还有许多延时爆炸的,这就更“蔫坏阴损”了!因为正在打仗时当时就炸,人们都知道躲。可是仗打完了,人们都大意的时候,它们突然才爆炸,这样的杀伤性可比战斗时大多了!

更“阴损”的是,这些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的炸弹,给人们精神上带来的威胁和牵制效果,比当时就炸的炸弹要厉害百倍!

话说李云龙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但是农民家庭培养的孩子也是同样优秀的。1948年,年满18岁的李云龙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而在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李云龙作为我军铁道兵战士参加了这场战争。

这场战争是新中国参加的第一场现代化战争,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后勤问题,这场战争中我军将后勤供应提供到了极限。李云龙等作为铁道兵战士在这场战争中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为这场战争胜负起到决定性作用。

我们都知道美国在军事方面的作战策略就是拼实力拼物资,因此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同样也往我军的物资供应方面找突破口。运用各种手段破坏我志愿军的军事运输,炸毁铁路公路这种行为就成了美军的首选。其中各种大量延时、定时的炸弹更是层出不穷。这些炸弹的存在对我军的运输补给造成极大隐患。

但美军这次也遇到了对手,遇到了我们的拆弹专家李云龙。李云龙最开始并不是每种炸弹都擅长拆除的,尽管他很了解美军的炸弹,但迫于美军研发的许多新式定时炸弹,他都是凭着一把小锤、一个扳手叮叮当当敲打摸索来找到拆除办法的。其中拆除许多从未见过的炸弹时,李云龙都险些丧命。

李云龙拆弹非常英勇,在成功拆除的炸弹背后是他勇于付出的大无畏精神,而且李云龙作为一名拆弹专家,和战友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真想拆美国佬的原子弹!

战时,我军必须及时清除这些延时炸弹,一批李云龙这样无师自通的拆弹“专家”就诞生了,李云龙是个铁道兵,之前对拆弹的所有经历不过是当民兵时挖过地雷。其他再没有什么专业知识,他成为专家,全靠一身的赤胆忠心。

那个年代,他也没有什么防爆服,专业仪器工具,只有一把锤子。

他的拆弹技术在现代拆弹专家看来简直是玩命!遇到炸弹,李云龙也根本不懂这是什么类型炸弹,就是不停的用小锤敲敲打打,看哪里能敲松了,就重点敲哪里!一直把它卸开了,找到引信,拔出来就OK!1584139538430619.jpg

就这样,大字不识一个的李云龙拆掉几十颗炸弹,当然,他这样的“神操作”也的确有危险的时刻,一次,李云龙遇到一颗怪炸弹,鼻子尖有一个小螺旋桨,李云龙还是拿着锤子敲了一下,谁知螺旋桨“嘘嘘”的飞转起来,李云龙一听就知道坏了,这是带动引信的玩意儿,眼看要炸!李云龙想跑,可是怎么能跑过它的冲击波?!

咱们李大胆儿索性不跑了,横下心,抓起一根树枝,别住了螺旋桨,然后使出浑身劲,一把把螺旋桨给薅出来了!

李云龙硬是就凭胆量与技术,成功拆除几十颗大型航空炸弹!没事时和战友们吹牛聊天,李云龙还经常满不在乎的感慨呢:“啥时候遇到颗原子弹拆拆,才过瘾!

李云龙是河北滦南人,1948年7月参军,中共党员,志愿军铁道兵团第一师第三团副班长。在铁路抢修中,他勇敢机智,不怕牺牲,折卸美机投掷的定时炸弹34枚,并教会13人拆卸了47枚定时炸弹。立一等功,获志愿军二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抗美援朝著名的大作家魏巍,他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风靡全国。同时,这位作家还写过一部名叫《东方》的长篇小说,主人公“郭祥”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风采。

小说中的郭祥原型,就是我们要说的另一位拆弹英雄郭金升。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对志愿军后方补给线大量投掷航空定时炸弹,其炸弹的引信故意设置成延时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不等。如此设置,不仅会增加我军排除炸弹的难度,而且时刻威胁我后方运输线的安全。

这种定时炸弹,大部分志愿军战士第一次接触,一时无从下手。最初,大家将没有爆炸的定时炸弹当成哑弹扔在一边,或者直接粗暴野蛮地拖拽,一旦炸弹爆炸,往往会造成十几人同时牺牲或受重伤。

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大家对定时炸弹十分忐忑,一般不敢轻易靠近和挪动。这种炸弹落在交通干线远处还好说,如果落在附近就必须挪走。但大家在作业时,又不知道炸弹什么时候会爆炸,所以每次进行搬运作业时,大家都抱着随时牺牲的准备。

这天,郭金升所在的铁道兵部队正在维修被轰炸破坏的铁路,结果美军飞机又前来“串门”,扔下2枚定时炸弹就跑了。为了确保当晚的火车可以安全通行,十几名战士抱着必死的决心,主动请缨要求搬离炸弹。

当时的过程可谓惊险,几百公斤的铁家伙要十几个棒小伙才扛得动。大家熟练地将炸弹拴好,整个过程不过5分钟,可这5分钟显得相当漫长而难熬。

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自己是在和炸弹绑在一起的必须争夺时间,速度越快,危险就越少。前边的人扛、后边的人推,谁也不说一句话,只听到急促的呼吸和炸弹摩擦雪地的声音。

结果,有一颗炸弹刚刚搬了几十米,就一头栽进了路上的大坑,怎么推都推不动。郭金升拿出一根木杠,生生把弹头从坑里撬了起来。

晚上,郭金升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惊险刺激的场面说明,将炸弹搬到远处是“治标不治本”。不能每一次都靠搬运炸弹来解决问题。1584139914120850.jpg

他之前在日本人的矿场当过矿工,见过一些新玩意,对炸药有一些了解。知道定时炸弹其实就是装了延时装置的炸弹,同样是靠引信引爆。之所以能够延时爆炸,是因为其引信特殊,像闹钟的铃铛一样,只要拧下来就能解除。他想了又想,决定试一试。

第二天,郭金升鼓足勇气向营长申请拆卸定时炸弹。此时,搬走的炸弹还躺在雪地上,没有爆炸。得到营长允许,郭金升谨慎地围着定时炸弹看了一圈,然后又仔细检查定时炸弹的引信。他发现引信安装处,有一条细微的缝隙,周围并没有焊接或铆钉的痕迹。这证明之前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定时的引信或许可以拧下来。

他一条腿跪在地上,一条腿顶着定时炸弹,用手抓住引信往下拧。拧了半天却拧不动,怎么回事?他很疑惑:这不是螺丝口的吗?如果拧不动,那么老美是怎么装上的?

他又仔细进行了检查,终于发现了秘密,原来定时炸弹和美式手雷的保险一样,用一个套管的螺丝当保险装置,卡住了螺丝口。但这不是手雷,不可能一拔就下来,必须使用专业的工具。之前志愿军没接触过定时炸弹,当然不可能有专门的拆卸工具。

无奈,郭金升只好用石头轻轻地敲击,敲了几下,螺丝松动了,引信外套管随着他飞快转动的手指,离开了弹体。接着,第二颗也被拆卸了!

郭金升凭着智慧和勇敢,开创了志愿军拆除美军定时炸弹的先例,引起各级重视。郭金升被誉为“卸定时炸弹能手”,从铁道抢修部队调出,专门让他做拆除定时炸弹的工作,并且派了2名技术人员给他当助手,和他一起研究定时炸弹的性能和原理。1584140239328934.jpg

此后,铁道上、公路旁、隧道口和大桥边,经常可以看到郭金升的身影。没多长时间,他就拆除了100多颗定时航空炸弹,成为著名的“拆弹大王”。

不过,和爆炸物品打交道终归很危险。有一次,郭金升正在研究一款定时炸弹的引信时,火帽盒突然爆炸,他的右手被炸成重伤,住进了战地医院。

伤势稍见好转,他在医院就呆不住,要求医生让自己出院。医院拗不过他,院长在出院证明上写“伤口还没痊愈,需要注意休息”,让他回到了一线。

郭金升又开始在一线奔忙。至1952年,他和战友一共拆除了1200多颗定时炸弹和其他炸弹,光取出的炸药就有30余吨。这些炸药被用来开山劈石、构筑工事,弹壳的优质钢材被用来打制各种抢修工具。

此后,铁道兵还专门成立了拆卸定时炸弹训练班,安排郭金升担任教员,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大家。200多名学员经过培训,掌握了拆弹技能,他的经验也被广泛推广。这些学员分布在三千里江山运输线上的各个基层单位,哪里出现定时炸弹,哪里就有人站出来:“我来卸掉它!”

郭金升1916出生,辽宁凌源人,共产党员。1946年参加革命。1952年6月,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郭金升特等功臣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授予一级战士荣誉勋章。9月,郭金升随志愿军国庆观礼团回到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并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1970年3月23日英雄于陕西咸阳逝世,终年54岁。同年11月20日,国家交通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