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几天,看网友留言。一篇耐人寻味的议论引起了自己的兴趣。

  原来是日本捐赠我国的物资,在包装外面的几行留言。这留言引发了若干网友纷纷热议。热议之中,有褒有贬,有嘲有羡。

  其实,他们是在班门弄斧而已,咱们真不至于如此,究其缘故,我想,是咱们有些人的文学知识储备不怎么充足吧。

  很快,我们的一些人士立马现出,并说出其语句出处,解释内容,并对一些诗、词接续了上下文。

  我很钦佩这些人。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悠久而博大,我们的祖先也为我们留下了傲然于世的文化遗产。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湖北加油、武汉挺住。在档次上,并没有高低之分,只不过是一个是文言文,一个是白话文而已。

  说起这文言文、白话文,在三四十年代期间,就有过争议。

  文言文与白话文,各有利弊,文言文念起来拗口,意思有点深奥,还得琢磨一番;而白话文念起来顺溜,意思也一下子就明白。现今我们交流用的基本都是白话文。

  但,文言文,我们要懂,这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瑰宝。

  各种原因,学文言文难:语句艰涩,含义广、意境深。而且,学起来,没有任何捷径。须需下苦功方可。

  还记得,在学生时代,自己对古文就十分打怵,但在老师严厉地督促下,好赖坚持了下来,现在,看古文、读古诗就算是凑合吧。

  记得自己与好友旅游,在一些古迹、寺庙;看到一些楹联、偈语时,我们读起来是磕磕巴巴;理解内涵也是连蒙带猜。方理喻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生存需要技能,技能需要知识,知识需要读书、学习。我们的先辈们也一再劝导我们读书、学习;我们的习近平主席,也一再告知我们要多读书。

  社会的进步,思想的开化,使得人们知道读书并非是追求上品之人,也不是黄金之屋。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我无须太多举例。就拿这回日本捐赠我国的物资,那包装箱外面的几行留言,当您有了扎实的文学功底,至少,在稍稍欣赏完毕之后,您只是会淡淡一笑而已。

  有人说,想读书,可没有时间,好了,现在宅在家里,应该有时间了……

  当然,此刻我倡议大家一起读书,并非因为是疫情之时。读书,绝非是无所事事的消遣,更不是急用现学的走形式……而是我们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习惯。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负薪挂角……我们中国许多先贤,都有着读书好习惯的故事,我想,这些好习惯,我们一定会继承下去。

  有着睡觉之前看书的习惯,随便拿起一本,看到一篇,是有人仿金圣叹的不亦快哉之说而著的一篇随笔,其中有一段:冬日夜长,恰遇一本好书,细细展读,如同与挚友对语……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