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起绍兴,称她是中国硕果仅存的,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人们说绍兴是著名的桥乡,中国没有哪座城市能拥有1万多座各式各样的石拱桥。绍兴是著名的酒乡,清朝时候的酿酒规模是全国第一,绍兴酒乃成为南派黄酒的代名词。

绍兴又是著名的书法文化之乡,王羲之父子在这里留下了众多的故事。曲水流觞的兰亭更成为书法的圣地。绍兴更是著名的名士之乡,从大禹到秋瑾和鲁迅,忧国忧民成为这方热土鲜明的精神传统。


 

鉴湖里流淌着满满的诗情画意

李白写过诗称:“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秀色不可明,清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鉴湖位于绍兴的偏门西,相传是黄帝铸镜于此,故又称为镜湖。东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发动民工筑塘潴水,总纳山阴。会稽36源之水围湖,周边358里,灌溉良田9000余顷,有八百里鉴湖之称,是我国东南一带最古老的水利工程。

遥望鉴湖,远处青山叠翠,近处碧波映照。湖山之间有无数浮动着的乌篷船,躺在湖面的石拱桥,濒临湖岸的水际村,随风飘来的老酒香,以及一路可见的渔舟、渔舍、岸柳,乌柏、飞燕、村姑和稚童,仿佛一切都平淡无奇,可是一将她配置在稽山镜水之中,却又显得清奇质朴,没有胭脂气,没有雕琢味,形成了风姿绰约的鉴湖美。

绍兴古时候的名头比现在大得多。有诗称:

九州洪波禹溪收,越王投醪酬貔貅。

醉后闲题桥头扇,梦醒莫忘沈园柳。

梅子黄时雨,春草池上楼。

浣纱石枕流,青藤墨迹幽。

百丈龙湫千年愁,泻入镜湖酿成酒。

 

1583545222310947.jpg有道是稽山镜水,天下独绝。这“镜水”便是鉴湖。遥想当年文人墨客撑一叶扁舟,引颈眺望鉴糊,从春夏到秋冬,从山水到花鸟,从流云到月夜,从亭台到越女,他们俯首低吟中不知留下了多少华丽的诗文。

当鉴湖大出风头之时,“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西子湖还没有形成。正如明朝袁弘道写的《山阴道》所言:

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

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

平生王献之,酷爱山阴道。

彼此俱清奇,输他得名早。“人在镜中,舟行画里”的鉴湖,千百年以来为文人墨客向往之地。最早被吸引的诗人名士,恐怕是西晋的王、谢家的才子了。王羲之赞美鉴湖说,“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他所说的山阴道一定是指曲折绵延的纤道,绝不会是山中之小道,这种感受只有到了鉴湖才会有。

游鉴湖要坐上乌篷船或者是画舫泛舟湖上,所谓泛舟南洋,柯岩南面的鉴湖洋面也。南洋秋泛,早在唐代就负有盛名。贺知章,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曾经泛舟南洋。自宋到明清,又有王十朋、陆游、徐渭、袁宏道、张岱等饮酒鉴湖,赋诗南洋留下诸多佳话。

明代张思聪有《南洋秋泛》诗一首,专门说出了其中的妙趣:

百里湖光此地收,长桥水接鉴湖流。

半林枫叶深如画,夹岸山谷尽入秋。

清代张庸则写的更为通俗:

船入南洋景自幽,满江红叶一天秋。

渔歌听罢归来晚,红袖何人依小楼。

史籍所载之绍兴越女,乃春秋时的女剑术家,越国人。关于越女的传说古来很多,不仅古典文学作品中有所表述。而且历史著作当中也有记载,比如《艺文类聚》、《剑侠传》、《东周列国志演义》中的记载皆大意近似。最早且最有权威的记载是东汉的《吴越春秋》:

越有处女,出于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就之术。剑术你知道多少?武侠小说大师金庸以越女传说为素材演绎成小说你可看过?不过历代文人所赞美的越女,并非是剑术高超的宗师,也许就是鉴湖之畔的普普通通的绍兴女子。杜甫也盛赞过越女,他说越女因临水而居,皮肤极美:

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或许也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越女的美融于鉴湖,才使得鉴湖之水如此的明澈。清澈的鉴湖水,人们一看到就会想起绍兴的酒,更会想起越中的那些美女。

除了鲁迅故里,绍兴还有治水定九洲的大禹王陵,有春秋吴越西施的情恨,有王羲之风流雅集、曲水流觞的兰亭,有陆游唐婉千古情殇的沈园,还有鉴湖女侠秋瑾貂裘换酒的英姿

这里还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毛泽东的那首“鉴湖越台名士乡,忧仲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的绝句,却恰到好处的揭示了绍兴的文化底蕴。


1583544901190415.jpg    去仓桥,看原汁原味的老绍兴风貌

诗人说绍兴,是泡在3000年古城的历史文化滋润之中。绍兴老城水网纵横,舟揖穿梭,典型江南水乡,人称“东方威尼斯”。在老城区,很多地方都可以坐乌篷船到达。

来到绍兴老区,建筑有恍如扬州的感觉,仓桥直街又给我们一种西塘的味道。这一座老城,三千年历史,在江南初春的微茫中,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仓桥直街位于越王城历史街区内,府山东侧,是以古城风貌为特色,以传统民居为主要内涵,集居住、商业、旅游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老街。仓桥直街还获得了“联合国亚太地区遗产保护奖”,称此老街是“中国遗产活生生的展示地

老街主要由河道、民居、石板道路三部分组成。老街中环山河是越王城的重要历史遗迹,位于老街的中心线。北起胜利西路,南达鲁迅西路,全长2.2公里。自北而南,依次架有仓桥、龙门桥、宝珠桥、府桥、石门桥、酒务桥、西观桥、凰仪桥等传统古老石板桥,凭添水城氛围。

河道两旁以水乡民居为主,大多建于清末民初,其中有各式台门43个,集中反映了绍兴的传统建筑特色与民情风俗。街道两旁开设有很多传统商店与餐馆,以及越剧艺术馆、黄酒馆、文化馆、少年宫与书画馆等。

 
    绍兴水乡的精华尽在这古老的巷陌中

幽深祥和的老街,在悠长的水巷尽头东望,寂寥无声,一处若隐世外的村落仿佛就在面前。江南永远的绿意中,白墙水光泛出的素丽恬淡,却是一幅绝伦的水墨画,让人流连忘返。

这里能看到绍兴城市的文脉,完整的街巷院落,还能体验老绍兴的传统生活习惯,充分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文化内涵。徜徉仓桥,让你尽享亲水老城的独特风貌

老街都有细细长长的巷子,都有凹凸不平的颜色泛黄的石板路。民居的墙也带着微微的黄,有河道、民居、还有石板路。这就是仓桥。而环山河是越子城中的重要历史遗址,也是仓桥直街的中心线。

在这河道上,架起了许多小桥,每一个桥,都有一段桥的典故。两公里小河上就有十来座小桥。印象最深的就是宝珠桥和八字桥了。宝珠桥是跟乾隆下江南有关,八字桥是造型别致,一个桥面,通向四面八方的桥,故名。这些桥只在绍兴才发挥得这般淋漓别致。仓桥有台门43个,特别有名的去逛了二处。台门就是指平面规整,纵向展开的院落式组合的一个独立宅院,由天井、堂屋、侧厢、座楼、团地组成。就像北京的四合院一样。都有很大的宅门,以前一大户人家的居所,现在分给了几家人合住。

我去了明代年间的青藤书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徐渭徐文长就住在这里,在这两间卧房,一个小小的天井的屋子里度过了他凄凉的一生。因为有他小时栽的青藤,书屋就由此得名。只是还在维护,能看到的不多。展示了徐文长的字,画。顺便去看了北大老校长蔡元培的旧居,里面有保存完好的生活环境和历史资料。

1583544859446325.jpg

而观看得最多的还是江南的黛瓦粉墙,还有江南人悠闲的日子。民居家都有通向河边的几级石阶,居家人就这样走到石阶那洗洗淘淘,边上有不讲究的陶器种着花草。在这幽静的水乡,看到了藏在等待中的风景,这是婉约所在,有着慢慢看出来的美丽,时时流动的河水,清清浅浅的低吟,只唱得白昼退去,夜色渐渐显出。

在这长长的旧巷中,天地神人,有多少斑驳的故事发生?在人生的历程中,又有多少悲欢离合在旧巷中隐匿?

茶楼餐馆边的古桥叫宝珠桥,原名火珠桥,为绍兴现存桥拱最高的单孔石拱桥,石级桥面,一边有二十五台阶,另一边为二十四台阶,实体桥栏杆,桥下设有纤道,可供人行,桥栏有龙门石雕七块,中间一块最大,上有仙桃浮雕图案,两边六块有龙浮雕图案。宝珠桥在卧龙山北侧,卧龙山与宝珠桥恰如卧龙戏珠之态。

相传当年乾隆爷下江南到绍兴,于此桥上把玩一颗宝珠,不慎掉入河中……于是此桥在重修时改称宝珠桥。桥拱上的石料风化程度已有千年以上,可定为宋朝以前的古桥。该桥为绍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小桥上,映入眼帘的是从南到北的一条小河,河的两岸就是民居的嵌有花窗的白墙。粉墙玄瓦,倒映于水中,营造出一种深邃静谧的意境。偶尔有一条乌篷船划过,那舒缓的流水,弯弯的古桥,挂在茶楼和酒楼上的黄色旗幡,带给你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半日仓桥,看尽老绍兴市井浮华

仓桥老街上有很多当地的美食,有绍兴有名的状元楼,也有一些小菜馆隐藏其中,游累的话,可以来这条老街上找一间小馆子,要几个绍兴菜,就一碟孔乙己茴香豆,喝一点当地的古越龙山黄酒。

跨河的一座座小桥上是观景的最佳地,每经过一座小桥都忍不住上桥观望。直街的街面由青石板铺成,这些石板经历风雨,神色黯淡,静静地卧着,犹如一张古朴的宣纸,上面记载着密密麻麻的历史和故事,包括屋檐下的一滴雨,及潮来潮去的人迹。

鲜艳的绣花鞋或青葱岁月,从桥上面踏过,显得轻浮刺眼,但轻轻地,已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感觉。三轮车是街上最繁忙的交通工具,许多车夫都带有旧毡帽,寒风凛冽的季节并非御寒,更多的是为了装饰。

1583544807107575.jpg

臭豆腐摊子有好几处,生意兴旺,都有人排队等着,摊主不紧不慢地炸着,那种香香的臭味,满街弥漫开来。

小巷很窄,没处晾衣服的居民便把晾杆搁在两边的房子上使用,尽管车来人往,并无顾忌。绍兴人为了生存,进行了数千年连续不断的建造,留下了独具特色的水乡景象。

 

来绍兴千万不能不尝绍兴老酒,越地酿酒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绍兴花雕老酒采用传统独特工艺,以得天独厚之鉴湖水酿制,集饮料、药用和调味于一身,为中国黄酒之冠。

在仓桥直街,有一间花雕酒作坊,陈设着各样古老的酿酒器具和农具,酒文化浓厚,酒风亦是扑鼻。那一坛坛黄酒,亦能勾起你的购买欲望。店家可以为顾客快递他们自己生产的地道黄酒,很是方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