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有那么多的痛楚,那么多的惊悸。更有那么多的泪目,那么多的不屈。大军赴楚,捐赠不计,天使逆行,百姓铮起。有言道,危机显底色,患难见真情。民族的性格,国人的坚强,平日里难得厘得很清,最最可以分真晓的,还真是到了这一关键一刻。

  然,真得有临阵怯逃者,声言辞职,甚或,不敢登上送感染者的车子。

  他们,都是国家的干部,拿的都是国家的俸禄,人民的给予。

  想一想,似乎忘掉了什么。入党时的誓言?教育孩子时的话语?仰或,几千年来这个民族生生不息流传下来的为人真谛?

  不由得想起了田横岛,那诉说着两千年前往事的墓冢,此时的季节,墓冢之上的草儿还在枯黄,随风颤动。好像五百颗赤心,随着海风颤动。楚汉之时,齐国王族后裔田氏一门起兵复齐。在郦食其劝说下,田横决定归服刘邦。但遭韩信突然袭击,田横怒杀郦食其,自立为齐王,与汉军对抗。楚汉战争结束,田横与其徒属500余人辗转匿居海岛。

  刘邦派使者持特赦令召田横来洛阳,说:“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

  为使部下免遭屠戮,田横带两名从客随汉使去见刘邦。走到尸乡驿站,洗沐完毕,他找了个机会对门客说:“天子现在要见我,不过想看一看我的面貌罢了。这里离洛阳仅30里,你们拿着我的头去见天子,脸色还不会变,尚可一看。”说完拔剑自刎。

  两客捧其头复命,刘邦见到田横凛然不屈的面孔,流泪说:“田横自布衣起兵,兄弟三人相继为王,都是大贤啊!”以诸侯规格安葬田横,又拜田横从客二人为都尉。不想两个从客将田横墓侧凿开,自刎于墓中。

  刘邦闻之大惊,十分感慨,派使者前去招抚留居海岛的500人。岛上的500壮士听到田横的死讯,悲愤之至,全部自杀,无一生还。这个海岛后来就叫作田横岛。

  在利与义、生与死面前,田横毅然选择了后者,择生趋利,他和随从门客们不但免受杀戮,而且可以衣食无忧,体体面面地做官。田横毕生的敌人并非刘邦,而是曾坑杀过大量齐人的项羽。可是他最终做了慷慨赴死的选择。田横的死,有舍身取义的意味,亦有宁死不屈、不愿以臣者事刘邦的气概。

  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田横和500死士的名字和刘邦项羽比较,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就是这些并无盛名的人物,用他们的悲壮,以他们殉道般的史诗样的行为,流星一般,在历史的浩渺夜空里,划出了短暂微弱却动人心魄的光芒。

  不管是什么理由,促使田横他们做出了最后的抉择,他们的这种最终决心代表了一种生命价值取向。那一会,人们不会认为生命不宝贵,但比生命价值更高的,不是爱情,也不是自由,而是忠义。

  他们,这些微不足道的人们,与我们的祖先一样,曾经就这样,以这般的性格这般的品德,影响生者,昭示后人。血性、骨气、阳刚。为信仰和大义,可藐视死亡,始终把气节看得比生命重要。在他们心中,死亡永远不可能战胜人格。主流文化崇尚刚直不阿,崇尚坚毅、胆识、礼节、诚实、忠诚。诸如此类,皆为美德;而贪生怕死,见风使舵,是为人不齿,被人鄙视。这是尚武精神的结果,也是时代的标志。

  孟轲曾经提出,当生与死、义与利二者不可得兼的时候,仁人志士的选择应该是舍生取义。

  这是一个悲壮的结局,结局里充满着绝决,充满着超脱。当两个门人掘开田横坟墓,面对主人,长剑横于脖颈,仰天长啸的一刻,脸上定是微笑着的。还有那个小岛之上,面对大海的500英杰,举刀自刎的一刻,萦绕周遭的氛围,除了悲愤,一定是淡然的,那一刻,任何一个个体的生命都已经不再属于自己,所有曾经活跃的思想刹那凝固冰封。高傲与决然给小岛轰然划了一个博大句号。

  百年之后,被受宫刑的司马迁写到:“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余因而列焉。不无善画者,莫能图,何哉?”他感叹天下擅画者,为何不以田横与500壮士的故事作为绘画题材。两千年后,绘画大师徐悲鸿终作《田横五百壮士》图。画面里,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拱手诀别,他昂首挺胸,表情严肃,眼望苍天,似乎对茫茫天地发出诘问。明朗素净的天空,给人以澄澈肃穆。有一老妪和少妇拥着幼小的女孩仰视田横,眼神满含哀婉凄凉。

  田横和他的部属们不屈不挠的信念和行为不仅惊动了当时,而且成为后世文人墨客笔下的典故与主题。

  唐韩愈作《祭田横墓文》大加赞赏田横的气节。明郑成功的《复台》诗云:“……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清黄遵宪《田横岛》诗:“生王头,死士垄,一毛轻等丘山重。”龚自珍以其沉痛的《咏史》诗大声呼唤:“田横五百今安在,难道归来尽封候。”清朝诗人华长卿把关天培同时殉国的400官兵比作“田横五百士”。领导台湾人民与日军奋战的大将军丘逢甲,听说德军强占胶州湾,挥笔写下了《闻胶州事书感》,沉痛地发问:“慷慨出门思吊古,田横岛上更何人!”“五四”运动,青年学生互相勉励说:昔日田横尚且能带领500人同殉国难,在我国历史上放出异彩,难道我们今天2万多北京学生还不能效法前人的牺牲精神,把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吗!“九一八”后,郁达夫作《青岛杂事诗》:“万斛涛斗一岛青,正因死士义田横。而今刘豫称齐帝,唱破家山饰平”

  田横在日本颇受崇拜,被奉为“武士道精神”的楷模。2011年,也是春天,3月12日,因里氏9。0级特大地震,福岛县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众多救援人员纷纷撤走,由50人组成抢险队成为阻止福岛核电站局面继续恶化的最后一道防线。50人中有20名是志愿者。

  抱着必死的决心,“福岛50人”试图用自己的身体,筑起保护福岛核电站的最后一道屏障。核防护专家表示,他们连日在超高的辐射环境中工作,有7成人可能在两周内死去。这批勇士无惧死亡、不求留名,只以全国上下的安危为念。

  凌晨两点,机组核燃料棒熔毁。周围漆黑一片,透过消防员的头灯,反应堆上冒着烟和蒸汽。道路阻塞,只能扛着软管,在黑暗中奔跑。穿着平时的衣服,外面再套一件薄薄的白色衣服,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了。

  勇气,并不会因为害怕而缺席,它一直都在,哪怕在你感到恐惧之时。按照这一标准,这些“死士”都是真正的“勇士”。但除了信仰和责任,也许还有另一个理由来解释他们为何坚守岗位:他们别无去处。

  荆楚大地自古不乏这样的英杰,《吕氏春秋。上德》载:战国时墨子的学生孟胜,曾为楚之阳城君守城,孟胜为履行墨家的“义”,与弟子183人集体自杀以殉。 

  其实,孟胜只是代阳城君驻守封国,然其将那玉环信物奉为神圣,坚守与阳城君的允诺,宁死绝不失信。孟胜死,学生们亦随他而去。风声传动,高歌震天,一百余学者凛然拔剑自刎,天地变色,风云含悲,其言必行、行必果的仁义忠信之风,令人千载慕之。

  诚信,是社会之基石,无诚信无以强国,无诚信无以为人。        

  不仅孟胜,还有伍子胥。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人说:“扶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

  春秋以降,此类佳话在荆楚大地层出不穷,无论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钟子期,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花木兰,还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爱国民主斗士闻一多,“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的林祥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庆幸的是,中央英明,指导组震怒,造成极坏影响者,已受处理。大疫犹如大战,临阵怯懦者,从重惩处。大战来临,每一个公职人员,都是一名战士,只有冲锋向前,决不可畏缩后退。纵然,你做不了屈原,做不了孟胜,做不了闻一多,不会像500死士那般,决然拔剑。至少,不要说不干。当一个流泪的旁观者,也不枉耳濡目染中华文化几十年。

  田横岛的风仍然铮铮有声,长江的浪依旧滚滚在流,似在如泣如诉。逝去的虽然逝去,然那忠魂仍在,浩气长存。激励着、鼓舞着后来人,擦干了血迹,鼓荡起衣襟,振奋起精神,向着既定的目标,始终不渝,坚定信心,前进前进!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