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篇 梦里情怀

 

滔滔怒江,从天而降,源于青藏,直下南洋。

高黎贡山在左,碧罗雪山在右,呵护着怒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从远古走来,又气势磅礴地远方流去。这是一条生命的河。

怒江州,因怒江而得名,这里是我国西南边陲的天然屏障,一块神奇而有灵性的土地。

这里,古老与现代交融;这里,大山与大川辉映。这里可以触摸地球和生命最古老的记忆,这里能倾听人类发展生生不息的心跳,这里能看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沧桑巨变,这里能感受到怒江人在致富路上奔跑的足音。

 

第一单元 千年涛声

 

藏在深山人未识。

怒江在哪里?人们在高山峻岭中寻找她的踪迹,在千年的涛声里寻找历史的记忆。

最少也最多,最贫也最富,最古也最新。这精辟地概括是怒江的真实写照。1.47万平方公里的疆域聚居着22个民族大家庭,以上两个数字是对“最少”和“最多”的解读。

1583070407122003.jpg

怒江经济欠发达,全州4个县全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不可谓不贫。可这里有全国数一数二的水能资源,有亚洲数一数二的有色金属资源,有世界数一数二的旅游资源。人均资源占有量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怎能说不富?!

这里聚居的大多数民族同胞是“一步跨千年”直接从刀耕火种的原始部落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今天,他们已经和全国人民一起踏上了奔小康的快速路。这就是最古和最新之说。

这就是怒江,大山藏的是宝,大江流的是金。这是一块资源富集之地,是一个让世人瞩目的聚宝盆。

  

第二单元  历史跨越

 

怒江地处西南边陲,山高谷深,交通不便,有江而无舟,有车而无路。

建州之前,这里没有一寸公路,没有一座桥梁,没有一盏电灯。过江靠溜索,交通靠马帮,照明靠松枝,取暖靠火塘。这是怒江60年前的真实写照。

1954年8月23日怒江成立傈僳族自治州。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从刀耕火种的农耕方式直接进入现代化农业社会,从钻木取火的新石器时代直接进入大工业时代,从结绳记事的混沌岁月到高速发达的信息化时代,这是一次艰难地跨越!

怒江州的发展和共和国的发展大致同步,开国大典的礼炮声唤醒了怒江沉睡了千年的大山和大川,紫气东来,这里的“原始人”成为“现代人”。

民族自治州的建立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使这些常年与大山为伍的穷苦人真正成了“当家做主”的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州委州政府抓住历史机遇,提出了怒江新的发展构想,制定了“生态立州、科技兴州、矿电强州、文旅活州”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给怒江快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如今整整六十年过去了,怒江,这条奔腾的巨龙,这只从原始部落走进现代文明社会涅槃的凤凰浴火重生,变了容颜。

溜索曾经是居住在怒江岸边的人民过江的唯一交通工具,如今随着公路桥梁的普及,溜索已经成为中国交通史上的绝唱。目前,全州有公路5000多公里,三江上建各种桥梁100多座,这里因此有了桥梁博物馆的称谓。政府工作报告里有这样一组用来表示怒江州六十年巨变的数字:截止2013年底,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5%,全日制小学1072所,在校生达85000人,专职教师6000人,自己培养大中专生一万多人。工农业总产值超过85亿元,和建州初期相比,增长800多倍。人均GDP超过15000元。是改革开放前的120倍。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跨越啊,有些指标已经届临和达到“小康”水平。

ad41d88bbca16b1c18bcf922f87436a5_2012032720_12aa444a69afc1be53a1sinajUOG3N0W.jpg

绿色生态是怒江最优的资源、最大的资本,也是怒江最重要的发展依托和最长远的发展优势。建州以来,州委州政府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和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确定了“生态立州”的发展思路,累计造林54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5.2%提高到72.96%.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六十年发展的经验证明,少数民族区域的发展,靠的是党的领导、民族政策的优越、各级政府的鼎力扶持和各族人们群众奋发图强地努力。

独龙乡的孔目是一个边境小镇,在这里,木屋变成了楼房,古道变成了油路,太阳能进了农家,液化气代替了火塘,镇里建起了九年一贯制的学校,街上有宾馆,有超市,有卫生院。手机成了年轻人手里的宠物,电脑、电视悄然走入百姓家。都市人有的这里的人都有了,这里人有的都市人却没有。这是怒江州腾飞的一个缩影。

1999年,独龙江公路通车了,中央领导题了词。这条路是国家投资修建的,是为独龙族修建的。是一条幸福路,一条感恩路,一条致富路。独龙江桥头有一副醒目的对联——感谢党恩,饮水思源,这是独龙族人发至肺腑的感恩的心声。

怒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大家庭。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她很弱小,也因此而受到祖国母亲更多的宠爱。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截止2013年底,全州共有55个党委,1184个党的基层组织,党员29287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26023名,占党员总数的89%。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数的85%,形成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离不开的和谐局面。

 

第三单元 民族乐园

 

怒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是一个和谐的民族大家庭。22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异彩纷呈。这里有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本主教……这里的人信仰宗教,大山里常常能听到晨钟暮鼓。

1583070267105759.jpg

在丙中洛,有一个农家乐叫“丁大妈家”,丁大妈已年过古稀,生有一儿四女,除小女儿外都已成家。丁大妈是藏族,老伴是怒族,大女婿是白族,二女婿是傈僳族,三女婿是壮族,儿媳是纳西族,一家人6个民族,7种语言。信仰虽不同,家庭却和睦。有人说这里是人神共居的地方,有人说这是洗涤心灵的地方,这里有古朴醇厚的民风,这里还完好地保存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道德风尚。

 

第四单元  醉美怒江


在怒江的大峡谷里行走,仿佛走进了山和石的博物馆,这里的山奇,水美,置身于山水之间,又仿佛步入仙境,这里有美丽的传说,这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石月亮的传说,飞来石的传说,轩辕故里的传说)

怒江,山美水美人更美。

雾里,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这里是怒江岸边一个小小的怒族村寨,它依山而建,傍水而居。一条大江横在村口,外面的人很难进得去,里面的人也很少出得来。久而久之,这个童话般的村落,成了真正的“桃花源中人”。

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仿佛是人世间最理想的家园,是净化人心灵的天堂。让人有所不知的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起的由全国50多家媒体参与的全国最美乡村大型评选活动中,雾里村榜上有名。

怒江的山,挺拔高峻,傲然于世,怒江的水丰盈富足,孕育了生命,孕育了绿色,好山好水,也孕育了好人。

怒族“索道医生”邓前堆,独龙族老县长高德荣,傈僳族特教老师吉思妞,傈僳族舍命救人的英雄霜福伟,藏族邮电职工熊杰平……他们各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被评为“全国最美”。

这些最美的身影是怒江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是怒江人民的骄傲。

 

尾声 再创辉煌


怒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走去。

一路高歌,一路辉煌。

怒江,从雪山走来,向大海奔去。

永不停歇。一往无前。

六十年的艰苦奋斗,六十年的浴火重生,怒江已经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可前行的路还很长,很远,还有困难重重。阻碍发展的瓶颈是:发展基础差,经济总量小,加快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严重,加快生态保护的任务还很艰巨;这里没有机场,不通火车,交通基础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

1583070882113380.jpeg

一往无前,昼夜不舍,这是怒江的禀性,也是怒江人的禀性。他们不会被困难所吓倒,因为他们有梦,因为光明就在前头。

新一届领导班子勤勉务实,重任在肩,他们以“忠诚、务实、干净”为修身法宝,带领全体党员和群众励精图治再创辉煌。

美哉,怒江!

壮哉,怒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