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十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她——谭荒芳。

  带着久久的仰慕,笔者来到湖南望城乡雷锋纪念馆。

  闭馆的时间到了,为了照顾我这个远道来的寻找精神家园的膜拜者,馆长破例为我安排了一个“专场”。

  讲解员姓谭,是一个失去双手的姑娘,她神情专注地给我讲解雷锋的故事,那时而扬起的空荡荡的手臂,像在给人讲述一个人生命运的故事。

  她本人就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一个用雷锋精神孕育的故事。

  参观结束了,主人公接受了我的采访,并十分好客地把我领进了那个她用无手的双臂营造的爱的小屋。

  我细细地打量着这间充满着温馨的小屋,视觉告诉我,这是一间新房,这里的一切都打着新婚的标志:卧室的墙上挂着一幅主人公穿婚纱的新婚照,门窗上贴着尚未褪色的大红“喜”字。墙上张贴的字画显示出主人高雅的志趣,客厅里那个引人注目的大书柜装满了主人不凡的追求。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谭荒芳摘自雷锋日记。

  “这幅字是你写的?”我不无生疑问。

  “写得不好。”主人回答。

  一个没有双手的人,居然能写出这么漂亮的字,使我既敬佩又惊讶。

  “写一幅送我作个纪念好吗?”

1583322045743804.jpg

  女主人没有拒绝我的请求,她取来一把裁纸刀,裁好纸,铺在书桌上,略一沉思,挥笔写下一幅对联:能吃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愚人。好!我暗自惊奇。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绝对不会相信这条幅是一个没有双手的人写下的。那娴熟的笔法,颇具功力的草书,令许多有手之人自愧弗如。女主人放下管笔,提起小楷,在条幅的左下方写下落款:雷锋纪念馆谭荒芳。


  她从没享受过有手的幸福,却备尝了无手的痛苦

  谭荒芳,多么好听的名字,这名字是爸爸给她起的,这名字里寄托着爸爸一个美好的希望。1958年,爸爸脱下戎装,随着浩浩荡荡的垦荒大军踏上了北大荒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像所有的垦荒者一样,爸爸带着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决心,带着让这亘古荒原变成豆麦芬芳的家园的憧憬在这里扎下根。就在这时,她带着爸爸的决心、憧憬降生在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爸爸给她取“荒芳”这个名字,愿她像北大荒的芳草一样,不畏艰难、不畏严寒,在茫茫北大荒茁壮成长,散发芳香。

  “妈妈,妈妈”,荒芳一觉醒来,哭喊着找妈妈。妈妈出工了,爸爸也出工了,家里只有刚刚牙牙学语的她。她哭喊着从火炕的一头爬到另一头。天哪,危险!那炕头的火炉上是一口盛满了开水的铁锅。她哪里知道危险,双手插了进去。

  哇——

  她从昏迷中醒来,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双手严重烫伤,不得已做截肢手术,那时她刚刚一岁。小时候,她不知道手的重要,也没有失去手的痛苦。饭由妈妈喂,衣由妈妈穿,要手有啥用?她每天无忧无虑地唱呀、跳呀、玩呀、闹呀,快乐得像个小天使。

  “妈妈,你怎么又哭了?你不是说过吗,哭不是好孩子。”妈妈凄然地笑了。她哪里知道妈妈心中的愁苦。

  “妈妈,我要上学!”看着和自己一起玩耍的小朋友背上了书包,自己却孤单单地待在家里,她哭着找妈妈。

  上学,这是妈妈最大的一块心病,她没有手怎么上学?不能上学,将来怎么办?妈妈觉得女儿可怜,又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望着女儿可怜巴巴的目光,她百感交集,潸然泪下。

  “荒芳,莫急呀,要上学,先要学写字,你说对吗?”爸爸一边给她擦泪,一边安慰开导说。

  是啊,不会写字怎么上学?她像一个突然长大的孩子,不再哭,不再怨,暗下决心练写字。

  没有手练写字谈何容易!两只光秃秃的手臂是圆的,铅笔是圆的,三个圆加在一起是最不稳定的机械运动,笔在两只手臂间滚来滚去,总是夹不稳。笔终于夹稳了,练习本又不听使唤,随着笔在桌上直打转,连最简单的笔画也写不好,她又有点灰心了。

  “荒芳,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你现在不学会写字,长大了就不能为国家做贡献,那就真的成了一个没有用的人了。”爸爸的话在她耳边响起。

  不,我一定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她又重新拿起笔,静静地趴在窗台上,咬紧牙关,每天练写字。一横一竖,这最简单的笔画,她要付出常人数倍的努力才能完成。  

  “爸爸,瞧我能写字了!”经过半年努力,她将自己第一次写成的“我要上学”四个字捧到爸爸面前给他看。

  “荒芳,你是一个好孩子,爸爸一定送你去上学!”爸爸理解女儿的心愿,答应了她的请求。

  再不寂寞,再不忧愁,第一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听老师们上课,谭荒芳心里有股说不出的高兴,快乐得像只小燕子,不停地唱着歌。

  对于一个没有手的人来说,学习上的困难是一个未知数,旧的困难克服了,新的困难又接踵而至。就说平面几何的作业吧,要用三角尺画图形,对于正常人来说,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了,可对她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在聚精会神地画图,她十分焦急,豆大的汗珠在顺着脸颊流淌。

  “荒芳,你能写字就已经很不简单了,几何图形不能画就别画了吧。”老师看她那为难的样子,走过来劝慰道。

  我难道就被这小小的困难吓倒了吗?如果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更大的困难怎么办?不行!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一定也能做到。在身体上我是个残疾者,可在生活上我不能当弱者。放学回到家里,她暗暗下着决心。

  “荒芳,吃饭了。”妈妈呼唤的声音。

  她从沉思中醒来,漫不经心地来到饭桌旁坐下,把橡皮圈套在手腕上,然后习惯地插上勺子。啊,有了!望着手腕上的橡皮圈、勺子,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她好一阵激动。橡皮圈能固定勺子吃饭,不也能固定笔写字、画图吗?她推开饭碗,开始实验。画得重了,纸被划破,画得轻了,成了“看不见的战线”,她不灰心,不停地练,几条简单的直线,竟练了整整一个夜晚。

  北大荒铸造了她倔强的性格,别人说她不能干的事,她偏要来试试。

  “妈,我的衣服自己洗。”说做就做,她找来洗衣盆、搓衣板,从母亲手中夺过那件脏衣服。两只棒槌般的手腕在锯齿形的搓板上搓了几下,鲜嫩的皮肤擦破了,火辣辣地疼。

  “荒芳,还是我来吧。”站在一旁的妈妈心疼地说。

  小时候,生活上的事全由妈妈包了,现在这么大了,高中生了,生活不能自理怎么能行?一个不能料理自己生活的人还谈什么为社会做贡献?

  “妈,我能行!”她咬着牙坚持把衣服洗完。

  学会了洗衣服,她又相继学会了炒菜、做饭、扫地、擦玻璃、钉扣子……有手人能做的事她都能做,生活完全由自己料理。


  她从苦闷中走出,重新开始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高中毕业了,她怀着对生活的渴望走向社会。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敬爱的党,我虽然是一个失去了双手的姑娘,但我还能写字,更重要的是我还有一颗火热的心,相信我还能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雷锋同志的家乡是我的故乡,我要像雷锋同志那样,把自己全部的光和热献给党,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生活的回音壁给他传来了一个又一个冷酷的现实:高考落榜的同学一个又一个走向工作岗位,而自己却无人问津。命运为什么对自己这么不公平?呈现在同龄人面前的是铺满鲜花的道路,为什么横在自己面前的是沟壑是荆棘?既然生活中没有自己的位置,活着还有何用?她想到过死,曾面对滚滚的长江寻找过自己的归宿。在极度的痛苦中,她在日记里写下了无法排解的哀愁:

  忧郁紧锁着双眉

  痛苦笼罩着脸庞

  没有了以往的欢乐

  只有驱不走的哀愁

  心在滴血,泪在横流

  仰天探问:

  命运如何这样捉弄人

  人生的路啊为何这样难走

  以前我也有过追求

  青春的热血也曾为此沸腾奔流

  当一名广播员或会计

  这就是我的理想,也算不上苛求

  然而理想只能在梦中实现

  严酷的现实让我抬不起头

  只愿一个人默默地品尝人生的苦酒

  青春易逝,年华似流水

  ……

  不,决不!我不能这样听任命运摆布,做命运的俘虏,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头,同厄运搏斗。她终于从苦闷和哀怨中走出,重新开始了人生的追求。


  是一滴水就要滋润一片良田,是一盏灯就要照亮一片黑暗

  贫穷和愚昧是一对孪生姊妹。家乡太穷了,全镇没有一个图书馆,没有一家电影院,年轻人好的学不会,坏的不用学,打架、赌博、偷窃……一些不良习气在年轻人身上滋生、蔓延。

  办一个图书室,用知识填补农村青年的精神生活,用文化疗补愚昧无知带来的顽疾。她办图书室的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家人的支持,爸爸筹集资金给她买回一百多本图书,妈妈给她腾出一张桌几条凳,就这样,谭荒芳的图书室悄然开张了。

1583322146110811.jpg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从图书室开张的那天起,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全镇,读者来了,越来越多。看着昔日冷落的门庭热闹起来,看到自己的事业日渐红火起来,谭荒芳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每看一本书收费2分钱,一个月累计下来就有几十元。取之于斯,用之于斯,谭荒芳用这笔钱购买新书,用滚雪球的方式寻求发展。不出一年,谭荒芳的图书室已发展到了藏书一千多册的规模。小学生爱看连环画,中学生爱看辅导书,地方青年爱看杂志,退休老人们爱看章回小说。谭荒芳根据不同人的需求,尽量给予满足。小朋友来了,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学唱歌;年轻人来了,给他们谈理想话人生;老年人来了,给他们泡茶倒水。每有新书来,她就把内容简介写出来,贴在醒目的位置上,每有好书推荐,她就开办读书心得栏,发动读者写书评。小小的图书室,不但有热情周到的服务,而且有足够的精神食粮,前来租书的读者越来越多,他们中,有赶场的农民,有下班的工人,有在校的学生,有待业的青年。来租书者,谭荒芳热情接待,来聊天者,谭荒芳从不慢待,她善待每一位读者,给每一个人满意的回报。

  读书可以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那个叫毛妹子的待业青年,从小没有父母,在流浪中长大,性情孤僻且暴躁,是当地出了名的打架大王。那天,毛妹子拿着斧头和别人拼命,被谭荒芳拉进自己的图书室,心平气和同他讲做人的道理,讲打架的危害,并以自己的现身说法讲如何面对社会和人生。谭荒芳真诚的话语像一团火,融化了毛妹子那颗冰冷的心。以后毛妹子常到谭荒芳的书屋来,有时来看书,有时来聊天,有时来闲坐,他每次来谭荒芳总是真诚相待。谁说人世间没有真情,只有冷漠?毛妹子在这间温馨的书屋里找到了否定的答案。后来,他们以姐弟相称,姐姐不嫌弃这个浑身是缺点的弟弟,弟弟不嫌弃这个身有残疾的姐姐。为了矫治毛妹子爱打架的毛病,她用胶布在毛妹子手上贴了一个“忍”字,给他讲这个字的内涵和功效。谭荒芳渐渐地发现,她的话毛妹子爱听,他每次来都有进步。后来毛妹子当了兵,成了一个遵纪守法的好青年。毛妹子当兵第二年,谭荒芳给他介绍了一位女朋友。毛妹子打内心感谢这位知心姐姐,又十分难为情地给姐姐出了一道难题。他只有小学文化,不会写信,要求姐姐替他写情书。这忙可怎么帮啊?谭荒芳感到为难,可她没有推迟,每次替他写完情书,再写一封信或寄一本书给他,鼓励他自学文化,尽快丢掉拐棍自己走路。在谭荒芳的帮助和鼓励下,毛妹子当兵三年,不但学会了写信,而且自学完初中的课程,退伍后,很快找到了工作。

  女青年周岸多是个理想主义者,琴棋书画,无所不好,今天想当琴师,明天想当书法家,对生活充满幻想而缺乏脚踏实地地努力。谭荒芳根据她不专一的性格,向她推荐了罗曼罗兰的《搏斗》,周岸多读完《搏斗》,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找到了生活的坐标,她在读后感里这样写道:“一个人要面对现实而生活,不要把自己放到虚无缥缈的真空里去,而要把自己的双脚踏在地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朝着一个不变的目标不懈地努力。”后来,周岸多靠自己坚实的努力,成了有志有为的青年,当了镇里的团委书记。

  谭荒芳办图书室6年多,她以书为伴,以书交友,再也不感到空虚,再也不感到孤独。

  谭荒芳的书屋越办越火,名声越来越大,镇领导来了,给她送来图书箱和图书,县文化局长来了,总结推广了她自费办公益事业的经验,省文化厅长来了,授予她农村先进文化工作者称号。在团中央发起的“红领巾图书奖章活动”中,她被评为先进个人。谭荒芳出名了,从没出过门她背着她小小的书箱走到县城,走到省城,走到京城,作为自强不息的典型,她应邀参加湖南省宣传部组织的“理想报告团”在全省作巡回报告。一位正在服刑的少年犯听了她的事迹报告,给她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说;“听了你的报告,让我感动地流下了热泪。和你相比,我无地自容。你失去了一双手,却用这双残疾的手为社会作了这么多贡献。我有一双健全的手,却用这双健全的手干了这么多为害社会和人民的勾当,成了人民的罪人。荒芳姐,你能相信我吗?能相信一个回头浪子的承诺吗?我一定像你一样,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失足青年正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需要信任,需要帮助,需要理解。谭荒芳接到信后,突然感到身上又多了一份责任。她立即给这位少年犯写了回信,鼓励他安心改造,重新做人。以后,他们成了朋友,每个月都有书信来往。一年后,谭荒芳收到一份从监狱寄来的特殊礼物——一个自制的笔筒。笔筒上刻着一行小字:送给给我力量使我重新站起来的人,我永远不会忘记她。

1583321986138777.jpg

  谭荒芳每天都能收到十多封来信,来信者中,有失足青年,有迷途羔羊,有高考落榜者,有生活失意者,她认真对待每一封来信,不是用手而是用脚写了一千多封回信。在众多的来信中,有一封信让谭荒芳不知所措。那是一封求爱信,小伙子叫张久如,曾是一名武警战士,他听过谭荒芳的报告,由敬慕转为爱慕,心是真诚的,爱是执著的。谭荒芳迟迟没有回信,她需要爱,可她却不敢爱,自己是残疾人又没有工作,对此她一直有自卑感和心理障碍。可她最终没有躲开丘比特之箭,经过一年多的了解,他们幸福地结合了,在雷锋纪念馆举行了婚礼。

  新房的墙上挂着一个条幅,上面是一首自题诗:

  “人生之路本艰难,

  怎堪我生亦有残,

  高歌难尽党恩泽,

  死当结草卧中原。”

       谭荒芳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敬业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她先后被团省委授予 “学雷锋杰出青年”,被团市委、市妇联授予 “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标兵 ”、“残疾人自强模范”等称号。《人民日报》曾两次对她进行了报道。凤凰卫视、湖南卫视等知名电视台也多次对她进行了专访和报道。

  25年,谭荒芳完善了800多万字雷锋资料,她满腔热情宣讲雷锋精神,共外出作报告1000余场,听众达80多万人次,在馆内讲解3000余批,听众达10万人次。

  这是谭荒芳的人生写照。她说,我的家在雷锋纪念馆,我的工作在雷锋纪念馆,这里将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


      【附录:母亲谭荒芳与女儿的故事】

       24岁的张璐琪出生在一个“雷锋世家”,母亲谭荒芳退休前是湖南雷锋纪念馆的宣讲员,父亲张久如在纪念馆做园林绿化。从小在纪念馆长大的张璐琪4岁就能流利地讲解雷锋生平中的许多经典故事;在长沙市雷锋学校读书期间,她是学校雷锋事迹陈列室的义务讲解员。

       2009年,张璐琪从苏州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湖南雷锋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为了成为像母亲一样优秀的讲解员,张璐琪经常会和母亲探讨讲解的技巧。

       谭荒芳告诉记者:女儿刚来工作时,别人介绍张璐琪都会称她为"优秀讲解员谭荒芳的女儿",现在自己倒是被不少人介绍为"80后讲解员张璐琪的妈妈"。而在张璐琪看来,能够继承母亲的事业成为宣讲雷锋精神的一名使者,是一件神圣的事情。

       “爱美、爱音乐、追明星,也爱雷锋。”24岁的80后讲解员张璐琪这样笑着总结自己。毕业于苏州科技大学的她,学的是音乐专业,拉得一手好二胡。

  有次同学聚会,一个十分要好的女同学悄悄问她:“你学雷锋去了,一个月到底拿多少钱?”得知她现在一个月只有2000余元的“死工资”,好友连连嗔怪:“你这个宝崽,脑子怎么想的啊!”

  张璐琪告诉记者,从大三开始她就在外面兼职,一个月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大学毕业后,她的很多同学月收入都有八九千甚至上万元,而她却只拿着那点“死工资”。同学朋友不理解,劝她换个能挣钱的工作。谈到这些,张璐琪说:“纪念馆里有一段雷锋作报告时的录音,是雷锋用极浓的湖南口音讲述别人如何劝他多攒钱多赚钱、不要去参军的经历的。没想到我竟和雷锋有相似的经历呢!”

  张璐琪坦言,起初选择来纪念馆,只是不忍拒绝父母希望她回家乡的期盼。但静下心研读了大量与雷锋相关的资料后,她有了新的认识:“不论时代怎么发展,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永远是我们的心灵支撑。”

  张璐琪和记者聊起她的母亲谭荒芳。说起母亲,张璐琪有些激动:“我母亲出生在黑龙江的北大荒,年幼时一次意外双手被烫伤,从此永远失去了双手。为了能上学,母亲以顽强的毅力学会了用双腕夹着笔写字、作画、穿针引线……"人生之路本艰难,哪堪吾身亦有残。高歌难尽党恩泽,甘当小草沃中华。"这是1986年4月15日母亲到湖南雷锋纪念馆当讲解员时写下的一首小诗,从此,她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作为一名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她一干就是23年。她时刻以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勉励自己,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装订档案时,她会用两个手腕夹住针,再用双膝固定卷宗,将线穿进针眼,完成档案卷的钻孔、盖章、编码等工作。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雷锋纪念馆曾一度门庭冷落。没有双手的母亲在老馆长雷孟宣带领下,组成雷锋精神宣讲小分队,把相关资料装订成活动卡片,办起雷锋精神"流动展览",开始从全县、全市、到全省,再分赴全国各地宣讲雷锋精神。也是从那时候起,雷锋纪念馆的宣讲员们走进了全国18个省的70多个县市,举办流动展览5000多场次,把雷锋精神送到了百姓心中。

  在担任讲解组组长期间,母亲经常被邀请到全国各地宣讲雷锋精神,这么多年来,她满腔热情地宣讲雷锋精神,共外出作报告1000多场,听众达80多万人次;在馆内讲解3000余批,听众达10万人次。”

  在张璐琪眼里,母亲是个女强人,没有什么困难能难住她,母亲用一双残缺的“手”收集、整理、完善了大量有关雷锋的资料800多万字,文物、实物近千件。在张璐琪眼里,谭荒芳既是母亲,也是她的第一任老师。因为谭荒芳身体力行的传承,从4岁起,张璐琪就开始用稚嫩的童音为前来雷锋纪念馆学习的人们讲述雷锋的故事,并懂得长大了就要做雷锋那样的人。同时,母亲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敬业奉献的精神也默默感染着她。谭荒芳于2009年6月退休,大学毕业后的张璐琪放弃了更好的工作机会,通过公开选拔,于2009年10月从妈妈手里接过了讲解棒,正式成为雷锋纪念馆的讲解员。“我要向妈妈学习,做一个合格的雷锋精神传播者!”

  【本报特派记者陈坦 长沙报道】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