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吹是扬州,八怪特独行
       徜徉在扬州古城,穿行在曲里拐弯的小胡同里,终于找到这个扬州八怪纪念馆。如果你不了解明清书画史,就不知道扬州八怪是什么东东,是丑八怪吗?同样,那明末八大山人也只是叫朱耷的一个而非八个著名画家。八大山人朱耷纪念馆在南昌的青云谱,扬州八怪纪念馆倒是在扬州。做学问不求甚解,望文生义,知识浅薄是最不该取的。
      扬州在隋唐和明清时代,尤见繁盛。特别是在大运河开凿以后,扬州成为盐漕粮运、物资集散和进出口口岸的水陆交通枢纽。曾排名为当时世界上60万人口以上的十大城市的第三位。因之而八方辐辏,帆樯林立,经济发达,交通方便,商贾麋集,文人如云,经济文化高度的发达。历史上有“扬一益二”之称。到了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商业都是十分发达的,乾隆曾经六下江南,往返共12次。商业的繁荣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商业和文学艺术的奇特融合,使其这里成为唐宋明清四朝最富盛名的诗文书画荟萃之地。
      扬州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几度繁荣,积淀了厚重璀璨的扬州文化。一大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曾经在扬州为官、游访,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曾先后在扬州生活。康乾时期,以郑燮、金农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扬州八怪”究竟是哪八个人,历来说法不一,曾被列入其中的有15人之多。一般依李玉棻的说法,取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汪士慎八人。


       扬州八怪是一群多才多艺的寂寞隐士
       八怪聚于扬州,这看上去是一件奇妙的事情。仿佛艺术之神特别眷顾扬州这个地方,将她的灵气频频撒落在这座千年的古城,造就了这一群星璀璨的艺术奇观。
纪念馆设在金农曾寄居的西方寺内。西方寺原是隋代建于江边的避风庵。1993年在西方寺的基础上重建而成,同年 11月22日对外开放,这一天正是郑板桥诞辰300周年纪念日。纪念馆由门厅、回廊、大殿、展厅、金农寄居室及东园六部分组成。门厅背面是郑板桥的书法“歌吹古扬州”。
       进入大殿,可见扬州八怪群雕像,扬州八怪是指活跃在清代画坛上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物。当时在扬州卖画为生的也不仅仅是这十几位。这里的“八”只是一个概数。“怪”是指这群画家打破常规,勇于突破,开创崇尚自然,贴近生活的一代新风。
       在扬州八怪生活的年代,在画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是宫廷画家,八怪画风与正统画派格格不入,他们就拿八怪这个词鄙视这群在扬州的民间画家,称他们是书画界的丑八怪,但现在的“扬州八怪”已成为人们对他们艺术的最高褒奖。
       扬州八怪的传奇与才情,更是让扬州这座古城增添了不少的文采与风雅。世人之所以称他们为怪,是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守规矩,敢于打破种种传统绘画规则的怪异画家。
       “扬州八怪”离经叛道,奇奇怪怪,再加上他们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称之为“八怪”。“扬州八怪”是一个中国美术史上极其重要的画派,他们以明清扬州为中心,北至齐鲁,南达浙粤,形成一个热爱艺术,敢于创新的另类艺术家群体。
       扬州八怪生活在清代康乾盛世,扬州富甲天下,成为两京之间最重要的经济城市。经济繁荣也促进文化的兴盛,再加上清代官吏崇文,盐商养士,形成天下文士,半集扬州的文化景象。
       但扬州八怪却大都是一介布衣,无权无势,其中只有郑板桥、李方膺、高凤翰等做过小官。贫苦的生活,失意的科举,使八怪的诗画更加贴近生活,富有哲理,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扬州八怪只有罗聘和高凤翰是扬州本土人,其他都是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注定了他们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创作方式。一边大量创作,一边不断寻求艺术上的突破,成为领异标新的佼佼者。
       扬州八怪虽逢盛世,却命运多舛。三位少年丧亲,四位中年丢官,多人晚来残疾,十几位流寓扬州,但他们坚持笔耕,大胆创新,无古无今的八怪创新精神耸起了中国画坛的一代奇峰,他们以八怪之名成为古城扬州一张富有文化魅力的名片。
       艺术家言之立在秋风中的郑板桥是一枝挺拔廋竹。当时“扬州八怪”们的生活比较清苦,他们深知官场的腐败,从而形成了其孤傲高标,蔑视权贵,行为狂放的性格。他们都是借助书画抒发内心对于权贵们的愤懑。而其中郑板桥的名气最大,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他也成为清代画风独特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和扬州文人的标志。
       郑板桥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虽做官十多年却两袖清风。后因灾荒被革职,回到扬州重操旧业,以卖画为生。起伏的人生阅历使他写出“吃亏是福,难得糊涂”等富有哲理的作品。
       卖画的日子也是郑板桥艺术生涯对于绘画创作探索追求的过程,他从自己的性情和爱好出发,多以兰、竹、菊、石为题材,采用写意手法,融入它对社会、时代和人生的感悟,使其笔下的花草竹菊一改单纯的表现对象,而成为一种光明磊落、严正绝俗的人格象征。郑板桥说“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写三物与大君子,为四美也。”
       于是,中国绘画艺术史呈现熠熠生辉一页,从那一刻起,大清王朝少了一个庸庸碌碌小县令,中华民族多了一个铮铮瘦骨大画家。


       值得永远铭记“八怪”献身艺术勇于创新的精神
       此外如罗聘,年少丧父,一生布衣,是扬州八怪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他擅长画人物,有一幅《鬼趣图》曾轰动一时,罗聘也被称为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位漫画家。其他人也是各有独到之处,如汪士慎嗜好喝茶,李方膺以画四君子为主等。
       纪念馆里有八怪长者金农寄居室。当时金农流离失所寄居庙中,寺庙已经非常破败无人光顾了。他曾题诗“无佛又无僧,空堂一点灯”。七十多岁的老人住在这么破败的庙里,也没什么其他念头,便自云“妄念都绝”,就和出家一样,金农给自己取了个号“如来最小弟子”。金农住在寺庙,一边卖画为生,一边念佛、写经,还画了大量的佛像。
       金农生于杭州,年少时非常聪明,深受前辈期待,但后来因父亲去世,家境骤变,30岁那年又生了一场大病,生活更加拮据,又屡试不第。一幅自画像中,金农穿着红鞋,手中又撑着一竿竹子,也有撑破苦海,踏破红尘的意思。两边还有一副楹联“恶衣恶食诗更好,非佛非仙人出奇”,是金农赠给双目失明的好友汪士慎的,意思是说自己穿的不好,吃的不好,但诗却越写越好;不是佛不是仙,但人很出奇。
       如今,当八怪的才情,随着街巷的闲谈,传为民间的故事,那难得糊涂的情怀,随着宣纸挥毫的自如,在一缕清新的墨香中,以特立高标的品行,将扬州的传奇,娓娓道来。
       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走出八怪纪念馆,早春时节淅淅沥沥的春雨不约而至,荡涤着古城的灰霾和污浊。回首遥望那一尊尊塑像,不禁想起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支一叶总关情。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支清秀竹,秋风江上作鱼竿”。
       “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依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春。”让我们永远铭记“八怪们”那种正直、顽强的品格和孜孜嘎嘎献身艺术勇于创新的精神!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