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2147407686873.png

站在埃菲尔铁塔的最高层,极目远眺,美丽的塞纳河,犹如一条彩练,由东向西,蜿蜒穿过巴黎,把巴黎划分成两个风格完全不同的左岸和右岸,在郁郁葱葱中,在巴黎城区13公里的塞纳河上,37座造型别致、古朴厚重的桥梁尽收眼底。

有桥必有景,塞纳河上的每一座桥,都是一片风景,都有一段故事。无论是古朴的石板桥,还是现代的钢铁桥或水泥桥,都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画框里的出色一笔。

巴黎的桥不仅是路的连接和延伸,而且还是花城巴黎的“阳台”,同时也是人们放松小憩和沉思冥想的佳处。寒来暑往,日出日落,巴黎的桥见证着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和巴黎的起落浮沉。几个世纪以来,启发着无以计数的诗人、作家、导演和画家......

我曾先后于1969年至1972年和1989年至1992年两次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武官处任职,并多次出访法国或途经巴黎,几乎走遍了巴黎城区塞纳河上的所有桥,记忆着巴黎一座座桥的前世今生和种种故事。

我走得最多的桥,是距中国驻法国大使馆馆舍乔治五世大街11号不足百米的阿尔玛桥。外出办事要经过,节假日也要去散步,观赏那塞纳河的川流不息和河上的百舸争流。

1581752889920320.png

阿尔玛桥,建于1854至1856年,由拿破仑三世揭幕,以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战胜俄国军队的阿尔玛战役命名。1969至1973年该桥拓宽至42米。刚建时,四个桥墩上装饰有轻步兵、掷弹兵、前卫兵和炮兵等四名军人的雕像。桥拓宽时,将掷弹兵、前卫兵和炮兵的雕像移往他处,仅留下轻步兵的雕像。这尊雕像实际上是测量塞纳河水位的标志,当河水涨到雕像的腰部时,便发出“紧急预警”,关闭河堤的行人通道;当水涨到雕像的胸部时,便发出“特急预警”,河道禁止通航。

(阿尔玛桥的轻步兵雕像)

阿尔玛桥,原本因桥墩上可观测水位的士兵雕塑而小有名气,但自从1997年英国王妃戴安娜在此桥东端的隧道内发生车祸香消玉殒后,这座桥更是声名大作。在阿尔玛桥北端的阿尔玛广场上,原本放着一座1987年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捐赠的自由女神像的火炬雕像。戴安娜出事后,火炬雕像基座成了祭奠戴王妃的圣地,常年摆满鲜花和留言。

新桥,是巴黎现存最古老和使用时间最长的桥。1578年由法王亨利三世亲自奠基,1606年建成后由法国亨利四世国王主持开通典礼。当年之所以称它为“新桥”,是因为此桥是塞纳河上第一座只有单一通行功能的桥。在新桥诞生之前,巴黎塞纳河上的桥都盖有商铺和公寓等建筑,新桥以崭新的建筑风格,开启了桥梁仅为通行单一功能的先河,故得名“新桥”。直到1786年,巴黎当局才下令将塞纳河所有桥梁上的商铺和公寓拆除。

当年建新桥,主要是为方便卢浮宫王室成员的出入。整个工程由五位建筑师共同完成,整座桥身外沿的挑檐下装饰有384个怪面石雕像。这是法国雕塑家日耳曼·皮隆的作品。这些表情各异的浮雕栩栩如生,据说描绘的是法王亨利四世的朋友和大臣们。新桥的第二个桥拱曾安装过水泵,抽取塞纳河的水供卢浮宫使用。1991年,新桥连同整个巴黎塞纳河岸一起,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新桥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然而今天仍在为巴黎人服务。

1581753052987321.png

(新桥)

新桥以她特有的故事和古老的风韵,引来了无数文人墨客,吟出优美的诗文,画出美丽的画卷。新桥是小说里的文字,是诗文中的篇章,是电影里的场景,是画作中的主题。法国电影《新桥恋人》所说的新桥,就是这座古老的新桥。 

站在新桥上,你或许开始体验《新桥恋人》里男女主角的浪漫逃离,开始相信“梦里出现的人,醒来就应该去找他,生活就是这么简单”,开始只因一场烟花的绽放,就燃起了内心的勇气和光亮,开始相信奇迹,相信爱,相信光。

艺术桥,是巴黎塞纳河上最浪漫的桥,充满诗情画意,深受情侣们的青睐。艺术桥,是一座位于卢浮宫旁的步行桥,是巴黎的第一座铁桥,1804年由拿破仑下令建造。之所以将其命名为“艺术桥”,一是因为拿破仑帝国时代把卢浮宫改为“中央艺术博物馆”;二是桥面两旁种植小灌木和绿色植物,建有供游人休憩的小石凳,许多观光游客和艺术家喜欢到这里休闲漫步,堪称塞纳河上的“空中艺术花园”。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艺术桥曾多次遭轰炸,上世纪70年代又发生数次船只碰撞事件,大桥最终于1978年坍塌。目前的艺术桥建造于1981至1984年,保留了旧桥的外观,保持了仅供行人通行的传统,但对其结构进行了改造,由原来的9拱桥变为现在的7拱桥,以与上游新桥的7个拱遥相呼应。桥长155米,宽11米。1984年时任巴黎市长希拉克为其揭幕。

1581753082123974.png

                                              (艺术桥的爱情锁)

2006年,一本意大利小说《对不起,我爱你》中的主人公将刻有名字的锁挂在罗马市的一座桥上,并将钥匙投入河中,以表达永恒的爱情。随着小说的发行,这股挂锁扔钥匙的风潮席卷欧洲。于是,巴黎的艺术桥开始成为众多情侣的向往之地,许多情侣把刻有对方姓名及誓言的各式各样的锁挂在艺术桥的栏杆上,然后将钥匙扔进桥下的塞纳河,以此象征两人永恒的爱情。多年后,艺术桥上挂满了数以万计、大小不一、样式各异的爱情锁,大桥不堪重负,最终于2014年部分桥栏杆被压垮。面对“是鼓励浪漫的爱情”,“还是拯救稳定性受影响的桥梁”,2015年巴黎市政府决定,彻底拆除桥上总重约45吨的爱情锁。

虽然现在艺术桥上的锁已被全部拆除,但是桥上留下的记忆永远在那里。这就是这座桥最美的地方。站在桥上,你仿佛能听到一个个故事,感受到爱的温度。它伴着你如梦,也陪着你苏醒。

协和桥,是一座革命的桥,始建于1788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期间,工程依旧进行,桥的石材部分来自被拆毁的巴士底监狱,以便“人民可以每日践踏旧日的城堡”。工程于1791年完工。协和桥原称路易十六桥,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胜利后称革命桥,后改称协和桥,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复称路易十六桥,1830年再度恢复协和桥,直至今日。1810年,拿破仑一世决定在桥的两旁置放法兰西第一帝国8位阵亡将军的雕像。波旁复辟时期改为12座巨大的大理石雕像,其中包括叙热、苏利、黎塞留、柯尔贝尔等4名大臣,杜·盖克兰、贝亚德、孔代、蒂雷纳子爵等4名皇家将军和勒内·杜高依、迪凯纳、叙弗朗、图尔维尔等4名航海家。然而这些雕像太沉重,严重影响桥梁的安全,路易-菲利普一世便决定将其转移到凡尔赛宫。1930年,巴黎市政府决定对协和桥进行修善,工程师德瓦尔和马利特不仅保持了协和桥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原貌,而且还将桥面拓宽了一倍。

1581753110309226.png

                                                               (协和桥)

今天,协和桥是巴黎交通的要冲,是巴黎交通流量最大的桥梁。桥北通往宽阔的协和广场,协和广场是巴黎的中心区,广场中央耸立着刻有金色象形图案的埃及方尖塔,法国人谓埃及所赠,埃及人却说是法国人从埃及抢来的。塔旁东侧的地面上,嵌有一块金属牌子,记载着1793年1月21日法王路易十六等人在协和广场(时称革命广场)被推上自己设计的断头台被处决的情景。

亚历山大三世桥,是塞纳河上最漂亮、最气派的桥,气势恢宏,号称塞纳河上的“美男子”。 1896 年10 月,由时任法国总统费利克斯• 富尔和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奠基,1900年巴黎世博会时完工。桥长107米,宽40 米。它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作为法俄亲善礼物捐赠给法国,并以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大桥将香榭丽舍大街及作为1900 年世博会展馆的大小王宫和塞纳河南侧的荣军院连接起来。

1581753140634589.png整个大桥雍容华贵,金碧辉煌。花环、天使手中的灯盏和海洋女神的形象,构成了这座桥的装饰主题。彩虹般的桥身饰以金色华美的花形雕饰,花环丛中的美丽仕女若隐若现。桥身的东侧,塑有俄国圣彼得堡的城徽以及象征涅瓦河睡神的雕塑,西侧塑有象征巴黎与塞纳河成长历史的两位侏儒。右岸的两座桥塔上是表现中世纪法国和近代法国的镀金雕像,左岸桥塔上的镀金雕像则代表文艺复兴时代的法国和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桥的两端还有两根象征科学和文艺的大柱子,以及比喻工业和商业的两匹骏马。作为法国和俄国象征的塞纳河和涅瓦河的雕塑,装饰着大桥的入口处。

(亚历山大三世桥)

站在亚历山大三世桥上,让人回想起俄法两国的焦土相争,感叹百年后两国又捐弃前嫌,笑泯恩仇,还有意识地将桥身引向拿破仑墓的方向,这着实让人感慨“世界上没有永恒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的名言。

比尔哈凯姆桥,建于1878年,原称帕西桥,连接巴黎十五区和巴黎十六区,横跨塞纳河以及河中的天鹅岛 。1948年法国将帕西桥改名为比尔哈凯姆桥,以纪念1942年自由法兰西军队在利比亚比尔哈凯姆击败德军非洲军团的战役。

比尔哈凯姆桥是巴黎惟一一座双层钢结构桥,上层通地铁,下层走汽车、自行车和行人。巴黎地铁6号线是为数不多的有很长一段在地上行驶的线路,每当列车驶过比尔哈凯姆桥,埃菲尔铁塔渐渐浮现在眼前的时候,就会看到人们下意识地掏出手机,然后按下拍照的按钮。即使走过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有想要拍照的冲动。

1581753178764889.png

                                              (比尔哈凯姆桥)

比尔哈凯姆桥的下层,就像是一个时空隧道,站在桥头,空间纵深向前,桥身被钢柱规则分割,越远越深邃,它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吸力,看多了就会迷失在里面。人们站在地上的那一刻,忽然明白了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为何把这里选作为《盗梦空间》的场景之一。在桥下来来回回走着,和着河上的风光,欣赏时光的温存。目光落在桥上挂的一块牌子上,那是为纪念自由法国在二战中比尔哈凯姆战役胜利而设立的,“向世界证明法国从来没有停止过抵抗”。 

米拉博桥,是我本人最偏爱的桥,可能是因为塞纳河畔

是我初恋的地方,可能是因为自己特别喜欢天才诗人吉洛姆·阿波里耐的那首名诗《米拉博桥》。米拉博桥,建于1895至少1897年,是一座钢桁架桥,当年大桥建设时,曾是巴黎最长和最高的桥梁。桥全长173米,宽20米。桥墩尖端上装饰着4座由雕塑家让-安托万·英贾勒贝尔创作的雕像,代表巴黎、商业、航海和富饶。吉洛姆·阿波里耐的《米拉博桥》,在法国如中国的“床前明月光”、“锄禾日当午”一般脍炙人口,尽人皆知。《米拉博桥》诗文为:

米拉博桥下塞纳河流过

还有我们的爱

是否它让我想起

欢乐总是在艰难之后来临

夜晚来临钟声响起

时光飞逝我却依旧

手拉手面对面

在桥下我们紧紧相拥

水波轻漾双眸对视

永忆心底

爱情永逝而河水流淌依旧

像人生如此缓慢

像希冀如此强烈

一天天一周周

时光不再

爱情远逝

米拉博桥下塞纳河依旧缓缓流动

1581753216108009.png(米拉博桥)

我爱在塞纳河畔漫步。放眼那一座又一座千姿百态、各具神韵的桥,仿佛看见一个个强健的勇士,他们傲然藐视胯下喧闹奔腾的河水,伸展铁臂牢牢抓住两岸的土地,任行人飞车往来于自己的臂肩之上。

在这生动画面的背后,我发现了另一座无形的桥,那就是各国人民友谊的桥。中国与法国于1964年建交,宣告两国友谊之大桥正式竣工。50多年来,这座友谊大桥有力地促进了两国互利的合作与发展。今天,建筑中法友谊大桥的大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戴高乐将军都已作古,但是他们遗留下来的中法友谊大桥更值得我们珍惜和爱护。

塞纳河上的桥,连接着远古和未来,勾画着香巴黎、夜巴黎、梦巴黎、大巴黎亮丽的明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