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出生在60年代初人,又是在大学教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老师。新近在当代精英文学和银河悦读上看到一丁新作《最后的知青》,也同诸多评论者探讨一下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及意义。一家之言,共同探讨。


  这首诗之所以能引起大家共鸣,主要是两个方面,即对当时那个时代是揭露批判反思还是遗忘粉饰卫道。这不是我要简析本诗的目的。我只是就我的理解对这首诗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文本细读。


  全诗共分8个自然段。


  第一段描写的是知青下乡所处的大时代背景,城市青年从学校走出来面临着走向社会,实质上那时候大多数人选择是单一的,“ 我”和“ 狗”的选择更是唯一的。诗人在这里把“狗 ”拟人化,只有经过那段历史的人才能理解诗人为什么用“ 狗”代人。“昏暗的路灯把我贴在墙壁/一条流浪狗陪着我搜寻丢掉了的东西”。他们在迷茫的世界要搜寻什么?前途、理想、出路?这些东西是他们在经济一体化,以手工业为主导的中小城市中能够选择吗?城市存储大批的生产力,不仅无意于生产发展还影响着城市稳定,这些人的生存是没有别的选项的,只能到农村去。诗人在第二自然段做了交代。


  孤独、无助成了朋友。唯成份论是那时候的政治标签,没有这个标签你做什么都不能,诗人在这里写得很清楚,尤其是成份不好的“狗儿 ”:“它去看门政审不通”。这种环境下还追求什么理想?它也只能跟“ 我”搭车去广阔天地寻求生活。


  第三段诗人意在写“ 我 ”和“狗儿 ”满怀着抱负到农村实现自己的理想,诗人写到:“我要摘下星星种甜蜜/我要捧起露水滋润土地”,那种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狗儿跑出了我的视线,“跳进树林/惊悚鸟儿咒诅它的无礼”。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们这是政治挂帅的年代,不可逾越基本路线:“阳光下的田埂插满红旗/那个叫队长的人的威严挺立”。队长在这里应该是革命样板,代表着政治方向。农村本应该是解决人基本生存的基地,而在政治运动中也不是桃源世界。望着这些如牛负重的农民,他们的身体和他们脚下的土地一样贫瘠:“我想着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一种什么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劳动成了人们第一需要,那就是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终极追求目标!“我 ”在这里喊出来了,但劳动者并没有理解了,在那政治挂帅神经紧绷的年代,还未完全脱盲的农民却敏感地读出了“歧义 ”,于是:“我和狗儿一样被逐出树林(人群)”。理想在白天破灭,我们只能回到夜的现实中:“夜的太阳点燃村庄”。夜的太阳,这里的太阳实则是黑暗中的希望,他们已看不到前途,只希望填饱肚子,而这些也只能在梦中或者劣质酒精里做着幻梦:“偷来的棒子当腊肠/发酵的面汤当琼浆”。现实是:“炊烟对我是一种奢望”。前途、理想、都被生存取代。


  农民宁愿吃返销粮,也不能实质上也不敢触碰第三产业,可“ 我”和“ 狗儿”却在偷偷地享受着上天赐给人类的美肴,虽然明明知道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为了生存也甘于冒险求之。诗人写到:“狗撵野兔/河里摸蚌……我们是不是走上了资本主义/暗暗地给自己补充能量?”张扬让队长揪住了把柄,“ 狗儿 ”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它成了队长叫春的力量”。诗人在这里揭露一身正气凛然的队长实则是个伪君子,他利用自己的职权对知青大发淫威,尤其是那些成份不好 ,冠以“黑五类 ”分子帽子的子女,为了将来回城只能忍气吞声,诗人写道:“因为他掌握着回城的印章”。


  综观这首叙事诗,不难看出诗人在讲述那段历史时并没有刻意丑化,而是客观事实的进行描述,只不过他的切入点选择的是典型事例,融合了诗人自身的生命历程,这也符合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通过典型人物揭示普遍现象。这首诗所要反映的正是1976年知青面临大回城前夜的人性百态:考大学的、招工进厂的、当兵入伍的……而“ 我”没有走,没有走的原因是“ 我”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尽管为了我的同伴能够脱离苦海:“这个秘密我一直没有告诉组织”。说了不该说的话:“我对他说/想牵着他一起去流浪”。这使队长感到在威胁,而队长毕竟是主流社会上的权势人物,面对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拿出他的撒手锏,恶狠狠得摔到“我”的面前:别忘了你们走资本主义的事还捏在我的手里。诗歌是这样写的:“他脱下狗皮送给我/你这条狗的尾巴太长”。此话意味深长:,知青是能够回城了,但不是人人都是可以回城的!走资派、右派、“ 黑五类”的子女没摘掉帽子前还是要严格政审的。诗人用脱下狗皮送给“我”,是要说明两股实力较量最后的摊牌和妥协:“我 ”没能牵着他流浪,这里应该理解为没能让他离开权力中心,他也没有阻挡住我离开那个地方,诗歌最后是这样写的:“我离开知青点的时候/给狗儿和我安顿好了坟场”。“ 我”走了,走的那么不甘心,走的那般无奈。“ 我”能做的也就是对这一段历史永久的纪念,掩埋这一段伤痛的历史!时间可以消失,那段经历只能成为历史,永远不会消失。


  诗歌整体运用了象征手法,“ 我”不只是我,“ 狗儿”不是狗,“ 队长”不只是队长,“ 太阳象月亮”,那群被称作人的动物耕种田地象征着一个忍辱负重的民族,“我的肚子鄙视耕耘辛勤”,诗人是要说明辛勤劳动的结果仍然是食不果腹,这种鄙视也是事实:以瓜代粮、粗粮细作、吃返销粮都是那时候最流行的名词,所以说这首诗只有经过那个年代的人才能读懂!整首诗用象征手法写实,可以说是诗人一大创造。这些对80后出生的人会觉得不可思义,他们读它会以为诗人故弄玄虚、意淫历史。其实不然,5、60年代出生的人感受最为深刻,70年代出生的也会有感觉的。


  最后建议:要想读懂这首诗,一定要先读懂那段历史!


       (作者:尼格古丽,授权一丁发表本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