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我和妻子回到老家农村,行走在田野的小路上,秋风过处,五谷飘香。望着那绿油油的庄稼,好似翻滚着千层波浪,亲身感受到了茫茫田野一年四季的轮回变化。当我有意来到村子里那百亩碧绿的红薯地时,那一支支像倒扣雨伞的红薯叶子,让人感到舒心、心静。此时此刻,我仿佛又一次闻到了童年时那一缕缕在秋天的天空里弥漫着的红薯香味……孩提时代和小伙伴们一起用土坷垃窑烤红薯的情景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顿然间,让人怀念起家乡的味道来。那种美妙的过往,清晰如昨。

  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出生的人,我的童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那时,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生产队里贫穷、落后,家家户户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留给我最深的记忆就是贫穷。“泥巴房子泥巴床,泥巴囤里薯干藏,一年四季都吃啥?红薯是宝当主粮。”这句顺口溜充分反映了当时农村里的生活现状。的确,那时红薯是生产队里的主要农作物,是村里人不可或缺的主粮。由于我们生产队比较贫穷,没有钱购买氨水和化肥,庄稼地里的小麦、玉米只能用农家肥“补养”。因麦子、玉米得不到营养,致使产量很低,社员的口粮总是捉襟见肘。每人一年只能分到三四十斤小麦,七八十斤玉米(玉米还是带轴的),所以那时的红薯就成了农民们的主要口粮。在那个饥荒的年代,红薯是半年粮,一天三顿都是以红薯充饥。村里的红薯专业户老郭告诉我:红薯有两种,分白瓤红薯和红瓤红薯。它们的大小基本一样,只是白瓤红薯多是紫红色的外皮,掰开之后,里面的瓤呈白色。而红瓤红薯多是焦黄色外皮,瓤则是橘红色。白瓤红薯,色白口感较干,咬进嘴有沙沙酥酥的粉末感,味道甜而面;皮呈淡粉红色的属红瓤红薯,熟后瓤呈红黄色,这种红薯糖分重,烤熟后呈软膏状,味甜可口,人们大都喜欢吃红瓤红薯。记得小时候,每当饿了的时候,我就约上三五个小伙伴儿来到村外的红薯地里,“偷偷”地挖几块红薯,有水就清洗一下,没水就在身上蹭几下,便大口大口地嚼着,脆生生,甜丝丝,津津有味。虽然比不上苹果、梨子那样香甜可口,但也幸福满满。那个时候,我们家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吃红薯,生产队里分的那点可怜的细粮只有过节和过年才能吃上。我读初中的时候,母亲常常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开始选红薯、洗红薯,然后煮满满一大锅红薯。早上吃红薯稀饭,中餐吃红薯和干粮,晚餐吃蒸红薯。就这样天天、月月,吃煮红薯吃腻了。于是,就变着法子改变红薯的吃法。在红薯诸多做法中,我最喜欢吃的就是“烤红薯”。于是,土坷垃窑烤红薯就成了我们小时候的最爱。

  说起“土坷垃烤红薯”,这对于农村出来的孩子来说是拿手好戏。这不,我和最好的小伙伴一起,选取一处斜坡的地方作为烧窑的地点,挖上一个好似灶台的洞,深度在一尺左右,可根据烤红薯的数量多少,选择坑的深浅。挖好土坑后,在坑的底部掏个小口作为灶门,没有土坡的话就在地上挖个小坑,周边用土坷垃围在窑口摆成一个圈,不断地向上垒,几层之后就可以收口,看上去好似小塔一样。土窑和红薯备好后,我们这帮小伙伴便围成圈,开始点火烧窑。先用拾来的干草慢慢点着,鼓起嘴小心地把火吹旺,再用玉米秸、干树枝烧火。秋天的野外,经常刮大风,火就着风势,越烧越旺,等烧到垒在上面的土坷垃大部分都变红就可以了。这时,将垒在上面被烧红的土坷垃铺在土坑的底部,然后一块一块地把红薯整齐地放到土坑里面,再把剩余的土块全部压在红薯上面,用砖头把烧红的土坷垃砸碎,盖在红薯上面。同时,我们还在上面覆盖上一层新土做好伪装,防止被别的孩子“顺手牵羊”。等我们几个小伙伴儿玩累了,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时候,就回来扒开土窑。顿时,那被烤熟的红薯,裹着诱人的清香便扑面而来,那烤出来的红薯又香又甜,特别的好吃。这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能吃上一顿烤红薯,真的是生活中的一大奢侈。

  甜美可口,绵软清香的土坷垃窑烤红薯令我们这些“馋猫”们百吃不厌。记得那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放学后,我和清平、占来、小四等几个小同学玩耍时,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我们村村南那块红薯地里,当时负责看管这块红薯地的于大爷,看到我们几个“淘气鬼”,知道就是偷红薯来了。于是,他一直盯着我们几个不放,让我们没有一点下手的机会。这时,被大家称为“机灵鬼”的清平来了一个调虎离山计。只见他捂着肚子躺在地上,一边哎呦哎呦地叫着,一边在地上直打滚。于大爷见此情景,急得不知所措,赶紧蹲在清平跟前问他怎么了?哪里不舒服?乘于大爷没注意这个空当,我们几个迅速抠了十来块又大又圆的红瓤红薯。躺在地上的清平看到我们成功后立即爬起来,快速追上我们,此时的于大爷方知上当受骗。我们带着这些“战利品”来到一处空闲地。我负责挖“土窑”,清平负责捡柴火、占来、小四负责搬土坷垃,接着就开始点火。因那几天刚下过雨,柴火潮湿,很难引燃,我们就轮番用嘴去吹火,弄得乌烟瘴气,灰头土脸的,个个仍乐此不疲。随着火越烧越旺,直到把垒的土坷垃烧热,烧红为止。这时候就把红薯放到窑里面了。而后,把土窑砸塌,把土坷垃砸碎,把红薯捂严实,又在上面覆盖上厚厚一层土,确保里边的温度不往外扩散。大概焖了三十到四十分钟,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将泥土与土坷垃刨开,这时候烤红薯的热气和着香气扑鼻而来,叫人直流口水。经过在火堆里闷过的红薯,不但香味儿浓郁,红薯瓤更是香甜可口。我们每人两块烤红薯,另外两块烤红薯作为备用。吃着那黄澄澄的薯瓤甜而绵软,香飘四溢,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呢。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能时不时吃上一顿土坷垃烤红薯,再没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也逐步富裕起来,昔日,人们天天吃的红薯也渐渐从餐桌上消失了。唯独在街头巷尾,仍能看到那为数不多的烤红薯推车的老人,还有那“卖烤红薯啦,又脆又甜的烤红薯”的吆喝声!每每这时,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上两三块烤红薯,虽然它不能与土坷垃窑烤红薯的味道相提并论,但总能唤起我对童年时光的美好追忆,更能满足我对当下富足生活的细细品味和珍惜。今天,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们,却因红薯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较高的医用价值,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是啊!岁月留给我们的不只是贫穷和贫困,还有比任何东西更具价值的快乐和幸福。我们每个人,谁都不可能尝遍大自然中的每一种食物的味道,唯有童年时,和小伙伴们围在土窑前,吃着烤红薯那甜美可口,绵软清香的味道,在记忆的餐桌上,香气四溢,令人垂涎,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