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青海湖

微信图片_20200217121542.jpg

  三年前,坐火车去西藏旅游,途经青海湖,那一掠而过的景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了。

  青海湖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

  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是国家5A级自然景区,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2006年10月25日,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一。

  一路乘车八九个小时,虽然很疲劳,但是当我们看到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像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高山、草原间,构成了一幅群山、湖水、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时,同团的男女老少都兴奋了!进了景区大门,有的人拿起“长枪短炮”相机,对准镜头中人物按下快门;有的拿出手机不停的自拍……恨不得把眼前的美景全部收到镜头里。

  走近青海湖,她就像伸向远方的“蓝丝带”,静中有一种飘逸的感觉。湖水是那样的蓝,蓝的让人有些难舍;湖面是那样的平静,静的让人能看到天空倒影。我们是很幸运的人,游青海湖那天,天公作美,就像《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歌中唱的那样: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儿齐飞翔……

  沿着青海湖岸漫步,一路的美景让人看不够。“天边有一对双星,那是我梦中的眼睛,山中有一片晨雾,那是我心中的绿荫……”突然间,一首耳熟能详的《天边》歌声把我带到了伸向湖心的栈桥上,啊!太美了!西边薄云与湛蓝的湖水连为一体,那种意境是我从来没有感受过的。站在那里,大自然无穷的魅力融化了我的心,也留在我的内心中。这就是我一直向往的青海湖…


茶卡盐湖的奇观

微信图片_202002171215421.jpg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湖面海拔3059米,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盐的海。茶卡盐湖以其生产、旅游两相宜在国内外旅游界和青藏高原风光游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大美青海的一张旅游名片。茶卡盐湖有着许多神秘而美丽的传说。相传盐湖里晶莹剔透的盐,就是西王母为解救苦难中的黎民百姓,派来1000位仙女日夜看守而留下汗水的结晶……

  素有“中国天空之镜”茶卡盐湖,曾经让我对她有过无数多种想象。我们从青海湖出发,大约六七个小时车程后,终于到达了第二站茶卡盐湖。

  由于昨天晚上下了一场雨,今天景区天气格外的晴,只可惜风大了些。为了节省时间,能看到更美的景色,我们决定乘坐小火车深入湖中观光,观看现代化大型采盐船采盐时喷水吞珠的壮丽场景,欣赏盐湖日出的绚丽画卷,透过清盈的湖水,观赏形状各异、正在生长的栩栩如生的朵朵盐花,探求湖底世界的神秘,领略涨潮后湖面上留下的滚滚盐涛奇观。

  带着美好的愿望,坐小火车一路拍照。看!有那么多人到盐湖里享受别样的感觉。小火车开到了终点,只见游人们快速穿上事先准备好的塑料靴子,小心翼翼地走进湖中。好扎脚呀!原来脚下踩的全是盐,用手伸到湖水中捞出的都是白花花的颗粒盐。惊喜之余,我也学着别人的样子开始用手从湖中捞颗粒盐,瞬间,颗颗盐粒从我手中滑出,像在空中划出的一道盐弧线,也飞进了我们的镜头里。在游人不多的湖水中,远远可以清晰看到天空倒影,真上美轮美奂。

  盐湖岸上风很大,人们顾不上这些,兴奋地摆着各种姿势拍照。一条红色丝巾在风中飘扬,也把我们美丽的倩影留在了那充满神奇的茶卡盐湖上。

  导游告诉我们,许多年前,这里是一片海,经过地壳运动变化成了湖,海里的水蒸发后,晶莹剔透的盐裸露出来就形成了盐湖。三年前,这里就是一个大盐厂,不知哪位决策者决定让大盐厂变成了景区。据说,这里的盐可供全国老百姓食用200多年。

 


神奇的丹霞地貌

微信图片_202002171215422.jpg

  到张掖去看七彩丹霞!

  从祁连县乘车六七个小时,沿途看到万亩油菜花,浓郁花香让人迷醉,旖旎风光令人流连忘返。中午终于赶到了张掖丹霞地质公园。这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006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丹霞地貌”。

  进景区要乘坐景区大巴车。导游告诉大家,这里有1、2、4、5号景区,其中2和4号景区是最美的。按照这个导游线路我们开始参观。晌午温度很高,大家多少有些犯困,很快大巴车进入1号景区。快看!这地貌太奇特了,就像一块块不规则的夹心饼干一样,向游人们展现出她特有的丰韵。人们不停地拍照。突然听到有人在说,这里还不错最美的,去2号景区……

  丹霞地貌群奇特,五颜六色,色调有顺山势起伏的波浪状,也有从山顶斜插山根的,尤如斜铺的彩条布,在太阳的照耀下,色彩异常艳丽,让人惊叹不已。来到2号景区,许多人被眼前的景色都惊呆了!山上的土中含着矿物质,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出了多种颜色,仿佛是一幅幅油画挂在天边。

  当我在微信中晒出七彩丹霞照片时,有朋友说道,这是她第一次听说丹霞地貌,也是第一次看到七彩丹霞地貌照片,好美呀!

 


鸣沙山月牙泉共处

微信图片_202002171215424.jpg

 

  山泉共处,沙水共生。这是对国家4A级风景名胜——大自然奇观鸣沙山月牙泉的真实写照。

  位于敦煌市区5公里处,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的鸣沙山月牙泉,1994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有流沙积聚而成,沙体遇到摩擦震动,便会殷殷发声,轻若丝竹,重如雷鸣,故名“鸣沙山”。月牙泉位于鸣沙山北麓,因外形酷似一弯新月,故名“月牙泉”。千百年来不被流沙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

  走近鸣沙山,只见一支支骆驼队伍在浩瀚的沙漠中行进,时儿听到驼铃声,时儿听到游人的欢乐声。作为一项体验活动――鸣沙山骑骆驼,是我出行前计划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五人组成一支骆驼队,由一名当时牧民在最前面牵着骆驼,每名游人骑一头骆驼,骆驼每前行一步,骑者身体都要随其前后起伏。刚开始,我还不太习惯,生怕从骆驼身上掉下来。其实鸣沙山的骆驼很乖,它很听主人的话,这让我心情放松了许多,越骑越自信了,还不时地回头给同伴拍照。在沙漠中行走了1小时,足足让我体验到骑骆驼的快乐。到达目的地,骆驼按着主人的口令跪倒,我才从骆驼身上下来。那天天气很热,几百头骆驼就这样一回又一回排着队伍,在沙漠上让游人骑着玩。当时牧民告诉我,今天只有38度,温度不高,等到7月底8月初时,沙漠的温度高达50多度,仍有许多游人来这里玩骑骆驼。

  当我的目光从沙漠中移向月牙泉时,我仿佛看到天边挂着的一幅画:沙漠中一个弯弯的月亮形状的湖,在她的左前方还有一个古色古香的亭子,亭子旁边有一些树木。看到这一场面,我疑似走进了画中,这真是人间仙境。美丽的景色让许多游人驻足不前,有的人挥动着彩巾,摆弄着各种姿势拍照,生怕留下遗憾。我也不逊色,一口气拍下数十张照片,满满地把美景收入囊中。

  鸣沙山月牙泉虽然渐渐远去,但是那幅美丽的山水画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

  夜幕降临,我们还观看了一场原生态丝路花雨的表演。其中打铁花场面很震撼人心,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发祥地在河北尉县的打铁花民间艺术,敦煌人经过创新后的表演。

 


东方艺术宝库莫高窟

微信图片_202002171215425.jpg

  我去过洛阳石窟和大同石窟,但是来到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之称的莫高窟,让我多多少少有些震撼!

  从规模上,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我们乘坐着景区大巴,行驶了有快半个小时。整个景区面积之大,我暗暗在想,莫高窟到底有多大?为什么把景区范围划定那么大。一路观察,我忽然悟出答案:保护好景区的原貌,让参观者能对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个全面了解。

  从管理上,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参观中,我发现每一个洞都锁着门,参观者要在讲解员引领下,有次序进洞参观。而每个洞内都有摄像头,还有恒温设施。8个主要石窟都有专人看管,进洞参观不让拍照,也不让停留脚步。

  从参观角度上,景区首先让参观者观看两场电影,全面了解莫高窟的由来和主要亮点,之后,再到现场实际参观,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了解了石窟的全貌。

  这三个方面是我参观洛阳石窟和大同石窟时所没有感触到的。


 天山天池高山湖泊美景

微信图片_202002171215426.jpg

  早就听说新疆的天山天池跟我去过的东北长白山天池不一样,在这里,游人可以乘船湖中看风景,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我们先期抵达国家2A级景区碧琳城,由导游领着大家观光购物,品尝阜康民族特色小吃。之后,又到哈萨克族人家做客,走进毡房,边吃各种干果边欣赏哈萨克族姑娘小伙子表演的歌舞。在毡房外,穿上哈萨克族的民族服装,与姑娘小伙子合影,留下了那美好的记忆。

  在游客集散中心办理门票后,我们就乘景区间车赴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很大,一路乘车,导游告诉大家,天池分大、中、小三个,大天池是王母娘娘的“浴盆” ,中天池是王母娘娘的“洗脚盆”,小天池是王母娘娘的“洗脸盆”。中小天池至今也没有人知道有多深,这两个景我们是车观。大天池才是我们要亲身体验的。

  大天池很美,游船上,观赏定海神针、远眺博格达雪峰,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拿出了手机拍照美景。乘游船抵达瑶池东岸,登上观景台,观赏西山望雪、南山观松、望顶天三石……. 欣赏天池风光,欣赏一日有四季,四季景不同的高山湖泊美景。天山天池真是:处处是美景,处处有诗意。

  为了留下更深的记忆,我们还特意在写有“天池”字样的石碑前合影拍照。

 


“火洲”之称的吐鲁番

微信图片_202002171215428.jpg

  吐鲁番的一日游,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清晨,我们乘车前往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途经达坂城风力发电站,柴窝堡湖,盐湖抵达吐鲁番后,深入清流不断的、与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并称为中国当代三大工程的“坎儿井”。 在这里,我们亲眼目睹了勤劳的中国人民创下的历史功绩。原来古人们为了引天山之水,挖了无数个垂直井,然后横向又打通,最终把天山甘甜的水引下山供老百姓引用。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创举!

  “这里是全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温度达47.8摄氏度,地表温度达70摄氏度,气流蒸腾如火焰燃烧,故得名火焰山”。导游的介绍,让游人们有了“未到先知”的感觉。一路上,看到的是一座座形状各异不长草的山, 其中一座酷像西藏的布达拉宫,也被当地人称为“小布达拉宫”。由于我们有了思想准备,当大巴车开到火焰山脚下时,大家并没有对这里的温度很在意,而是迅速坐上开往山顶的吉普卡丁车,去追寻山顶的风景。山顶上有一棵也是唯一的一棵树,我叫不上它的名字,树的形状很独特,枯而无叶却很挺拔,还有两大枝杈。这里自然成了游人们的最佳照相选择地。我也放肆了一把,留下了许多终身难忘的镜头。还学着电影中的人物那样,边走边拍照,找找动态下的自我形象。下山后,我们又在人造景观“火焰山”唐僧、孙悟空、沙僧、猪八戒师徒4人铜像前合影。

  如果说火焰山让我们感受到了气流蒸腾,那么游览火焰山脚下的清凉世界—-葡萄庄园,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了新疆风土人情。

  中午在吐鲁番葡萄架下用新疆风味餐素抓饭很不过瘾,大家都来到吐鲁番当地有名的水果大餐现场。烤羊肉、烤骆驼肉、酸奶、哈密瓜、多种鲜葡萄、西瓜……我们边品尝边欣赏维吾尔族歌舞,甚至有的游人情不自禁地加入了歌舞表演,我就是其中的一个。之后,导游又领着大家走进维吾尔族民居,与当地维吾尔族居民零距离接触的同时,也买了维吾尔族人家种植的葡萄干,大家都满载而归。


天山脚下会客厅――大巴扎

微信图片_202002171215429.jpg

  “一城看新疆”历史人文的商贸旅游综合体,说的就是素有“天山脚下的会客厅”――大巴扎。

  新疆国际大巴扎2003年6月正式建成,总面积10万平方米,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乌鲁木齐市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其中特色旅游文化产品:歌舞之城、美食之城、民族工艺品之城、丝绸古堡建筑之城等,是集异域民俗民风的“美艳之都”。 

  步行街文化展示、独特的建筑很吸引游人的“眼球”,而丝绸之路观光塔更是值得游人去的地方。由于我们来景区比较早,是当天第一批登上丝绸之路观光塔的游客。丝路古道,南北纵横,体验到古丝路的神奇;感受世界四大文明、三大宗教,交相呼应的异彩纷呈……当我们走进丝绸之路观光塔,这一切不再是奢望。乘直梯,扶摇向上,尽可观览乌鲁木齐迥异绚丽的城南掠影,拾级而下,每一次的驻足凝望,都是收获散落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传奇与文明。

  丝绸古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谷”的丝绸之塔,触摸千年历史,感悟神秘西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